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衡量经济发展预期的“社融”数据,究竟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融机构的融的意思是什么 可以衡量经济发展预期的“社融”数据,究竟是什么?

可以衡量经济发展预期的“社融”数据,究竟是什么?

2024-07-11 1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可以衡量经济发展预期的“社融”数据,究竟是什么?

“央行:1月社融规模大幅好于预期,M2同比增长9.4%……”

图源一财不知道有没有牛友在看到这样的数据新闻时有过疑问,如果没有的话,您可以直接点一点左上角的头像关注一下韭妹~ 然后可以默默地点左上角的返回键——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你都懂啦~

但如果对于这些数据有疑问的话……嘿嘿,今天开启的这一个系列是韭妹为各位牛友准备的宏观大餐,就像我的名字一样,韭妹务求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来为各位牛友解释一下各种宏观数据对于金融市场及各项资产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去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当下的宏观经济情况。

观点及定义都是从各位宏观研究大佬处进行了整理与融合,如有错误烦请指正哟~

——————————我是分割线———————————

金融数据,一般在每月的10-15日由央行发布,这些数据很重要,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是因为数据受到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的干扰较少,相对而言比较准确。

二是金融数据往往是经济的领先指标,逻辑上来讲,实体要好起来,钱先得给到位,项目有了配套融资,才能上马,然后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验来看,金融数据领先经济增长有一、两个季度。

金融数据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按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有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与新增人民币信贷数据,大体可以反映实体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按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有货币供应量(M0、M1、M2)与新增人民币存款数据,大体可以反映实体经济层的流动性多寡。

今天我们从社融这一个维度来讲讲这些数据是如何对我们判断市场状况起到作用的。

文章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这些数据的统计范围包括哪些,是如何统计的?

第二,当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分析它,又怎么去通过它来判断未来的资产价格的走势?

我们先来说说社融是什么。

社融就是社会融资,指的是贷款人通过非传统银行贷款渠道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目前除了银行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的资金,都认为是社会融资渠道的资金。

社会融资规模除了包括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之外,还进一步纳入股票、债券融资等,使货币流量统计延伸到股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渠道的融资来源,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状况和社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咳咳,通俗版本在此:

所谓社融,指的是社会融资,其含义是一句话就是:实体经济能从金融体系中获得多少钱,这里的金融体系获得的钱不包括银行的贷款和政府的直接投资。我们通常从央行那里所能看到的数据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这个规模增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其实质其实就是一句话:可以通过该指标看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对于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下面这段话理解:

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有钱好办事,这是常识!一般而言,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趋好,经济预期趋势向上,那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强;反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就越来越弱。

因此,划重点: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衡量经济发展预期及压力,因为金融体系是否愿意向社会经济主体发放贷款的数量和规模去决定他们对于经济发展预期和水平的判断。

社融这个数据的历史并不长,2011年社融才开始正式统计,因为过去不需要。

2011年以前中国金融体系主体是银行,对实体的支持主要是靠信贷,也没有什么金融创新,社融和信贷无论是新增还是总量都比较接近。

但2011年后,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影子银行兴起,非标(即非标准债权资产)与债券融资对社融的影响力显著增强,贷款与社融的增速裂口增大,趋势也出现了分化,信贷变化的信号意义下降了。

非标准债权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

所以近十年要看金融数据对经济的影响,首要得看社融,光看贷款是不够的了。

社融是如何计算的?

央行一般会公布两种口径,一个是当月新增规模(增量),第二个是存量规模数据。

比如2021年1月央行公布的社融数据,新增5.17万亿,存量289.74万亿,前者是当月新增值,后者是存量值。

在数据分析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看新增值,因为当月的新增社融能很快地揭示实体融资需求和金融扩表意愿,一般是拿这个月的新增值和上个月的环比、去年同期的数据去做分析。

而社融存量数据主要是看社融存量的同比数据。

2020年四季度,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减弱,经济陆续回归正常,货币政策也在回归常态化,不可能保持和疫情期间一样的宽松货币政策,所以市场都在讨论社融是不是要见顶了。

至于说见顶不见顶的标志,指的就是社融存量同比是不是见顶。从数据来看,2020年10月的社融同比高达13.7%,随后就持续下行至2021年1月的13%,社融同比数据确实有见顶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月新增规模是新的投放总量扣除到期后的净融资规模,不是总的投放量。

那么,存量债务的利息和本金要不要算在新增社融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有一个企业,借了银行A 100万的资金,利率10%,第二年要偿还110万给银行A。

企业从银行A借了100万的时候,金融对实体的支持是100万,这个时候新增社融是100万,存量社融也是100万;

到了还钱的时候,出于多种原因,企业投资的项目没有效益,为了活下去,只能借新还旧,企业需要从银行B借110万还给银行A。

这个时候,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支持是110万,因为企业欠了银行110万,社融存量变成了110万,新增的社融是10万。

也就是说,新增社融里会包括企业需要偿还的利息部分。随着债务水涨船高,利息会不断累积,占用新增社融,并推高社融存量。

社融所具有的季节性因素

还需要注意的是,新增社融非常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做分析的时候,不仅要和上个月对比,最好也要和去年同期去对比,否则容易有误判。

新增社融季节性冲量特征体现在1月、3月、6月、9月与11月会有明显扩张,而在4月、5月、7月、10月和12月会有明显的收缩。

看上去各个月份的季节性波动很繁杂,其实仔细看是有规律可循的。

最明显的是,1月是新增社融最高的时候,几乎每年都如此。

因为每年年初银行会有谋求开门红、早投放早收益的考虑;对应的,12月一般是新增社融的低点,为明年开门红储备项目,而且到了12月,银行的信贷额度可能也用的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季末的时候会多放点,季末用力过猛后下个季度的初月就少放点。因为在每个季末,银行内部有业绩指标的考核压力,监管会来看银行支持了小微企业没有,支持了制造业企业没有,为满足考核要求,银行业务人员会在季末冲量,然后下个月项目就少了,所以社融新增就增不动了。

新增社融的季节性规律主要源于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季节性规律,所以新增社融的季节性规律和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季节性规律是一样的。

因此,新增社融数据是有高波动性的。在分析一个高波动数据的时候,一定得先过滤掉季节性影响,绝不能把季节性的波动当成趋势。

在分析新增社融数据的时候,首先可以看新增社融数据与市场预期值的差距。

市场预期值一般会考虑到季节性影响,因为市场预期值一般是分析师在过往年份的当月均值基础上加减、或根据对银行资产负债部门草根调研所得。

从债券的角度来说,若实际值低于预期值,交易盘短期会买入债券并下修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若高于预期,则交易盘短期内卖出债券并上升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

当然,仅从规模总量的增减去判断经济趋势是不够精确的,所以对社融进行分项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由于篇幅原因(其实是韭妹怕累着大家),我们将在明天为大家更细致地去分析社融当中四个大项分别对于经济的影响,期待您的关注哟~

————————未完待续——————————

本文精编自奇霖宏观《金融数据分析手册》,作者李奇霖,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