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到底什么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津湖在朝鲜拍摄的吗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到底什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到底什么样?

2024-07-14 1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电影《长津湖》,这两天已经在朋友圈刷屏。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战士,为我们讲述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生命绝境”——长津湖

长津湖

位于狼林山脉的东侧

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常年冰封积雪、人迹罕至

周围地形多是

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

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那一年朝鲜半岛遭遇

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

11月,长津湖地区的气温

已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拿枪时手都会粘在枪上

据参加战争的志愿军回忆

“当时枪就像磁铁一样粘手

有的战士手上的皮都被粘掉了”

被冻成“冰雕”,还始终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长津湖战役中

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

受命埋伏阻击美军陆战1师

为了不暴露目标

他们在冰雪阵地中一动不动

当后续部队到达阵地时发现

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他们趴在阵地上

手里握着步枪

虽然已经被冻成了“冰雕”

但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仿佛随时准备冲锋

整理战士遗物时

在一名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

发现了一封绝笔信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点击查看视频

土豆加雪球,打败飞机加大炮

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

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

仍捣毁了美军“北极熊团”团部

击毙了赫赫有名的

“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

这场战斗就是

长津湖战役中的

新兴里战斗

据“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连长”

李昌言回忆

当时他们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

美军的照明弹直逼志愿军阵地

战士们边埋伏边进攻

不断更新作战方案

志愿军先卧倒、隐蔽,然后再战

最终战士们一举捣毁

“北极熊团”团指挥所

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时志愿军用的是步枪

吃的是土豆加雪球

而美军的装备则是

坦克、飞机和大炮

在新兴里战斗中

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

共击毙了敌300余人

缴获榴弹炮12门

控制了长300米、宽100米的阵地

“北极熊团”团旗落下了

“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的战旗

永远地飘扬起来了

“新兴里战斗模范连”

经多次转隶

整编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4连

点击查看视频

那场酷寒后,他的手脚再没温暖过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

周全弟

当年宁愿冻死也坚决不撤退

他回忆,当时战士们

穿着薄棉衣、单鞋、单帽

冻得实在受不了

就找个茶缸把雪化一化

把海椒磨一磨撒到雪水里

每人喝上一口,算是取暖

当冲锋号吹响时

周全弟发现自己的手脚

失去知觉、站不起来

他只能眼睁睁地

看着周围战友发起冲锋

“再后来就眼前一黑

啥也不晓得了……”

由于长时间潜伏在冰天雪地里

周全弟的双手双脚已经腐烂

他只能截肢,否则性命难保

但周全弟说

最遗憾的还是那晚没能爬起来

跟战友们一起冲锋杀敌

如今周全弟自己穿衣、吃饭

有时还自己摇三轮车出去

他不断学习文化知识

即使没有双手

依然用断臂写字

他写下“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场景

感动了无数网友↓↓

点击查看视频

让人流泪的不是电影本身

而是战争年代

那些为祖国和人民

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刊文:《长津湖》 生动诠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工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党中央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开篇就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期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我们恐怕很难想到,今天的和平安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拼死较量换来的,也很难想象抗美援朝战争的交战双方力量是怎样的悬殊。正如电影《长津湖》所反映的,志愿军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与美海军陆战第1师差距甚大。美海军陆战第1师约2.5万人,下辖3个陆战团、1个陆战炮兵团,并在作战时加强大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可直接得到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70余架飞机,最多时15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而志愿军第9兵团是紧急入朝,他们从温暖的华东地区进入冰天雪地、极度严寒的盖马高原,战地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区,一无村庄二无粮食,很难就地补给,随身携带的粮食为了防空也往往不能烧熟,有时把好不容易煮熟的土豆送到阵地上很快就会冻成冰块,没有热水喝只能吃冰雪。“吃了三个地蛋(土豆)打一次冲锋”,在部队是普遍现象,有时几天几夜粒米未进,只能以雪充饥。然而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爬冰卧雪,克服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冻伤减员严重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由于没有空军掩护,运输条件又差,第9兵团的重武器无法前送,有时甚至连重机枪也不能用了,作战中的主要“重武器”就是手榴弹。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率该连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他指挥3排打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8次进攻,直至弹药耗尽。在美军冲上阵地的危急时刻,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在追击作战中,许多冻伤的指战员只要还能走,就坚决要求参加追击,有的人说:“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前线去”。《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志愿军取胜靠的是发扬自己的优长专找敌人的弱点来打,靠的是勇敢加战术、勇敢加智慧。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钢多气少”,步兵怕近战、夜战,他们离开飞机大炮的支援,战斗意志就会大减。志愿军则大胆地实施近战、夜战,大胆地实施穿插、迂回和包围,经常将美军步兵和坦克的联系割断,经常组织小分队直捣敌人指挥所和炮兵阵地。《长津湖》艺术化再现了作战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胆有识,令人印象深刻。伍千里、雷公排长等基层指挥员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思想,指挥机动灵活。新兵伍万里,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勇敢又灵光。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象征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军人中永续传承。

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长津湖》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长津湖战役这一战争史诗,让观众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可以告慰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电影《长津湖》应运而生,值得庆贺。我们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更多像《长津湖》这样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作品。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到底什么样?》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