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铜”堂:中国铜钱的历史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铜钱字口粘连可以用刀刻吗 六代“铜”堂:中国铜钱的历史变迁

六代“铜”堂:中国铜钱的历史变迁

2024-07-11 1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货币战争”中,最终一统天下登上货币皇位的,不是杀气腾腾的布币、刀币,也不是威风凛凛的鬼脸钱,而是无棱无角的环钱。

图2 铜刀、铜铲、铜鼻、铜环

实践证明,这种圆形方孔钱,使用时可以减少钱身的回转磨损,不刺手,不破兜,贯穿便利。

而且,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

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就是这种自然观的最好载体,进而成为天命的象征,成为封建皇权的护身符。

铜钱三代:半两钱制

秦始皇创造的“孔方兄”,统治了中国二千一百多年。

但是,他的“秦半两”,虽然形状统一,也都刻着小纂“半两”二字,但其实体重并非半两,而是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枚枚不同。

汉初,货币承秦制,重量名称与实际重量仍不相符,钱的名目与实际价值脱节,给汉初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图5-3 秦半两

铜钱四代:五铢钱制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在严厉打击私铸钱币的基础上,铸五铢钱,五铢以重量为钱名,相当于现在的3.3克。

五铢形制规整,轻重适宜,大小适中,造型优美,开创了新的钱币体制,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五铢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等,通行了七百余年,直至唐朝开国才退出历史舞台。

图5-4 五铢钱

铜钱五代:通宝钱制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废隋五铢,效法西汉五铢,铸“开元通宝”,发展成为新的钱币体制。

通宝钱制上的铭文不再代表重量,并扩展为四个字,其中两个表示货币发行时间(多为皇帝年号),两个表示货币流通概念。

通宝钱制对东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力。

708年,日本效仿铸造“和同开弥”;8世纪,粟特(现乌丝别克斯坦)铸造类似的圆形方孔钱;970年,越南发行了“太平通宝”;1097年,朝鲜发行海东通宝。

图5 开元通宝、永乐通宝、和同开弥、粟特圆形方孔钱

铜钱六代:铜元钱制

清末,货币市场基本都被外国占领,以往的铜钱制度几乎全线崩溃。

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仿照香港硬币(港仙)形式铸造铜元,式样新颖,颇受欢迎。然而,随着各省群起模仿,铜元数量越来越多,但质量却每况日下。

辛亥革命后,各地军阀为筹措军费,更是竞相滥铸,毫无章法,铜元迅速贬值。北伐之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代替。

图6 清末铜元

中国古代铜钱的百花园中,有的制钱形式昙花一现,有的则浓艳独秀、影响深远,数千年的历史中,铜钱几番风雨,落红无数,留下诸多传奇。

中国的铜钱史,从西周到晚清,与中国的封建时代相近似。

当封建帝国划上句号的时候,铜钱也到了风烛残年。

铜钱死了,遗憾的是,它死前,没有一篇遗嘱,死后,也没有一张布告。

今天,我们只能走进博物馆,去细数这些铜币背后的苍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