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壮丽篇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鄂州红色基地在哪里 峥嵘岁月 壮丽篇章

峥嵘岁月 壮丽篇章

2024-07-15 2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震响在世界东方,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

  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此时,一座崭新的城市正在中国中部孕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鄂城县和鄂城市,设立鄂州市。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而来,这座城市注定不凡。

  1985年2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市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年,鄂州市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鄂州制衣有限公司开办。年轻的鄂州抢抓机遇,期待迅速驶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第二年8月召开的鄂州市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市委。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迅速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力争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对于新生的鄂州而言,这个“小”目标很“宏大”。

  “当时一年财政收入才三四千万元左右,光是保运转、保吃饭的财政压力就相当大。”一名老领导回忆,“不少人说,东边有黄石,西边有武汉,鄂州是在夹缝中生存。”鄂州的未来并不被看好。

  作为一个在农业县的基础上成立的地级市,鄂州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出路在哪里?发展的路径如何选择?

  面对发展之惑,鄂州亟须打开门、推开窗,去探求前行的道路。

  “先改革开放先富,后改革开放后富,不改革开放不富。”1987年12月,两赴广东考察之后,市委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改革开放是鄂州夹缝求生的唯一出路。第一届市委提出,坚持把改革开放摆在首位和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确保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鄂州要争当湖北改革开放试验区。”向省委写报告,成立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市领导隔三差五往省里跑,积极争取政策。鄂州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打动了省委省政府领导。1988年3月7日召开的湖北省委常委会决定,将鄂州市列入湖北省第一批改革开放、开发试验区。

  一点星火就能燎原,一道裂缝就能破冰。这座省内块头最小的地级市,展露出他与生而来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独特气质。

  时代大潮中的鄂州,要借着这股子勇敢,从没有路的地方蹚 出一条路来。

  1988年10月,为促进边远乡镇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决定将毗邻武汉的葛店镇和紧靠黄石的杨叶、花湖两乡作为“经济特别开放区”,将梁子湖畔的太和镇作为“经济特别开发区”,从计划、财政、信贷以及粮食定购等方面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这些乡镇在开放引进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其中,葛店镇步子迈得更大。

  1990年2月初,市委决定成立对外开放办公室,作为市政府一个常设机构,抓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为三资企业排忧解难,做好全方位服务。开放办推行“五个一”政策:一栋楼办公、一支笔审批、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一个窗口对外。

  有全省改革开放试验区“金字招牌”,以及自身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各路外商纷至沓来,鄂州成为一片开放的热土。

  越努力越幸运。

  当时,湖北省拟建一个台商投资区。鄂州地理位置离武汉近,葛店紧邻武汉,拥有省外贸部门在白浒山建设的外贸码头。综合考虑,省委省政府认为葛店最适合设立对外开放区。

  一边谋划台商投资区建设,一边抓项目引进的鄂州不断给自己加持能量:

  ——两年来(1989-1990年),全市共洽谈引进项目380个,已有73个项目批准立项并逐步实施。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5亿多元。

  ——两年来,鄂州市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客商进行接触和联系,洽谈“三资”“三来一补”项目30多个。“三来一补”企业从无到有,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还一跃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1989年度,鄂州、长进、华容3家制衣公司被评为全省优秀三资企业;全省年创汇2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共4家,鄂州和长进2家制衣公司跻身其中……1990年7月2日的省长办公会一致同意,由湖北省先批葛店为省级开发区,等以后条件成熟,再向中央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并认为,开发区要对全世界开放,引进各个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前来投资兴业,而“台商投资区”领域狭窄了,名称应定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省首个开发区由此诞生,成为鄂州改革开放史上划时代的一笔。

  “鄂州市既不同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别于省内沙市、黄冈等地。我们是在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各方面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搞改革开放试验的。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起步晚,走新路,把引进联合作为建设改革开放试验区的突破口。”

  由鄂州市委编写的《试验区的报告》,及时总结鄂州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的经验,报告明确,鄂州把“全面开放,重点开发,外引内改,双向发展”作为建设试验区的指导方针,按照“一年起好步,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分步实施。

  1996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召开的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把鄂州建成湖北的深圳”,得到与会代表们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短短的一句话,表达了广大市民期盼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心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不少鄂州人至今对这句口号记忆犹新。

  40余年奋斗不息,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继续先行先试,鄂州又递出一张“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靓丽名片,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7年,获评“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8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2011年,成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改革示范区;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获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7年,省委省政府给鄂州颁发首届“湖北改革奖”……

  勇立潮头,鄂州最终成长为“湖北改革开放试验田”,承担国家、省试点项目50余项,完成改革项目300余项。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当年那个“宏大”目标早已被远远超越。

  改革开放大潮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原动力来自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回望这座江南小城的逆袭之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毅然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之心、报国之志。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届鄂州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将初心使命澎湃于实践探索的时代脉搏中,映照在为民造福的峥嵘岁月里,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条主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使鄂州大踏步赶上时代,推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四

  今天,站在历史交汇点,我们仰望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

  穿越百年,曾经的“鄂城”,如今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即将成为湖北、中部乃至全国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鄂州花湖机场建成后释放的红利,将提振长江经济带主动脉,畅通国内大循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

  今天的鄂州——

  正拔地而起一座临空经济新城,打造国内唯一单一园区兼具水港、空港的综合保税区,探索创新空港城市产业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这里万吨货轮可通江达海,交通网密度位居全球城市前列;拥有全国唯一衔接铁水公空四种运输工具项目——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化多式联运项目;1.5小时飞行圈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5大国家级城市群;300公里半径内辐射中部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40多个城市、1.5亿人口。

  今天的鄂州——

  有美丽的山水“乡愁”,更有紧扣生态振兴的乡村。

  这里,以壮士割腕的勇气,将三分之一国土面积退出一般工业,累计关停、拒绝96家一般工业企业,创建梁子湖国家级示范湖泊;大梁子湖水系万水归流,九十里长港旖旎风光重现,77.6公里长江岸线修眉换颜;以真金白银兑现生态价值,生态补偿、生态审计等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生态改革已制度化、常态化,得到中央领导肯定。

  这里,30载接力奋进,3年砥砺攻坚,捧回含金量最高的全国文明城市名片;60岁的鄂城钢铁华丽转身为“绿色城市钢厂”,与绿色城市相融共生;这里,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市域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

  今天的鄂州——

  以最好的准备承接光谷溢出的科技资源,1596平方公里的有限地域构造科技新城大有可为的无限空间。

  这里,提前布局华中第一电商基地,全国第一冷链供应链中心,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鄂州“一钢独大”的局面悄然改变;这里,以华科大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日趋成熟;这里,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桥头堡”——投资9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落子鄂州。贯通武鄂黄黄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光谷为核心承载区的区域协作蓝图已然勾画。

  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共建、共享、共赢,协同一体发展,奋进的鄂州一路先行。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走进新时代的鄂州,步伐更加轻快。

  我们忘不了——

  2013年7月22日的下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峒山新社区,总书记来了!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代表亲切交谈,语话直叩人心。

  牢记殷殷嘱托,鄂州不断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我们将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创新引领城市前行——

  为了让优势科研资源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更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科技创新人才基础更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频繁奔赴省内外城市,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提前布局引才引智举措,推动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6.1亿元,占同期GDP比重16.5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件,居全省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16.18亿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如火如荼。

  我们谋划协调发展新思路,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平衡——

  2021年1月2日,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成为首条走出武汉市的地铁线,也是全国第3条跨市地铁线。

  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鄂州再次被赋予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以思想破冰为原动力,鄂州早于2012年就作好规划对接,下好交通互联“先手棋”,全力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围绕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鄂州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搞好光电子等相关产业配套,打造科技创新节点,同时推动科教资源合作发展,探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我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绿色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3年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500平方公里、梧桐湖新区、红莲湖新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教育产业、会展业、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无缝“接盘”;拆除长江沿线各类码头108个、泊位131个,腾退岸线10.85公里。斥资70.5亿元,建设全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单体项目——樊口区域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退垸还湖工程,全市近20个圩垸永久还湖。实施八湖连通工程,开辟梁子湖第二入江通道;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6%左右。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筑绿色生态体系。

  跨入“十三五”,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开放先导战略,要把鄂州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走向全国、接轨世界,靠什么?

  2016年4月6日,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同意将鄂州燕矶作为鄂州民用机场的推荐场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正式落户鄂州。

  大事业,需要真精神,呼唤大担当。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鄂州花湖机场于2017年12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八大配套工程全面开花。

  今天,“中国孟菲斯”——花湖机场的轮廓已雏形初显。

  上月,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鄂州花湖机场地名代码的批复》文件,正式批复鄂州花湖机场四字代码为ZHEC,为机场建成投用作好准备。

  花湖机场预计今年底建成校飞,明年上半年通航,预计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届时,这一承载着百万市民“航空梦”的伟大工程,将架起鄂州连通世界的“天路”,引领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启航高飞!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鄂州豪情满怀,信心百倍!

  因为,共产党人从来是愈挫愈勇、愈险愈进!

  我们忘不了——

  今春,鄂州满城繁花喜迎贵州亲人回归,援鄂医疗队员们说,看着我们的城市康复了,车水马龙、满目繁华的样子,真好!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亮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态度和伟大担当!

  在鄂州,全市2675个党组织、6.8万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党员医护工作者们逆行而上,主动取消春节假期,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以“非去不可”的向党决心和“让我先上”的为民坚定,带领全市3000余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请战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举全市之力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生婴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全力以赴……

  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值守帐篷掀翻了,防守阵地依然挺立,群众湿了眼眶,“看着楼下的党旗就心安呐”!

  来不及歇口气,在紧接而来的2020年汛期,同样是这样一批人,挺身在潮头护全市安澜。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一个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就是一道道摧不垮的“红色堤坝”,是风雨来袭时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2020年5月28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落户临空经济区;8月10日,葛店开发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开工……为弥补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领域之不足,我市深入研究并推出一批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2020年6月24日,鄂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我们忘不了——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鄂州榜上有名。全国文明城市桂冠,鄂州念兹在兹30载,终以全国第17名的优异成绩昂然挺进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将这块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名片”揽入怀中,鄂州发展史上又添一座新的丰碑。

  逐梦前行,我们细心破译幸福城市的升级密码。

  我们深知,创建过程就是践行为民靠民惠民创建宗旨的过程,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响当当的“牌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谋定而动、高位推进,急民之所盼,办民之所愿。

  自2018年起,投入230亿元全面完善城市设施,投入8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覆盖672个小区)的“40工程”,对中心城区老旧社区开展深度整治和改造,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同步,我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将这根“红线”深深扎根于民、情暖于心,逐步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1+N”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常态化推进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区域化党建,建立“双报到、双报告”等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在社区、在小区,在“8小时”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同时,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连续五年全覆盖,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霹雳行动”“数据警务、智慧公安”“派出所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战胜2016年和2020年两场大汛,有效应对干旱、雨雪冰冻、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们忘不了——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2名个人、1个集体获全国表彰。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他们是全市下沉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代表,19858户脱贫户忘不了,他们日日起早贪黑、走村串户的身影。是一面面高扬的党旗做好“红色引领”,一只只“红色头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手把手、“智”“志”双扶,激发出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量;脱贫攻坚战场注重抓“六个精准”,坚持抓好“五个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据2019年统计,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4541元,比1978年355元增长近百倍;农村人均收入19313元,比1978年113元增长170倍;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23%上升到66.3%。当前,全市已实现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2634名贫困人口脱贫。

  6月11日,鄂州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取代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从“扶贫”到“振兴”,我们已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行政履职责、提能善政强担当、改进作风优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1年2月20日,全市作风建设暨2020年度综合考评通报大会召开,再次总结全市作风建设工作的成绩与问题。自2019年全市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启动,着力整治“三不”“四客”问题,四场热辣的电视问效让作风问题无所遁形。

  3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好项目、大项目在鄂州落地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各区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抓、负总责的担当意识更强;“大活细分”“大责共担”的部门协作更密切;政务服务窗口综合业务能力、服务态度更好。我们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排位提升,全省市场监管“一照通”平台在鄂州启动运行,在全国率先完成行政审批系统整合,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2021年作为全市作风建设“治庸、提能、问效”三年行动的“巩固年”,全市上下进一步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大力弘扬“三牛”精神,聚焦聚力项目攻坚、营商环境、基层治理三大任务,加快推进“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以担当敬业的精神、扎实过硬的本领、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起步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征途漫漫,我们用奋斗去作答;美好愿景,我们用奋斗去实现。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系统擘画了我市“十四五”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会议要求,加快“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争当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我们将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细悟增信心,把牢方向尽职责,在政治建设上彰显更高站位;将聚焦项目建设,狠抓产业发展、企业帮扶、营商环境,在推动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将站稳人民立场,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排忧解难,在改善民生上拿出更实举措;将持续转变作风,坚持以上率下,勇于担当负责,减轻基层负担,继续艰苦奋斗,在狠抓落实上凸显更强担当,不断开创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天,我们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百年壮阔波澜,坚定着理想信念,勇往直前,不改变。

  今天,我们在历史的交汇点,民族复兴使命依然,坚守着初心奋斗,征途漫漫,恰少年。

  记者 李洪江 曹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