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灰塑积淀500年角逐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家祠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花都灰塑积淀500年角逐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都灰塑积淀500年角逐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6-07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家祠屋脊上那五彩独角狮就是灰塑的代表作。

  陈家祠屋脊上那五彩独角狮、廊门屋顶的“金玉满堂”,还有西连廊的“竹林七贤”,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都是广州的传统工艺――灰塑,它与广州的砖雕、玉雕、木雕、榄雕,同为广州的民间美术,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记者3月22日从花都宣传工作会议上获悉,花都灰塑将与花都的盘古王节,一同参评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灰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花都博物馆馆长欧阳桂蚀介绍,广州灰塑,民间又称之为灰批,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用灰塑作为美化装饰,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装饰绘画内容题材丰富多彩,涉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间风俗、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文字图等,都蕴藏了吉祥如意的意境。根据现有文献,广州灰塑早在南宋庆元年就有存在。明清两代最盛,尤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陈家祠、南海神庙等古建筑上,均有灰塑工艺存留。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用材方面,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耐酸、耐碱、还耐温。具有悠久历史的灰塑,与广州传统的岭南建筑相辅相成,曾是广州民间常用的建筑装饰之一,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灰塑艺人收入低导致艺术难传承

  既然是广州灰塑,为什么要以花都的灰塑作为主要参评对象?原因在于,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灰塑工艺,目前在花都还有深谙灰塑之道的匠师。据悉,灰塑中最高级别的师傅一天的工钱是80元,徒弟仅有45元,由于是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从一名学徒到一名师傅,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即便成了师傅,因为受到天气的影响,一个月内能干上20天已经很不错,也就是说,学了十年之后,灰塑师傅一个月也不过2000元的收入。微薄的收入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灰塑的“传”和“承”都面临严重问题。除此之外,灰塑的需求者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人了解有灰塑这种建筑工艺。目前的广州灰塑技艺,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此外,参评的还有“盘古王诞”,花都今年还将全面重现“盘古王诞”。据介绍,之前的盘古王诞庆活动通常自农历八月十一日深夜开始,男女老幼手持寓意时来运转的风车,于盘古庙前朝拜后多沿盘古王庙后的山路拾阶而上,来到半山腰的龙口泉取水祈福。当地民众还会自发筹款请来粤剧戏班在盘古王庙前做大戏,等待八月十二日盘古王诞日的到来,并一直持续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王诞庆活动结束。

  看罢黄阁麒麟舞 中外学者皆惊叹

  独具特色的麒麟舞、自编自演的武术、滑稽而又惊险的醒狮高桩采青……3月22日,在南沙区黄阁镇大塘村,一台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让来自日本的南山大学、东京大学、神奈大学,国内的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赞不绝口。

  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期间,盛行已有100多年,逢年过节、神诞醮会、秋色出游,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之说。目前,黄阁镇14条村中8条村有麒麟队,麒麟队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其中,四大村即大塘村、大井村、东里村、莲溪村最为壮大。2000年黄阁大塘村和乐社麒麟队麒麟舞参加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摘取了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如今,黄阁麒麟舞已被广东省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