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一碟糍粑,盛满重庆人的温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庆红糖糍粑的来历 风物志|一碟糍粑,盛满重庆人的温情

风物志|一碟糍粑,盛满重庆人的温情

2023-11-12 15: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大江南北的学生凑齐一桌,北方的多爱加葱吃蒜,南方的喜好鲜香清淡,重庆的得加油加辣……一桌子人齐刷刷望着拿菜单的,这儿正说着,那又横插一句,常是半天都拿不定主意。

不管这么多,先在红糖糍粑前打个勾,总归不会出错!

这食物没什么攻击性,又软又甜,爱淡的干吃,嗜甜的滚圈红糖和豆粉,保管把每个人的口味安抚得熨帖,哪个不乐意?这或许是它与火锅的共同点,清汤还是辣锅,肥牛或者毛肚,劲道还是鲜嫩,万千种口味,都可以在热气腾腾的一锅里容下 。

就像重庆这座城市一样,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调和性,让最年轻、最流行的文化圈子和最传统、最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都在这座城市里和谐共存。

就像红糖糍粑能妥帖照顾好每个人的口味一样,让来到这座山城的每一个外乡人,都能在雾都渝州赤诚的热情中找到一处自己的栖息之所。

冬日吃红糖糍粑为最佳。挑个还算晴好的周末,沙磁地界的学生们会艰难地跋涉过重庆的冬天,在重大附近觅一张够大的桌子坐下。手没从冷风中回过温,菜尚未齐活,胃也空着,年轻人难免等得心焦,这时候一盘红糖糍粑先风风火火地上来,蒸腾着刚出炉的热气,总能引来一桌人的侧目。 老板稳稳当当地放下盘子,眯着眼笑,重庆口音自带一份熟稔,仿佛眼前这些年轻人是多年未见的老友:“糍粑趁热吃哈。”

油炸的糍粑外皮酥脆,裹了油和红糖,半融不融的,内里被温度烘得软糯,这时候下口最香。一口咬下去,便卷着冬日的寒气与等菜的心焦一起咽了下肚,把空空的胃填上。

对于人类,食物并不只涉及味觉,胃里的温度是能传到心间的,尤其冬天的饱腹感最叫人满足。胃填饱了心才跟着暖和,人才有力气与好友抱怨两句渝地难挨的寒冬,谈谈最近怎样繁忙。

一盘糍粑下肚,手已经暖和了,气氛也跟着活络起来,满屋的言笑将寒气驱得干干净净。

红糖糍粑是自带温暖的食物。它不像西点店里需要冷藏的甜品,那些甜是一层叠一层的西式精致,红糖糍粑则显得有些过分朴实。

长条的糯米形状并不规整,外头裹的是油,在红糖里大喇喇地滚一圈,甚至有些粗糙。但这恰恰是独属于重庆的甜,简单直率的,灼热温暖的。

糍粑是奶白,热油是金黄,红糖是枣红,像采撷了冬天里最暖的几种颜色。不论店里还是街边,从锅里盛出来,氤氲的热气便像能温暖一整个冬天。若与重庆菜相配,主菜麻辣酸得畅快,小菜糍粑甜得简单,重庆人便如这般,性子在火辣里裹挟一份温柔。

重大的本地学生总要笑外地室友吃不得辣,也是他们惦记着给不擅吃辣的点一份红糖糍粑和鸳鸯锅底,还在一同逛夜市时操着重庆话喊阿姨莫要加辣。大概,这才是冬日里最暖和的物事。

或者只是在街边找卖糍粑的铁皮小推车,通常能在中学门口看见揣着手的叔叔阿姨。很小的铁皮车,收拾得干干净净,跟阿姨说一声,边唠边见她掀了盖子捞糍粑:“给你拿几块烫的。”糍粑往袋子里一装,洒上红糖,暖融融的样子可爱得紧。

薄薄的塑料袋挡不住温度,烫得人颠来倒去地换着手拿。但往往顾不得烫就要先咬上一口,哈着气嚼得手忙脚乱,仿佛这样吃才最有味道,再晚一秒这糍粑都要失去灵魂。

对重大的学子们来说,这份慌乱又别有一份甜蜜。 它与万千个中学门前的摊位相似,放学时一窝蜂拥到摊前的学生,嚼着热食和同学同行的道路,大抵是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隅。天津的驴打滚也好,江南的青团也好,应该都是一般的软糯可口,红糖糍粑叫在重大的外乡学子也能在这里咀嚼出一丝家乡的味道。

但最最重要的,不需提这些,只管问问自己现在的胃和心饱不饱? 若是觉得冻,去吃份红糖糍粑,什么乡愁什么烦闷,跟着糍粑一起全下了肚,只剩满心满肚子的暖意,重庆的冬天便也不冷了。

文字 | 戴程慧

摄影 | 李铭轩

编辑 |秦嘉璐

审核 | 王建明

责任编辑 | 刘书彤 毛燚

指导 | 姚璐 包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