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上海一家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祥儿时 如何评价电视剧《上海一家人》?

如何评价电视剧《上海一家人》?

2023-03-26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000字流水账,慎点。

优秀的年代剧,真正的大女主戏。

一、

如今有些“大女主戏”格局很小,名不副实。这一点,从主题曲的歌词就能看出差距。那些剧的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歌词写的是情情爱爱,无病呻吟。《上海一家人》的歌词则极具精神气,催人奋进,有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又贴合剧情脉络,通俗而不乏文采。

片头曲《从头做起》

满目繁华何所依?

绮罗散尽人独立。

泪中有欢笑,

笑中有委屈,

别旧梦,向着光明 我往矣!

暖我是爱,还我勇气。

走出逆境靠自己。

人生苦短要努力,

不怕那几次三番从头做起。

暖我是爱,还我勇气。

走出逆境靠自己。

人生苦短要努力,

不怕那几次三番从头做起。

片尾曲《相信那一天》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

唱上一曲行路难,难在上海滩。

千折百转,机会一闪,

细思量,没有过不去的关。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埋我痴情终非我所愿,

直等到哪一天,要把全部奉献,

夜深路远,有苦自承担,

晨风起,太阳升,看到你双肩。

总相信那一天,那一天会为我来临,

就与你再一次,再一次地欢笑同行。

总相信那一天,那一天会为我来临,

就与你再一次,再一次地欢笑同行。

歌词总体说的是人生在世,生存不易,女子创业更难,对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但真正能依靠的唯有自己。活着不怨天尤人,珍惜光阴,发奋努力,吃苦耐劳,不惧从头再来,心怀梦想,保持乐观。其中许多词句在剧中都有对应的剧情,加深观众的感悟。

这些句子对今人而言,很燃很日剧。有网民提问为何本土剧拍不出日剧那种写实、热血、积极向上,还有人问为何拍不出考究的晨间剧、大河剧,那真是“看得少,想得多”了。《上海一家人》一共才26集,每集40多分钟,拆开15分钟一集就是晨间剧,单独播放又比大河剧紧凑,不灌水50集,同样以主角个人奋斗反映家族兴衰与时代大潮。事实上,即使是大河剧,在80年代也有几部女性主角的现代剧。

二、

有些大女主戏的套路是玛丽苏,男配角掏心挖肺围着她转,捧手里怕碎了,含嘴里怕化了,“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上海一家人》的女主角李若男也有几位男士仰慕,但她基本没依靠过他们,主要通过自强不息实现理想。结合剧情,看看以下人物关系:

李若男原本姓沈,母亲跟了地主,父亲带她逃荒到上海闸北区谋生。后来父亲去世,若男被李家收养。至此,李家小孩的长幼顺序为阿祥(独长子)、若男(养女)、大妹(后卖给富人收养)、小妹、毛毛(幺女)。

李阿祥:若男的义兄之一,和她一起长大,性格老实本分,勤劳但没有文化,一度是若男的未婚夫。李家的光景仅比沈家略强,同为住“滚地龙”(棚户区)的底层赤贫穷人,所以阿祥这穷小子只能在若男摆豆浆摊时,帮她磨豆浆,物质上帮不了忙,思想上也指不了路。

赵正:小名“黑皮”,闸北流浪儿的头儿,和另一孤儿赵义路见不平搭救了若男。他一身男子气概,勇敢讲义气,在孩子中颇有威望。赵正性子急,但肯吃苦,拜师学做生意,成年后在英国银行工作,日后成为国府参议员。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霸道总裁,是四位追求者中最有能力的一位。若男的服装店有他的股份,若男遭陷害需要通关系时,他也帮过忙,有时也给过一些有益的经营意见。但也就是这点帮助罢了,从未出现新疆土豪抬着几万两黄金来求婚的夸张剧情。

赵义:小名“卷毛”,和阿祥、赵正一样是若男的义兄。他外出当学徒杳无音讯,长大后加入共产党,再次出场已是剧情的中后期了。作为地下党,他拉拢并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曾多次求助于若男,后来在穿越国军关卡时失踪,一度谣传遇害,最后一次登场已是解放上海,全剧至此戛然而止。因此,他不曾提携若男。

何志伟:大学毕业的富家少爷,他爱国,与汉奸父亲断绝关系,毅然抛弃家庭去了重庆。何母爱做旗袍,和若男多有往来,算是给女主角带来一定的收入,但也仅此而已。当何母提出入股服装店时,有远见的若男找借口拒绝了,因为何母的丈夫是汉奸,若男深知这钱不能拿。何志伟是若男身边最后一位未婚且爱慕她的好友,最终嫁给了他,何志伟当时只是个住小阁楼的穷老师,他从未在事业上资助过若男。

可见,以上追求者虽对若男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若男并未依靠过他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赵正向她表白后,若男曾对他说:“和你在一起久了,我担心自己会太依赖你。”

若男的起步也很真实。她从小随养母帮人洗衣补衣挣钱。长大后,若男拜了一位手艺好却习惯体罚的师父,但她吃得苦中苦,坚持7年直至出师,青出于蓝。她开的裁缝铺从家里的破窝棚开始,日后好不容易盘下一个店面,不久就被日军炸毁,战乱时期生意难做,她勉强撑到日本投降,却又被国民党接收大员诬告成敌产……此间种种,人们看到的是若男一生几经起落,百折不挠。

三、

如今女德、读书无用论招摇过市,重男轻女仍很普遍,《上海一家人》则强调男女平等,强调女孩受教育的权利。若男读过一阵子私塾,想过将来当“女先生”,只是因为贫穷和私塾办不下去而被迫辍学。老师后来摆摊,靠代写书信维持,也还是叫若男来免费学习。

若男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嘴上重男轻女,心里很爱女儿。他平时再穷再累,从不在若男的教育上省钱,倾其所有供她求学。甚至有一次,他知道若男没照常去学校,气得打了女儿一记耳光,流着泪骂她不上进,不准她不好好念书。

若男在私塾比男生更努力,深得老师欣赏,若非父亲早逝,李家太穷,世道混乱致使私塾停办,在和平年代若男很有机会实现做“女先生”的理想。正因为自己没能读完书,所以她许愿为李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这个愿望最终在幺妹身上得以实现。

若男牢记父亲的教诲,长大后努力自学,在学裁缝的同时,参加进修班学珠算、财会,还学简单的商务英语,又兼学中式与西式裁剪,婚后更是去美国考察时尚流行趋势。在战争让服装店停业的艰难时期,她灵活变通,拜师学做豆浆。可以说,若男正是现代所宣传的“终身学习”,一生脚踏实地。她走实业路线,没有浮夸的资本运作,也不曾投机牟取暴利。

相比之下,金桂花这个角色是作为若男的参照物而存在的。若男坚持独立自强,桂花选择靠男人上位。桂花是染坊店的千金,美艳有风情,也有工作能力,会算账,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心机颇深。可惜,她醉心于物质生活,居然在阿祥去世后不到几个月就改嫁汉奸。汉奸倒台后,她有了点钱,仿效若男做起生意,积累了一定的收益后,她自以为到了享受阶段,贪图男色嫁给一个骗婚骗钱的拆白党,落得一文不名,羞愧自杀的下场。

桂花这一角色当年被很多观众指责,这也是对演员表演的肯定,吴冕老师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她身上看出复杂的人性。桂花并非没有真情,她的确爱过阿祥,惦记儿子。所以,她尽管靠色相捞好处,心里却一直在寻找情感寄托,才会对拆白党百依百顺,毫不生疑。平心而论,她对阿祥之死负有责任,毕竟穿越日军封锁背米挣钱的馊主意是她撺掇的,但细数其人生桩桩件件,娇生惯养的桂花虽然总是不择手段得到想要的东西,却未曾做过伤天害理的坏事。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在十里洋场迷失了自我。

四、

《上海一家人》也有着细腻的感情戏。当年若男到底应该选择谁作为终身伴侣,是观众热议的话题,饰演何志伟的孙启新先生还在综艺节目上对其他男演员打趣说:“你们都没得到她,我笑到了最后”。

私以为,剧中这四位都不适合若男,她一生为事业和家族操劳,错过了许多机会。她最后嫁给何志伟是退而求其次,还选错了,为日后续集《若男和她的儿女们》的磨难埋下了伏笔。

阿祥:忠厚的老实人,对若男言听计从,是有主见的若男喜欢的类型。阿祥之于她,集发小、兄长、初恋于一身,感情很深,却又不是单纯的成人爱情,若男在相当程度上是误会自己深爱着阿祥。她对阿祥有一定的爱意,但她看不上阿祥没文化,而且阿祥希望她婚后专心相夫教子,这违背了若男的理想。阿祥是个烂好人,他等了若男许多年,终于在面对金桂花的勾引时缺乏原则,半推半就地输给了欲望。可是,之前观众就已发现,阿祥与若男在一起是有压力的,自惭形秽的。他与桂花结婚后,反倒看上去更自在,因为桂花擅长哄男人,总是夸他,且两性关系放得开,不像若男那样矜持。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若男有时过于精明。她守身如玉没有错,只是吝于在男女交往时给予适当的激励,这或是商人头脑的体现吧。她和阿祥原本连婚房都备好了,只是毁于日军轰炸,这显然是没有缘分。回头看,他俩即使婚了,短期会恩爱,但以后阿祥的独立人格终会觉醒,恐怕会有冲突。

赵正:他对若男魂牵梦萦,是求婚次数最多的一位。他在政界商界都混得开,行事思路敏捷,干脆果决。因此,剧中常有若男与他意见相左,各执己见的情节。正因为他能干,作风强势,对若男百般呵护,所以她心中的赵正是一处温柔富贵乡,诱人却也令她担心自己失去斗志。赵正还有个大缺点,就是自制力不足,他居然因为被若男拒绝,一怒之下娶了个不爱的女人,来气若男。可他从未注意到若男的失落神情,也许他再多点耐心,再花点时间是有可能成功的,可惜他自己放弃了。他不愿面对妻子,便在外面寻花问柳,若男骨子里恰恰很传统很保守,忌讳这方面。若男对赵正动过情,甚至如其所言“有时被感动到愿意奉献自己”,可她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可能破坏他人的婚姻,也无法不介意赵正拈花惹草的过去。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他俩的控制欲都太强,很可能难以长久和睦相处。

赵义:此人有操守有原则,但若男与他重逢,已是阿祥遇害、赵正撤往重庆、何志伟下落不明之后,属于情感的空窗期。对若男而言,卷毛哥和她有兄妹情谊,他又身怀革命理想,浑身散发着崇高的气质。若男面对革命者,比如赵义和小妹的时候,多少有些自愧不如,她一生要强,白手起家当老板,独挑李家生存的重担,但内心觉得救世的革命者比生意人更高尚。所以,若男崇拜赵义,加之年龄大了,急于找归宿,不禁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但她到底是否真那么爱赵义呢?她自己也不清楚,但很明显,他们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最短,这种缺乏足够相处的爱情,会靠谱吗?赵正曾对若男切中要害道:“你是资本家,他是共产党,别说他现在生死不明,就算活着回来,他本人当然会对你好,可将来他的党要对付你,他也保不了你。你应该看得出,他不敢娶你。”是的,赵义是一个张口闭口“组织”的人,他自称把身心都交给了组织,说:“你我处境不同,注定无法结合。”何谓“处境”,何谓“注定”?无非是阶级立场,想想建国后的历次政治风波,赵义在组织、他的政治生命以及若男之间会怎样选择,我们不难判断。

何志伟:他是四人中最差的选择,可惜若男拒绝过太多人,没得选了。若男到30岁左右,因为着急,也因为商人的实用主义,甚至想过嫁给手下的一位高管,理由是留他效力,此人是生意上的好搭档,尽管自己反感他的市侩和唯利是图。瞧,若男是精明反被精明误。何少爷真的喜欢她,然用情之深远不及前三位。他年轻时敢于走出汉奸家庭,挺有志气,可他心胸狭窄,计较若男事业比他成功,常为此自卑,全然忘了婚前明明清楚若男的背景,自己又是怎样承诺的。他脾气暴躁,连若男有了孩子,他都敢负气出走,全无担当,心智不成熟。再有,他对若男的情史一直放不下,为此酗酒,甚至推搡若男,有家暴倾向。要知道,这可是从小不怕吃苦,在商场上大气谦和的李若男,可回到家里,却还是跟寻常主妇一样受气,独自趴在床边流泪。可叹,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立场有着不同的地位与面目。

以上这些男配角有两个共通点,他们都有自己的理念、主张和利益诉求,不会单纯了女主角而疯癫到不顾一切,人物塑造并未迎合低年龄观众“为了我,你要宁愿毁天灭地,与世界为敌,这才是真爱”的幼稚口味(1991年离乱世未远,还没有这些承平日久的毛病),反而呈现出的是成人的抉择、真实的人性。

另一点就是这几位男配角都不如李若男有责任感。如此一来,“大女主”就树立起来了,整部剧的眼界和格局也不同了。

五、

本剧的人物塑造及其关系值得细品,只可惜直至今日,不少评价放着好好的戏剧不去欣赏,却仅因为这是上海市民的故事,因为李若男是上海女性形象,就各种恶意。他们粗鲁地把桂花比作破烂货,将若男喻为狐狸精,说若男伪善,钓赵正胃口,以美色一点一点榨取好处。这只能说,看电视剧并非高层次爱好,偏偏有些人的文化程度低到连看个电视剧都费劲,看不明白,实在是可悲。

若男分明是作为正面人物来塑造的,又怎会有某些观众擅自揣测的阴暗面呢?即便是桂花,编剧也对她寄寓了同情。

若男当然也有缺点,这也使人物形象丰满,值得反复品味。她早熟而精明,这份精明使她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也让她成为出色的商人,可是她无意中也将之用在了感情问题上,导致她对择偶的取舍考虑得过于清楚,须知结婚是需要勇气的,人生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先抛弃一些东西。所有利弊都分析清楚才决定去做的事是不存在的,即使有,最后也为未必正确。

若男就这样谨慎地挑选着,挑到最后居然连手下那个小人嘴脸的高管也成了备选,她居然妥协到不讲感情只讲合作也并非不可以,幸好旁人劝她悬崖勒马。

若男是个女强人,只有人中龙凤配得上她,但那种人也必有自己的脾气与事业。赵正就很强势,赵义更服从组织。既有事业,情投意合,又兼顾若男的丈夫,这世上少之又少,上天并不会因为你足够出色就将之恩赐于你。

所以,若男平时更喜欢听话的男人,阿祥和那位高管便是。何志伟的经济地位也弱于她,因而成了最终选择,可惜若男忘了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她在外是指挥若定的老板,回家却困于妻子的身份,看丈夫的脸色。

说这些并不是主张网上宣扬的畏婚如虎,不婚保平安,男人没个好东西,也不主张一味迷信爱情,鼓吹赶紧结婚,更无意宣扬做女强人不好,呼吁女性回归家务,而是想说人生有得必有失。正如《上海滩》大结局,冯程程对许文强的那段话:“当两样东西都摆在你面前,你不能都要。”说到底,婚姻事业双丰收的人总是少数。

在剧中,我们除了能看到那个年代对商人阶层的肯定,也能看出时人对过去的明褒实贬。

李家的三女儿(小妹)在日本纱厂打工,经地下党介绍成为党员。她小时候懂得分担家事,帮若男干活补贴家用,入党后成了全家的消息灵通人士,比如珍珠港事件,轴心国穷途末路,国府假和平真内战等等说起来头头是道。她固然比家人更了解外部世界,可从此也少了些许人味,说话语气日渐政委化。每次回纱厂,她总是毫无愧疚地抛下一句:“若男姐,这个家就靠你了。”是的,二妹及其同志做大事不拘小节,必要时为国家舍小家。尽管可以这么理解,但多少还是觉得这样做人未免凉薄,敬而远之为宜。

在人物塑造上,二妹也是若男的对比。当年以进步形象让观众记住的若男,多年埋首于事业中,把精力全用于照顾生意和李家。若男听二妹讲述世界局势的时候,往日那位见解过人的若男显得“落伍”了。这时的若男仅仅是个维持家庭的女人、纯粹的商人,她固然爱自己的国家,却也突然发现自己对国家,尤其对政治一无所知,这也导致了若男未能听从赵正的建议前往台湾,在十年动乱中受到冲击。

人生是这样奇妙。当一个人比以前有钱了,社会地位更高了,事业建立起来了,却也正是人生走下坡路的起点。

六、

在背景、道具、服装等方面,《上海一家人》也很真实。若男和她的家人、小伙伴住的地方就是家徒四壁的棚户区,真正的穷苦出身。

李家和沈家穿的衣服补丁上打补丁,符合其阶层身份。

除了考究的细节,《上海一家人》还向观众用剧情发展与人物行动传达了许多传统美德,三观正而不刻板,感人且有启迪意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家对若男的养育之恩,换来了家族的转危为安。李家也很有契约精神,他们是实在没有余力多养一个孩子,才被迫将大妹卖给一对律师夫妇。李家人从未贪心不足地纠缠上家,若男的养母巧珍日后与大妹重逢也恪守契约,忍痛不去相认。他们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律师夫妇,使他们在李家与若男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好人终有好报。

伟大的母爱。巧珍是阿祥的生母、若男的养母,是全剧最出彩的配角之一。她顶着婆婆的压力坚持收养了若男。这位传统的家庭妇女,坚强乐观,乐于助人,硬是靠着洗衣服补衣服拉扯大四个孩子。她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不迷信不重男轻女,为人知恩图报,和学堂的童老师一起成为若男的精神导师,教给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尊师重教。曾饰演鲁迅的任广智先生成功塑造了童老师这一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当年热播时,童老师是最受欢迎的配角之一。若男虽未能系统地上完学,但一直敬重老师,他对若男而言,是半个父亲,也是军师。

童老师文质彬彬,仁慈善良。他的妻子嫌贫爱富,随姘夫出走,结果沦落风尘。她逃回家找童老师,向他忏悔。童老师恨她背叛恨她堕落,可始终念旧,收留了她,用自己的中医医术帮她治疗性病,为她买西医特效药,还给生活费,终于让前妻羞愧地哭着称他:“好人,好人。”

在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观众还看到了沈家与李家的交情,童老师为街坊四邻无偿看病,黑皮和卷毛对若男的关照……穷人间的善良互助,令人感慨。

可以说,将近30年过去,《上海一家人》这部女商人奋斗史与当下许多作品相比,仍不逊色,是一部成熟而有诚意的佳作。

这部荣获金鹰奖的作品,演员阵容其实很强大,资深实力派为主,笔者就不赘述了。他们的表演非常生活化,每个人对生活冷暖与人性都有着深厚的体会,通过该剧所传达的价值观,至今不过时。

尤其是女主演李羚老师,她将真正的高贵赋予了李若男这位“大女主”,她仅仅是站在那里,日常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由内而外的自强与独立,这种贵气恰恰源于对人物理解与表演分寸的准确把握。

诚然,与当今的电视剧相比,《上海一家人》场面不够宏大,拍摄设备落后,画面不够精致,服装也不够华丽,但到底怎样的制作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观众心里其实很清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