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史话(六)人类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又是怎样知道原子结构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量子史话15 量子史话(六)人类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又是怎样知道原子结构的?

量子史话(六)人类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又是怎样知道原子结构的?

2023-11-14 2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之前的视频中,我说过很多次,人类很难确定原子的存在。虽然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就说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但这些原子是一个没有结构的实心球,不可分割;

但是2000多年来,原子只是没有充分证据的哲学推测,因此对科学意义不大。

到19世纪,关于原子的存在有两种思想流派。一派无缘无故地相信原子的存在,另一派则无缘无故地不相信原子的存在。

两派的辩论俗称吵架,目的就是看谁先被气死。显然,19世纪的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相信原子的存在。通过假设原子的存在并使用统计数据研究分子的热运动,他们解释了气体的宏观性质。有哪些宏观性质?例如,我们可以人工感受到的温度和压力。

反对原子论的有著名的大科学家马赫和奥斯瓦尔德,他们的资历和威望都很高。

由于麦克斯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是热力学,而且早逝,玻尔兹曼成为了主要攻击对象。他觉得别人看不起他,这种心态长期存在,导致他精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他于1906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按理说原子的存在和原子的化学性质是化学家的工作,但此时化学家只能总结一些粗浅的规律通过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这对于原子的研究非常重要。说起来真的没有多大意义。所以物理学家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原子存在性的研究不是通过某个实验直接确定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得从1858年说起,当时德国物理学家“朱利叶斯·普鲁克”在研究低压真空管的放电实验时,发现低压真空管阳极端的玻璃壁上出现了绿色。电压真空管。辉光。

低压放电管的结构非常简单。里面有稀薄的气体。一端是阴极,另一端是阳极。变成微弱的绿光。

为了进一步研究绿光的来源,英国克鲁克斯改进了真空放电管,改进后的管子被称为克鲁克斯管。这就是它在图片中的样子。在管子的末端涂上荧光粉,然后在前面放一块金属片。通电后,可以看到金属片的影子投射在玻璃管的末端。

这说明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从阴极发出。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穿透力不是很强,最后击中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绿色光芒。

这个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当时没有人知道,只是给它起了个名字:阴极射线。这一神奇的现象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各大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开始把玩阴极射线管。

你可以想象,就是这个小管子,让人类循着线索,发现了放射性和元素的衰变;它还让人类发现了原子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阴极射线?一开始,英国人和德国人吵架了。英国人说是一种带电粒子,德国人说是类似紫外线的电磁波。当时,他们称电磁波为以太波。

Walley在英国是这样说的,因为他发现阴极射线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在德国,赫兹说以太波在电场中不会偏转。

德国除了赫兹,维尔茨堡大学的伦琴也在实验室里把玩阴极射线管。研究阴极射线时,通常需要关灯拉窗帘。在暗室中实验效果更好。一天他不小心在阴极射线管旁边放了一块荧光屏。这时,他发现除了玻璃管的末端,离射线管较远的荧光屏上也看到了一道绿色的闪光。为了确认有没有阴极射线出来,他用黑纸把玻璃管包起来,再用纸和木板盖住,但都无法消除闪光。在荧光屏上闪烁。

伦琴证实这不是阴极射线,因为这种不可见的新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他将其命名为X-ray,字母X代表未知。

关于X射线是如何在阴极射线管中出现的,我会在后面的视频中提到这个问题。我们继续;

1895年12月28日,伦琴在一篇题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文章中发表了他的发现。

X射线瞬间点燃了科学界的热情,也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大报纸头条疯狂报道。之所以引起如此轰动,是因为伦琴拍摄了第一张人体X射线照片,这一发现在所有人看来都像变魔术一样神奇。

消息迅速传到法国。法国人贝克勒尔得知伦琴的发现时比谁都兴奋,因为他的祖先研究的是荧光物质。例如,一些铀矿石在黑暗环境中会发出淡淡的绿色。淡淡的,但是很暗,基本看不见,但是铀矿石如果在阳光下晒一会,荧光就会变得很强烈。

贝克勒尔想知道铀矿石暴露在阳光下是否会发出X射线,结果发现只要是含有铀的荧光物质,不用暴露在阳光下也能释放出不可见的辐射。接触。

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但是放射性这个词是后来居里夫人发明的。继贝克勒尔之后,居里夫人成为当时法国乃至世界放射性研究的先驱。

1896年,在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作为汤姆森助手的卢瑟福正在按照导师的要求研究X射线对气体的影响,这时他听说了贝克勒尔的铀射线。

他决定从穿透能力的角度研究铀射线。卢瑟福发现铀释放出两种射线。一种射线的穿透力很弱,一张纸就可以挡住,称为阿尔法射线。.

一种穿透能力稍强,需要薄铝板挡住。类似于阴极射线的穿透能力。它被命名为β射线。后来证实,阴极射线和β射线其实是一回事。

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发现钍及其化合物也能放射出辐射。卢瑟福发现,其中一束钍射线的穿透力明显强于前两束射线。让我们按字母顺序称它为伽马射线。

1901年,卢瑟福首先发现了放射性的半衰期,即一种元素的放射性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后来,他与英国化学家索迪一起发现了元素的转变现象,即元素经过放射性辐射后,转变为另一种元素。

这一发现圆了化学家点石成金的梦想。如果牛顿知道了,一定会激动得哭出来。这是他最喜欢的职业。至此,元素的放射性和元素的嬗变已经成为原子存在的证据之一。

大家不要忘记阴极射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当时的问题是有人发现它在磁场中会偏转,有人发现它在电场中不会偏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1897年,卡文迪许实验室负责人汤姆森决定重新研究阴极射线。他发现赫兹之所以不能在电场下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是因为真空管中存在残余气体干扰。气体被抽出后,阴极射线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发生偏转,这也证明这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

汤姆森然后同时在同一方向对阴极射线施加电场和磁场。通过调节两者的强弱,使阴极射线正好沿一条直线撞击探测屏,计算出粒子的荷质比。

无论阴极换成哪种金属材料,粒子的荷质比都不会改变。汤姆森猜测这种粒子是所有元素共有的部分,并将其命名为电子。

元素都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一定有带正电的粒子,因为物质是电中性的,所以电子的发现也成为了原子存在的证据,也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分裂的。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气死了。

1903年,卢瑟福还根据自己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模型。我们将在下一个视频中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确定原子存在的发现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解释布朗运动现象的论文,从纯理论的角度证实了原子存在的真实性。布朗运动发现的比较早,大约在1827年左右,也就是植物学家布朗观察到落入水中的花粉在做随机的、不规则的运动。

80年都没有人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有爱因斯坦通过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了花粉的不规则运动。

不然我常说爱因斯坦的数学影响不了他的伟大,因为他的物理直觉是无与伦比的。

综上所述,原子存在的证据包括:放射性的发现,元素的嬗变;电子的发现;以及布朗运动的解释。1905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怀疑原子存在的真实性,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既然原子存在并且可以再分,那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这是下一个视频,我们要讲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