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俄罗斯钢琴艺术及其四大钢琴学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钢琴音乐历史时期与流派 解读俄罗斯钢琴艺术及其四大钢琴学派

解读俄罗斯钢琴艺术及其四大钢琴学派

2024-04-15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多元而统一的音乐演奏观

20世纪以来,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了纪念柴可夫斯基的100周年诞辰,更名为国家柴科夫斯音乐学院。以涅高兹、伊古姆诺夫、戈登维泽和费因伯格四人为首的“钢琴学派”解开了序幕,在演奏风格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使得格罗斯的钢琴演奏更加丰富多彩。

伊古姆诺夫,是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好友加同学,有着丰富的演奏经历,1895年在鲁宾斯坦杯的演奏比赛中获奖,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演奏生涯。伊古姆诺夫演奏的作品浪漫派居多,他对肖邦、李斯特、舒曼的作品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伊古姆诺夫本人也是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权威,他强调钢琴的抒情性,不主张技巧的过分炫耀,但是对于基本技术却有着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认为只有扎实的技术加上良好的乐感,才能演奏出作品的生命力。

涅高兹最先跟随波兰著名的钢琴家戈多夫斯基学习钢琴,1935年到1937年曾担任学院的院长。他的演奏和教学曲目十分宽泛,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几乎所有的流派和风格都有涉猎。他尤其主张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而演奏就是音乐和观众之间的媒介,除了演奏的作品本身,还必须要精心的联系自己在演奏时要做出的所有动作、表情、眼神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力求完美。对于钢琴声音的理解,认识音色是钢琴家的一种手段,就像是画家笔下的造型、色彩、线条一样,要想获得好听的因素,需要与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时值进行充分的配合,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手段。

——伟大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演变丨俄罗斯学派丨鲁宾什坦兄弟丨涅高兹丨戈登威泽丨拉赫玛尼诺夫

戈登维泽以作曲和钢琴双主修毕业,身兼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一位有着极高艺术修养的钢琴家,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忠实推崇者,在演奏中极为认真,一丝不苟,无论是一般的简单乐曲,还是难度极高的作品,都能看到他在乐谱上细致、认真的标记。戈登维泽追求有明确目的性且音乐内容丰富的炫技演奏,在一些浪漫主义作品的华彩片段中有着独特的训练和演奏方法。同时他还十分重视踏板的运用,认为踏板就像是声音的颜料,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踏板,颜料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颜色。

费因伯格是一个音乐天才,11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作,在学院毕业后,以演奏和作曲活跃在俄罗斯和欧洲的舞台上。他的演奏极其富有个性,对音乐的解释新颖而独特,而且每一次演出,对于同一个作品,他的理解和表现都是不同的。被誉为是“最接近斯克里亚宾本人的演奏家”。费因伯格的艺术和生活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主张“永远不能只注意作品的形式”,而应该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找出“隐藏在作品当中的内容”。费因伯格学派的特点在于对钢琴演奏艺术客观的态度,主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演奏。在自由洋溢、感情丰富的演奏背后,总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作为依据。

四个学派的交相辉映,极大的丰富了俄罗斯的钢琴音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演奏观念,同时也走上了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为俄罗斯钢琴音乐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虽然风格各异,但是仔细分析,其中还是有很多统一的地方。在音乐表现观念上,四个学派都是植根于整个俄罗斯民族的钢琴音乐,所有的演奏都是为了本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其情感基础都建立在俄罗斯人民所固有的人道主义、真实性和崇高的道德力量上。在演奏技术上,注重扎实基本功的培养,重视整体构思的完美以及每一个细节的表达。力求让每一个音都弹奏的准确而饱满。在演奏情感上,主张朴实而又充满情感体验的演奏,既能忠实与原作,也充分的表达出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众多学派多元而又统一的演奏观念,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深刻揭示作品本质的、能够得到充分认可的钢琴演奏观念,对于世界性的钢琴演奏观,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03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统一音乐风格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音乐史中是先后出现的,两者在艺术理念上有着不可调和的差异性,但是在俄罗斯钢琴中,却能将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俄罗斯民族有着一种体验型的艺术天性。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传统的艺术天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导向等。俄罗斯民族的这种艺术天性,被称之为“莎士比亚式的”或“浪漫型”。既不同于浪漫主义中那种漫无边际的夸张和透彻淋漓的抒情,也不同于现实主义中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刻意表现,而是一切都从自然出发,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出发,强调美的形象和感情的体验,然后用钢琴将其自然的表达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将钢琴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鲁宾斯坦曾经说过:“钢琴演奏既不是闲情逸致的享受工具,也不是技巧炫耀、自我卖弄的纯粹表演。”他们从作品本身丰富的语言出发,追求属于自己所特有的感受,这种强调体验的欣赏观和演奏观,实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

04

强调“歌唱性”的音乐抒情观

早在封建农奴专制时期,因为物质生产的极端匮乏和教会势力对于器乐艺术的歧视和封锁,使得包括钢琴在内的众多乐器都没有出现的机会,人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只能通过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对声乐的兴趣。在钢琴的出现和普及之后,这种兴趣用一种新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即用声乐的观点去阐述钢琴的声音,力求钢琴演奏和歌唱声音的相似性,讲究旋律发展的强度和音乐线条的开阔与流动。同时这种对歌唱性的追求,能够在传达给观众之后,使听众内心产生某种感受或者音乐体验,以求和听众获得最大的共鸣。于是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甚至更近代的普罗科菲耶夫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一条条极富抒情色彩的旋律线,不但适合于钢琴演奏,仅是单纯的歌唱就让人禁不住流下眼泪。演奏家们在演奏时,认为作曲家早就为他们精心架构好了一条通往歌唱性的演奏之路,极抒情的运用各种技巧,手下的钢琴更像是一副歌喉,将个人处理和准确体现作者构思、情感和理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优美如歌的旋律线,在他们的手下,慢慢的舒展开来。

05

注重传承的音乐发展观

俄罗斯的钢琴家门普遍认为,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更是不能得到尊重的。发展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是每一个音乐人的历史使命。因为中国和苏联的特殊关系,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钢琴家给了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帮助。早在二三十年代,中国就有了苏联钢琴教师的身影。当时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聘请鲍里斯先生来主持学校的钢琴教育工作,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丁善德也师从与他。1934年,俄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齐尔品在中国举办了“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征集比赛,这给当时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一个集中展示的机会,这次比赛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摇篮曲》,江定仙的《摇篮曲》等多首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受到乐坛瞩目。5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国的音乐家开始频繁交流,特别是俄罗斯钢琴家们精湛的演奏,让中国音乐家和观众对钢琴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的瞿维、黄虎威、江文也、江定仙等人先后都去了苏联进行学习和观摩,瞿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有着长达四年的学习经历,在演奏和创作上都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几乎能够进行任何体裁的创作。他的代表作品《花鼓》,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曲,成为了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典范。黄虎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一直跟随鲍里斯教授学习,这对于他一生的创作,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巴蜀音画》也是不可得多的精品。我国老一辈的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刘诗昆、周广仁等人,就是在他们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为中国钢琴事业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好的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让中国音乐文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与世界音乐文化有了更好的接轨。

俄罗斯钢琴艺术是俄罗斯文化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钢琴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欧钢琴艺术之后,吸取其精华,结合民族文化的底蕴,使20世纪的俄罗斯钢琴艺术成为了世界音乐的奇葩,特别是俄罗斯民族的热情和友好,愿意将自己的音乐财富和更多的人分享,中国便是其中的受益者,相信俄罗斯钢琴人这种开拓精神,也能激励着中国的钢琴发展,中国的钢琴事业一定会硕果累累,一定会在整个世界钢琴史上为祖国写下辉煌的一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