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阻拦施工如何处理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2024-07-10 1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给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到现在,已有六年时间。六年时间里,驻村第一书记肩负使命,敢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创造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并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三”。

巩固“三基”

一是巩固党建基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建强基层组织,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的第一要务。抓住了党建,就抓住了驻村工作的牛鼻子。经过持续开展“第一书记抓支部带支书”、“党员联户帮,携手奔小康”等活动,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基层组织阵地明显改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首先要巩固基层党建基础,第一书记更要持续抓好党建,用自己的过硬作风去带领队伍,用支部过硬的战斗力去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要立足于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建机制强基础,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是巩固脱贫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一些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础还不牢靠,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书记就要做“四个不摘”的坚定支持者、执行者,在贫困群众脱贫的道路上“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范返贫。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一些贫困群众在生活、就业、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书记就要一户一户排查,做到一户一策,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的收入不受影响,真正提高脱贫的成色和全面小康的底色。

三是巩固集体经济基础。集体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这几年,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盘活资产等多种方式,得到了较大发展。比如,河南济源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截至2020年底,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最高达到110万元。集体经济强了,乡村但总体上看,集体经济基础还是比较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带贫能力不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第一书记,更要把壮大集体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争取政策、流转土地、引进项目、盘活资产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抓好“三业”

一是抓好产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义。没有产业的发展,脱贫不能长久;没有产业的兴旺,振兴也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抓产业扶贫的时候,既要注重短平快的产业,让贫困群众短期内能增加收入;又要注重长效的产业,建立稳定增收的机制,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二是抓好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稳定脱贫的最便捷的通道。只要有就业条件的、有就业意愿的,第一书记都要积极协调,牵线搭桥,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就业致富。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影响,一些贫困群众不能外出务工实现就业,第一书记就要充分摸底排查,充分利用政策,开发一些防疫消杀、植树造林、道路养护等短期的公益岗位,让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急就业,确保收入不受影响。

三是抓好创业。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特别是致富带头人的培育,一些贫困户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比如济源市坡头镇的冯艳青、下冶镇的代立红,就是自己脱贫之后,通过发展电商、成立艾草生产加工合作社,成为“十佳致富带头人”。后扶贫时代,第一书记更要持续抓好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加强培训引导,争取政策支持,让更多的脱贫群众成为致富带头人。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积极引导创业能人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立村级扶贫创业扶持基金,用资金奖补的形式鼓励群众大胆创业,用小资金撬动大发展。

提升“三力”

一是提升攻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第一书记既是脱贫攻坚战的尖兵,也是党的形象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脱贫攻坚战不仅锤炼了一批干部,也从很大程度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攻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脱贫成果能不能巩固拓展好,关系乡村振兴的开局能不能开好。提升攻坚能力,就要在作风、学习、团结上当“第一”,给其他村干部当表率;就要知农村、懂农业、爱农民,既有满腔热情,又有实际本领;就要坚定信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当前,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治理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随着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许多地方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这些都需要第一书记增强乡村治理这方面的意识,针对实际情况做一些探索,把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创造更多鲜活的、接地气的治理方案,创造风清气正、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法治知识、法治精神的普及宣传,可以和法院、司法所或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一些法律扶贫活动,提升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法治意识。

三是提升内生动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就更要求第一书记要把扶贫扶志、志智双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教育培训、典型选树、奖励激励等多种方式,一方面让贫困群众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用一颗上进之心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真正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转变;另一方面,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乡村面貌的变化、看到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让更多的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注重“三统”

一是注重贫困对象与一般农户的统筹。脱贫攻坚战以来,精准扶贫,靶向施策,贫困群众享受了许多特惠性的扶贫政策,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非贫困群众对政策不满意、不理解。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书记考虑谋划工作,在注重贫困群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贫困群众的现状和诉求,做好贫困对象与一般农户的统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粒扣子,脱贫攻坚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色和底色。后扶贫时代,第一书记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并考虑,一并实施。要把脱贫攻坚战中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扶贫扶志等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有效衔接起来,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

三是注重开创性工作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统筹。从2015年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到现在,每任第一书记虽然都有激情、有想法、有思路,但可能因为工作经历、性格等不一样,工作方法也不太一样、工作思路可能也不一样,这很正常。但对于一个村来说,最怕的是折腾。驻村工作是个接力赛,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干,把开创性工作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起来,才能收到“1+1>2”的成效。如果换一个书记一个做法,重打锣鼓另开张,就会导致人才、物才、财力的巨大浪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的压力更大,责任更重,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更加关心、更加关爱,从提拔使用、表彰奖励、提高待遇、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正向激励扶贫一线干部;这就需要第一书记进一步传承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成富营 系河南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扶贫办副主任)

中国社会扶贫网 | 扶贫媒体端

原标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