人文大揭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陕西的黄土高原在哪 人文大揭秘

人文大揭秘

2024-02-24 13: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蹲景”成为关中区域特别是农村地区最有名的亮点。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

古时候可能 人多板凳少,人们都习惯了蹲着。过去人们吃饭都是 蹲在自家的门外,一边吃饭一边谝闲传(聊天)。

其实,这也是有典故的。《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就是 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

第二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 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 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妻子),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符合人们对于 家庭的期待。

第三怪: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 “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 “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 偏房,在关中叫 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 “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 贫穷。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 人少木多土的盖房理念。

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 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 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

一般妇女是顶在头上遮阳挡风,下毛毛雨还能顶一阵子(一会)。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 包裹东西当手袋用,别的用处都可以去想象,最重要的是 不能弄脏头发。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关中 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 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

其实在关中,心灵手巧的婆娘们早已把面食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仅仅是面条,关中人就能做出 几十种的花样,棍棍面、臊子面、凉面、酸汤面、浆水面、片片面、豆子面等等。再配上不同的佐料, 一天一个美味也不带半点夸张的。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由于关中地区以前为了 避免浪费,且属于大家庭吃饭的传统,所以,每家每户都有 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 相当,并且由于面体发酵比较好, 厚度适中,俗称“锅盔”。

相传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 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是不是很有意思。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特别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吃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而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油烧热去泼辣椒就可以,做法很简单。很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都不同。

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以前的时候,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关中人吃饭可以没菜,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油泼辣子。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吃着美得很!”

第八怪:秦腔吼起来

吼起来说的是秦腔的表演形式,的确有些夸张,不过这种形式 和关中人的劳作方式有关。辛辛苦苦了一天,人们相约来到渭河边,对着滔滔的河水, 吼出一天的劳累,吼出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人们唱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 叫破天”。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 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 舞台要结实,以免 震垮了;二是 演员身体要好,以免 累病了;三是 观众胆子要大,以免 吓坏了。”

END

素材来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商用)

本期编辑 | 张浩华

点个 在看你最好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