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闵行区城市规划图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3-08-24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闵府发〔2021〕18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现将《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1年7月1日

 

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莘庄定位为主城副中心之一。莘庄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区行政中心所在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基本条件,“十四五”期间,将牢牢把握建设主城副中心的机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宜居宜业副中心。为全面推进莘庄城市副中心建设,根据《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和《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莘庄地区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上海市和闵行区“十四五”期间主要发展方向,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紧紧围绕“促进产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主线,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重点区域功能打造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加快构建与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功能配置与服务标准,促进存量用地转型、低效资源整合和城市有机更新,实现产业和城市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上海主城区服务长三角的西南城市客厅、闵行南北两大功能片区发展的核心节点和闵行区行政文化公共活动中心,建设上海南部城市中心。

(二)发展目标

莘庄城市副中心包括莘庄枢纽和莘庄商务区等区域,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城副中心,成为上海西南片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城市,上海更新转型类城市副中心的标杆典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先进水平。城市核心功能有效集聚,非核心功能有效疏解,“五型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引领上海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打造“四个副中心”:

加快打造更加开放的枢纽经济副中心。综合枢纽功能全面凸显,成为全市重要的楼宇总部、商务贸易、商业休闲、文化创意功能板块,枢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与城市深度有机融合,“五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合同外资9.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3亿美元,新增“亿元楼”5幢,新增总部及功能性机构12家,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基本完成,莘庄枢纽商务区建成投用。

加快打造更高质量的创新经济副中心。创新创业载体加速集聚,孵化转化功能更加完善,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创新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加快形成,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集成电路、互联网、大数据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落地一批实体企业。产业结构更新升级加快实施,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D类企业全面完成淘汰。“十四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副中心新投入商务楼宇72.5万平方米,“十四五”期末商务楼宇单位面积产税达到3200元/平方米。

加快打造更有温度的功能品质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与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功能配置与服务标准基本构建成型,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能级全面补短提升。社区15分钟生活圈实现全覆盖,社区级公共服务配置进一步优化,高端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丰富。空间组织更加高效,对外交通通畅便捷,内部交通微循环、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产城融合、区域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5G网络运用、智慧发展与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城市运行,大数据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实现广泛应用。

加快打造更加绿色的生态宜居副中心。空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河道水质持续提升,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蓝绿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更加深化。“十四五”期间实现截污纳管率100%,水域面积增加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覆盖率达到5.64%,固废处理全面达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3.94平方米,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19.5%。

莘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性质

“十四五”目标

1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

%

预期性

7

2

新增亿元楼数量

预期性

5

3

亿元楼总数

预期性

12

4

新投入商务楼宇

万平方米

预期性

72.5

5

楼宇单位面积产税

元/平方米

预期性

3200

6

新增总部及功能性机构

预期性

12

7

引进合同外资

亿美元

预期性

5年累计9.5亿美元

8

实际到位外资

亿美元

预期性

5年累计3.3亿美元

9

存量工业用地调整

预期性

230

10

上市公司企业总数

预期性

15

11

污水截污纳管率

%

约束性

100%

1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约束性

23.94

13

森林绿化覆盖率

%

约束性

19.5

1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

约束性

控制在市、区下达的目标内

15

水质达标率

%

约束性

镇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于Ⅲ类(含Ⅲ类)水体比重≥60%

16

水域面积覆盖率

%

约束性

5.64

17

新增就业岗位数

约束性

每年3200

二、重点任务

(一)促进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1. 加快发展以交通区位为依托的枢纽经济

统筹枢纽建设与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拓展枢纽综合功能,强化枢纽区域联动开发,推动莘庄枢纽由交通功能向多元城市功能拓展和突破。在保证内部客流组织效率、安全性的基础上,构建枢纽产业服务体系,完善金融、商务、研发等专业服务配套,推进枢纽交通功能与供应链、商贸、生产、金融等增值服务协调发展,建设上海面向全球扩大对外开放和面向长三角深化对内开放的重要展示枢纽、管理枢纽、服务枢纽。着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商品交易和服务贸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专业服务平台,促进交通流单要素向多要素协同集聚转变,形成批发零售结合、平台内外结合、境内境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贸易方式。

2. 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为特色的新兴产业

认真落实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加快集聚关联企业,打造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测试以及材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链。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发展新潮流,加快建立闵行“4+4”特色产业企业培育机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集聚、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企业,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设计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前端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配套和协作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逐步成为推进莘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3. 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专业服务

积极培育和发展以知识、人才等为核心要素,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特征的专业服务业。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积极导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和服务机构。依托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引导传统孵化器与新型服务相融合,构建面向长三角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于一体的创业孵化链条。大力引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完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紧紧抓住闵行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机遇,加强与区内科创载体对接,引入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与各类国际专业服务行业组织合作,促进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会、协会等落户。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积极布局相关服务产业链。

4. 加快发展以“双莘联动”为标志的总部经济

依托地铁上盖资源,大力发展企业总部,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落户,努力提升商务区落地企业品质,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拓展贸易研发功能。鼓励企业整体租赁写字楼、自建总部或利用C65用地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结合艾为电子总部、中铁华东区总部、晨鸣纸业金融业务总部等总部基地的集聚,努力打造具有莘庄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地标性总部集群。充分发挥长三角中心地区的区位优势,以90分钟交通圈范围为重点,兼顾全国其他地区,积极吸引企业设立第二总部。探索形成新型总部发展引领区,AI+总部、IAB+总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类总部)等新兴总部形态。

5. 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在线经济

创新在线消费新模式,加快发展线上课堂、线上会诊、远程办公、新零售等在线新经济,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社交化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直播电商,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头部直播机构、MCN机构,打通“线上+线下”消费闭环。依托“一起教育”等智能教育平台,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的学习模式,支持互联网教育服务和内容创新,推广在线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完善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数字化技能培养体系。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 完善招商体制机制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资源互补、各具特色的招商平台体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积极选聘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素质优、懂经济、守信用、熟镇情、会谈判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严格落实产业项目闭环管理,强化从签约到产出的全过程服务,坚持重特大项目镇领导包联推进,落实各平台主体“一把手”抓重特大项目机制,切实做到每个重大项目明确一名挂钩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名专职帮办员,确保项目加快落地、尽快产出。进一步完善建立直属资产租赁指导价和单位面积纳税产出的大数据信息,推进项目动态调整。

2. 大力开展目录招商

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各个重点产业从产业链环节、细分行业角度深入挖掘龙头企业资源。对标世界500强、中国 500强、民营500强等榜单企业开展重点企业目录招商;对相关的央企信息开展专项梳理,推进重点产业央企目录招商;对独角兽企业、国内成熟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开展专项信息搜集整理,推进重点产业高成长性企业目录招商。

3. 积极创新招商方式

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通过更加灵活的招商激励措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招商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探索飞地招商,通过对接异地商会,反向了解当地优质企业、引进有意向入驻上海的企业。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链,深入挖掘产业发展规律,针对产业链各环节抓关键企业招商,实现产业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建立各个环节上的核心能力。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添持续发展新动力

1. 推动存量用地转型

继续研究推动存量工业地块改造升级,加大低端产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积极推进二次开发,探索土地分期出让机制,加强土地高效利用、提升地块产业能级。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继续推进195区域转型升级,推动198区域减量化。分类分块探索研究友东路两侧工业地块转型为研发、服务用地,在保留和引进都市型制造业的同时,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小涞港西侧地块转型,加快集体工业地块改造进度,改善片区整体风貌。持续推进七莘路沿线区域“三高一低”企业调整工作,严格落实准入机制,积极引进优质现代服务业企业,增加公共服务配套,整体提升七莘路沿线综合服务能级。

2. 提升楼宇经济质量

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密切关注楼宇单位面积产税、企业注册户数、纳税户数等关键指标,强化商务楼宇运营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持续深化“清楼引税”,推动二次招商,加大楼宇企业属地注册说服力度;实施楼宇企业“瘦身”管理,清理高风险企业、保留优质企业。顺应楼宇业态发展趋势,积极研究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和监管政策,大力引进知名的联合办公专业机构,提供集办公空间、日常物业管理、工商税务代办、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支援、投融资撮合、创业辅导等于一体的办公空间解决方案,加快小微总部的集聚和成长。

3. 提升集体经济效益

理顺集体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集体经济管理职能,落实“三资”监管系列制度,规范集体资产处置审批流程。严格执行项目准入、退出、评估机制,落实集体经营性物业租赁底价实施意见,加强合同管理,提高集体资产出租率、租金收缴率及增长率。对存量集体用地实行退出有偿,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联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集体用地,保障失地农村居民的长效增收。根据房屋资产权属关系和使用情况,加强统筹调配、规范管理,提高资产效益。通过平台系统进行阳光招租,并设立出租出借“负面清单”。明确新引进、续约企业租税联动条款,促进租金定价科学化、合理化,逐步形成长效增收机制。努力缩短资产产出周期,聚焦重点项目及回购、新增物业招商招租,不断提升集体资产收益能力。

(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1. 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积极借鉴中心城区“楼小二”“楼长制”等经验做法,努力将楼宇服务做到极致。完善提升“淘宝式”服务方式,做到事前有“店小二”热情答疑解惑,事中有“掌柜的”实时反馈进展,事后给出评价。深化“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机制,做到“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优化营商环境法律保障,打造“法律服务产业集聚区”和“长三角法律服务产业园”。经常性实施落户企业监测评估跟踪服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2. 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健全工作流程制度,加快企业落地投产速度,在莘庄枢纽商务区等产业园区加强“一站式”政策服务。设立“一站式”企业诉求受理点,完善诉求受理解决机制。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提升自助服务“智能终端”功能,大力推广电子证照的社会化应用。健全适应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规律的问题反映和解决机制,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动态。充分发挥商会在服务联系企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新型交流合作共赢平台,形成共研形势、共寻突破、共度难关新模式。

3. 打造高效办事服务平台

进一步发挥区—镇—居政务服务一体化优势,优化基层受理中心建设,完善居委会服务中心功能,做好“家门口”的服务。加快推进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拓展政务服务内容,努力推进与民政、公安、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信息化服务功能。

4. 优化人才精准服务体系

全面对接莘庄综合枢纽、莘庄商务区及周边产业项目的人才总量、类型、层次,充分考虑就业空间、交通空间、服务空间,按照分散布局、相对集中、服务便捷、规模适度的思路,利用多种途径筹措一批面向本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公租房。探索建立创新企业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人才服务需求承诺制,为引进企业提供人才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资源配额。积极打造人才高地,不断提高各类人才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城市副中心人口结构。

(五)加快重点片区建设,打造副中心空间格局

1. 打造城市副中心空间格局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全市明确的9个主城副中心面积基本在10平方公里以内,莘庄也以4.3平方公里核心片区作为重点打造区域,适当扩展边界范围,做好与周边区域的衔接。落实市区“2035”总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低效用地的更新利用,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提升,切实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有序打造莘庄城市副中心“双核一带一环”空间格局。围绕莘庄枢纽商务区建设行政商贸核心,围绕莘庄商务区建设科技商务核心,打造“双核”格局。推进七莘路和北横泾建设连接双核的文化休闲活力带,打造“一带”格局。推进环绕重点区域建设慢行活力蓝环,打造“一环”格局。

2. 基本建成莘庄行政商贸核心区

聚焦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莘庄枢纽核心区,打造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和西南地区服务中心。基本完成天荟TOD 综合体建设,推进商业综合体、高星级酒店建成开业,全面完成商务楼宇招商。结合闵行区中心绿地,在沪闵路七莘路路口以中央公园为核心,植入能够充分体现莘庄风貌,具有地标意义的公共建筑,依托仲盛、龙之梦、维璟印象城等主要商圈,打造莘庄CBD门户。结合消费趋势的变动,对商圈各个商业综合体业态进行整体商业规划和动态调整,积极引进新零售等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结合轨道交通,将地铁南北广场地块连接,实现地下商业、停车、文化设施联通,形成地上、地下步行可达的连续空间。

3. 全面建成莘庄科技商务核心区

依托莘庄商务区打造多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企业总部基地集聚区,推进春申湖北部空间核心区域建设,基本完成商务区规划用地出让,区域建设标杆形象全面凸显。加快推动中铁华东总部、平金、文一、晨鸣等已出让产业地块以及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租赁房等已出让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动春申湖周边地块的高品质出让,积极鼓励建成项目加快招商和企业入驻。深化对接闵行“4+4”特色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等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业,加快引进相关企业入驻,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积极促进以“ABCDEFG”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Data)、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和5G(Generation 5)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4. 启动建设七莘路沿线提升带

聚焦七莘路沿线区域,加大规划改造力度,通过建设七莘路形象林荫大道、北横泾都市滨水空间,利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活力街区等方式,引入与城市副中心匹配的多元化城市功能业态,打破目前以餐饮、培训为主的单一功能业态,塑造联系莘庄综合枢纽和莘庄商务区南北两核的重要纽带,强化提升沿线地区的城市功能。

5. 启动打造莘庄老街更新区

聚焦莘庄综合枢纽西侧的莘庄老街区域,通过梳理低效用地、“留改拆”相结合的方式,延续水系、街坊、道路和相关历史建筑等风貌,在尊重现状街道和市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级的城市更新,重点打造莘浜路梅花里和莘溪水景等特色文化要素,注入新江南文化元素和现代产业业态,推进老街有机更新,到2025年,完成改造量的25%以上。

6. 聚力更新友东路存量工业转型区

聚焦友东路存量工业区域,推动工业园区、厂房、仓库等存量工业用地整体转型为研发与科创功能为主的智造社区,建成艾为电子产业园等标志性园区,优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新增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服务,到2025年,整个片区实现50亿元以上产值。积极承接莘庄商务区和莘庄枢纽商务区总部企业的实体制造、商业服务、人才公寓配套等功能,在功能与风貌方面促进与东侧莘庄商务区相协调。

7. 研究停保场南部门户区建设体制机制

聚焦莘庄综合枢纽西南侧停保场区域,研究推动交通场站地下化,通过地块转性、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入产学研教育学院以及配套研发办公、商业体验等业态。同时结合5号线TOD开发,积极引入产学研一体化办公功能,联合打造莘庄南部门户。

(六)加强核心功能集聚,提升副中心形象品质

1. 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品质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规划调整、城市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能级和配套标准,新增一批市级、区级文化展示场馆和高等院校,推进康城地块规划落地,加快扩建改造现有体育中心、养老院等设施。加快城市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维护,进一步方便市民需求。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便民消费圈。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邻里中心功能完善,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引导莘光、莘松等菜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升菜市场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改善整体环境,提高服务品质,建设百姓满意的“菜篮子”。

2.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积极落实“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着力促进职住平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商业生活功能,高标准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环境治理,以宜居宜业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促进人和城市的融合。建立与职住平衡相适应的住房供给体系,建立多层次住房租赁市场,提供多品种住房租赁产品。打造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通的通道,加快推进产业空间和城市功能的匹配。

3. 增强交通资源集聚联通

以“过境交通外围疏导、到发交通强化衔接、区内交通打通堵点、公共交通加密路网”为总体策略,打造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做好机场联络线、嘉闵线、沪苏湖铁路、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工程(莘庄段)、沪闵公路快速化改造等多个市政重大工程建设,研究推进莘庄枢纽与机场联络线进行衔接,配合研究完善G60七莘路节点功能。结合交通线路开通后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提前规划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产业业态和载体设施,加强交通设施与周边区域在物理空间上的衔接和联通,通过载体更新、设施升级等方式进一步整合与激活现有存量空间资源。制定镇内断头路整治行动计划,完善交通道路体系,加快打通梅陇西路、疏影路东闸路桥、中春路商务区路段地面道路等“交通堵点”,加强“双莘联动”,通过毛细血管道路建设,及时整修破损路面,努力实现道路网络由“局域网”向“互联网”升级。开展公共交通优化专项研究,提升南北向公交线路密度,开通联通地铁1号线与12号线站点、贯穿莘庄商务区与友东路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配合加快推进七莘路(顾戴路—莘松路)、沪闵路(莘松路—东川路)等公交专用道建设。

(七)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副中心功能布局

1. 制定实施城市更新计划

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对接《上海2035》和《闵行2035》,科学编制城市更新战略规划和单元规划,重点做好莘庄老街、停保场南部门户区等区域的更新设计,为落实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前瞻性、全局性以及综合性的指引。建立年度计划管理机制,合理引导城市更新单元的计划更新方向、规划功能结构以及用地供应结构等,保障城市更新规划的有效落实。

2. 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围绕“新基建”领域,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高通信服务能力。协同推进5G基站专业规划和重点地区站址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实现5G网络全覆盖,在主要干道、重要场所逐步推行综合类智慧灯杆建设。协同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实现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一网双平面”承载。聚焦“一网统管”支撑体系,依据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管理要求,协同建立全区城运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基本架构和数据目录,实现与市区两级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双向传输。健全“无接触”智能末端配送终端,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宇、大型社区等区域的覆盖力度。

3. 加快城市整体风貌提升

参照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理念,围绕功能区块、重要景观、重要节点等的建筑形态,积极研究制订城市建设导则,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强化对建筑风貌、高度、体量、密度、色彩等要素的管控,打造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成片成区域修缮保护,重现历史风貌,再塑内涵功能,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江南水乡特色、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推进存量工业地块和集体经济资产整体转型,打造美丽园区。

(八)加强城市环境建设,营造副中心宜居环境

1. 打造宜居宜业品质环境

结合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快市容环境提升,实施重点路段、重点区域景观建设改造,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全面落实绿化养护工作,严格管控在建工地扬尘,美化市容市貌环境。优化老城区交通组织方案,打通交通微循环,改善车行交通出行效率。加强静态交通组织,多方面挖掘停车资源,通过新建、改建、停车位共享、错时停放等措施,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统筹做好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推进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和分时租赁网点建设。严格抓好道路交通执法,提高执法管理水平,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严格执行住宅小区商业与居住功能分离,化解“商住一体”带来的矛盾纠纷,提升居住环境。

2. 加快绿化项目建设

加快蓝绿空间构建,启动仲盛三角地开放式绿地、青春三角地绿地(一期)等项目,全面打通由北横泾、春申塘、北竹港、淀浦河、团结河、庙泾组成的“田字型”滨水慢行绿道,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水平和开放程度,拓展居民的休闲空间,实现公园绿地500米半径居住用地覆盖率100%,打造“绿廊绕城、绿带漫城、绿点缀城”的城市绿地系统。

3. 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

健全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提高水质、畅通河网水系,提升水安全。加快推进北横沥淀浦河北的泵闸扩建排涝泵闸、浦南雨水泵站、水质改善工程等相关建设项目,结合新梅雨水强排系统,依托河长制管理平台建立常态长效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防汛、排水设施智能化管理。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业节水,对新建小区全面推行二次供水设施规范建设。加强水环境建设,结合生态廊道空间建设,打造莘庄特色的蓝绿共享休闲步道。在青春铁三角地块内进行水系调整,新开河道淡水河(韩泗泾—春申塘),增加水面积约1万平方米,规划外环绿带河至南虹莘港进行水系沟通。结合道路改扩建和整治工程,大力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推进“苏四期”河道整治,疏浚中小河道,控源截污,巩固水环境整治效果,进一步优化副中心水环境面貌,建设“幸福河湖”。

三、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规划指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协作,确保规划有效落实。加快组建区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强资金保障,拓展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财政支出长效增长机制,加大财力统筹,保证各重大项目工程按时推进,确保本级财政承担的投入足额拨付。积极争取专项债、特别债,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融资体制。

(三)加强规划执行,注重落地成果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制,及时分解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瞄准项目清单,加快形成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阶段性成果和富有特色的热点亮点,全力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宜居宜业副中心。

 

附件:“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

 

附件

“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类项目

1

TODTOWN

天荟项目

项目二期(公寓式办公、商务办公、酒店、南商场)及三期(大平台建设及北商场、多层和小高层住宅)续建

2

12号线虹莘路地铁站商务办公项目

建成集商务办公、商业配套于一体的地铁上盖项目

3

原乐购项目

完成项目招商、整体改造等工作

4

平金项目

项目整体建设,建成满足商务品质升级需求的绿色生态型写字楼,场景体验式商务商业街区

5

正峰项目

发展文化、休闲、商务、购物、交易为一体的文化交易广场,引入文创类企业总部

6

文一项目

发展办公配套商业,包括便利店、大众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引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国内总部,打造集商业娱乐和办公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空间会客厅”

7

中铁华东

总部项目

发展办公配套商业,包括便利店、大众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引入企业区域总部

8

保华项目

综合性高端商务区,引入高科技上市公司总部,聚集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建立营销中心、研发中心、金融平台等

9

晨鸣项目

引入文化类企业总部,发展办公配套商业业态

10

莘至城项目(产业配套)

继续推动建设高端公寓式租赁住宅,满足周边入驻企业中的中青年人群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家庭为单位的人群住房需求

11

友东路地块转型发展

友东路工业地块转型升级,以重点项目带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房车改装、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完成94亩土地的转型开发(顾戴路以北,友东路西侧地块),推动相关地块的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上海常能集团有限公司黎安路1588号莘天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二、基础设施类项目

1

机场联络线

新建

2

嘉闵线

新建

3

沪闵路

快速化

4

跨淀浦河道路贯通工程

确定中春路或附近道路跨淀浦河新建桥梁实施方案并完成项目建设,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5

S4公路入城段交通功能完善工程

区域内S4道路抬升,出入口改造,新建辅道,拆除莘朱路跨线桥

6

莘朱路(S4-畹町路)段改建工程

待莘朱路跨线桥拆除后,改建并完善莘朱路地面道路

7

莘朱路架空线入地

莘朱路(宝城路-闵城路)沿线信息管线入地

8

6条道路(路段)大中修

对道路(路段)实施大中修,包括水泥砼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翻挖新建人行道,更换雨水连管及雨水口;对桥面加铺磨耗层,更换桥面栏杆、人行道面砖;修复树穴小青砖,恢复交通标线

9

美丽街区建设

推进报春路、虹莘路、龙茗路、都市路等路段美丽街区改造,对店招店牌及外墙立面修缮提升

10

环卫综合性设施建设

新建集两网融合中转站、环卫车辆停车场等于一体的大型环卫综合性设施

11

浦南雨水

泵站

新建

12

缤纷社区建设

市容市貌提升

三、生态环境类项目

1

好世鹿鸣苑西侧绿道建设

通过有效优化绿地结构,增加绿地服务功能,满足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和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

2

仲盛三角地绿地建设

通过绿化种植、土方造型,设置园路、广场,局部设置景观廊亭,同时完善给排水、照明、弱电以及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建成集观赏、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

3

青春铁路三角地绿地建设

通过绿化种植、土方造型,设置园路、广场,局部设置景观廊亭、装饰景墙,设置公厕和管理用房,同时完善给排水、照明、弱电以及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建成集观赏、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

4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西段)绿化恢复工程

遵循“功能联动,风格统一”原则,保持绿地整体性,深入研究地块使用需求等,确保功能定位、配套设施等与需求一致

5

春申塘贯通

提标改造

6

北横沥淀浦河

步道贯通

提标改造

7

开辟淡水河(韩泗泾-春申塘)

增加水面积约1万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类项目

1

莘庄中学

选址新建,拟占地50-70亩

2

社会活力

建立社区分类治理示范典型1-2个

3

社区建设

创建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3个

4

社区工作者中社工证持有比例超过30%

5

公共空间运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议事空间

6

康城社区城运分中心

积极推进社区“一网统管”工作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纪委监委、区法院、

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2日印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