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郎朗李云迪是一个人吗 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

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

2024-07-12 0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

钢琴上了船,出了德国边境,入大洋,经上海,过长江,一路海运回到重庆。从这天起,沈文裕的一切都在往坏里变。

之前,他是神童、天才钢琴家,留学汉诺威,拜师凯沫林,还是英国皇室、巴西贵族的宠儿,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2005年回国之后,他在北京大兴区一个3层独栋建筑的地下室里,一个人弹着他价值126万的斯坦威钢琴,没有他想象中的名气,没有听众。28岁了,沈文裕像做完了一场天才梦。而他和父亲都不认为梦正在被撕碎。

2005 年回国之后,沈文裕在北京大兴区一个 3 层独栋的地下室里,一个人弹着他价值 126 万元的斯坦威钢琴。回国那年,他19岁。天很阴,有点冷,沈文裕拎着箱子,站在柏林火车站的月台上。

一个德国同学追上来,狐疑地问:你真要回中国? 他觉得不可思议。凯沫林是德国钢琴大师,古典音乐的权威,能拜入其门下,一学4年,这样的人不多,沈文裕是其中之一。 而且凯沫林偏爱他。4年里,他求学、演出、拿奖,欧洲古典音乐的大门已经对他打开,他正朝那个梦想的成功的音乐殿堂而去,可突然他不学了,要回中国。

临走,凯沫林开着小车来接他,师徒二人去馆子里吃了顿饭,席上凯沫林仍然不舍,他对他说:“回了中国你就毁了。”他说的是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不成熟。 沈文裕听着,很为难,迟疑、不舍而又软弱,像在怕什么。之前他不这样。音乐上,没有人比他更自信了,他甚至拿莫扎特自比:“大师死了,我就是大师。”

变化发生在爸爸肖元生来德国探亲的两个月内。“如果你不回国,我就跟你妈离婚!”肖元生这样告诉沈文裕。那天父母闹得很凶,一半因为母亲:陪儿子求学德国8年,肖元生一个人留在中国,总担心妻子在德国“有了人”。 另一半原因是因为郎朗。那时他刚红,技术跟沈文裕差不多,但说起名气、市场、收入,两人不在一个等级。

“你完全可以当钢琴家了,德国人却要你做学生!”肖元生不满意。儿子18岁了,也获到大奖了,还在一堂又一堂的上课,管这个、那个叫老师。这两三年来,父亲肖元生以每天发 1-2 条的速度,共有 1000 多首曲目发到网上,通过“钢琴家沈文裕”的微博发送。他在微博上逐条看留言,网友说想听、需要,他就让沈文裕弹。

“太让人寒心了!”肖元生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一次在德国演出后,天黑透了,沈文裕自己买饭,“国内的演出,演完都有领导接见,吃饭都是上规格的!”

还有儿子签的那个唱片公司,他也不满意——“70年版权归公司”;至于报酬,“只有1000欧”。“强盗啊!”他冲着电话大骂。那家公司在德国颇有名望,又是凯沫林引荐,沈文裕握着听筒,挂也不是,听也不是。

“我快不行了,”肖元生指着自己的手表给儿子看,“你爷爷死前,手表一下子跳好几格,我现在也是这样。”他又指指自己的心脏,吃两粒速效救心丸,说自己不能再承受分居、孤独和儿子的籍籍无名。

“你爸爸是个魔鬼!”凯沫林伸出双手,抓住沈文裕的头,用力揉、挤,心痛到有些声嘶力竭:“他往你脑子里放了什么东西?我怎么才能把它拿出来?”

沈文裕5岁这一年,肖元生买来钢琴,这花掉了他大部分收入,肖元生让他学,他就学,让他练,他就练,让他跪老师,他就跪,夏天天热,就脱光了弹。

他上午学数学语文,下午只干一件事:练琴。

9岁那年,沈文裕举行了人生第一场个人音乐会,12岁他考入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之后转入汉诺威大学,拜凯沫林门下,16岁时在美国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一举成名。

“那么艰难的技术,到了他手里变得如此简洁明快,简易可行,十九万个音符能梳理得如此清晰!”获奖那年,《音乐周报》这样评价说。伦敦《星期三周报》也写道:“他比任何大师都妙,就像个天使,自然、干净的弹奏风格简直像一块水晶玻璃。”

豪尔、凯沫林……大师们争着要他。

现在,沈文裕比刚回国时更沉默了,9年间,凯沫林去世,他也长大了。名声却没起来。 回国9年,演出很少,一年十余场,邀请方多为三线城市的琴行,出场费每场3万元,这是普通钢琴专业人士的价格(李云迪在音乐厅演奏起价在50万,郎朗则是70万~90万)。

“他就是不懂宣传,我让他弹大家都能听懂的,他却弹勃拉姆斯。” 站在家里最值钱的百万钢琴斯坦威旁,肖元生大声地为儿子的未来提议,他始终嫌曲目不够通俗。

《中国新闻周刊》去采访这一天,沈文裕正练习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宫崎骏同名电影主题曲),肖元生为他录完像、试听、筛选、上传到网上,一首曲子常录30遍以上,挑选出最好的一次,又要花3个小时。

为什么弹这些?因为“网友点的”。肖元生说。他在微博上逐条看留言,网友说想听、需要,他就让沈文裕弹。这两三年来,他以每天发1-2条的速度,共发了1000多首曲目到网上,通过“钢琴家沈文裕”的微博发送。他在2013年开始被媒体关注,也是因为网上这数量庞大的自传钢琴演奏视频。可每一条的转发、评论量不超过30。

这一切都在他们租住的一个三层独栋小楼的地下室里进行,这里维持着19.9度的温度,59.4%的湿度,因为对斯坦威最好。唯一一扇小窗不足一平米,下午4点阳光落下后,房里阴、寒、湿、冷。

“这样会把自己做低,让人笑话的!”朋友曾劝阻,说急了,话也很重:“这是拿一个金饭碗,24K足金的,去要饭啊!”

肖元生不在乎。沉寂多时,现在只要儿子能被听到、看到,他不在乎任何方式。20年了,从发现儿子的天才起,肖元生就放下工作,炒股为生,长期的孤独、隔绝、不得志,也坏掉了他的身体。

沈文裕的话越来越少了。有时,他会弹一些感性的曲子,安静而不炫技的,比如《钢琴课》里的主题曲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那是一个哑女的故事,钢琴是她唯一的表达,后来她失去一只手指,再之后,她把钢琴沉入海底,选择了直面现实。

有时,他也弹弹贝多芬的《月光》,“这首曲子是贝多芬自杀前写的,写着写着不想死了,这首曲子可以把人定住。”

“你有过这念头?”记者问他。

“我不能死,”沈文裕看看天,“上天给我很多东西,我死了,对不起上帝。”

沈文裕虽然拥有足以与郎朗、李云迪比肩的钢琴演奏实力,却远远没有郎朗和李云迪的知名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小父母包办了他的一切,沈文裕需要关心的,就只有弹琴而已。

久而久之,沈文裕成了钢琴中的天才,生活里的“白痴”,除了弹琴之外,对其他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听过沈文裕音乐会,喜爱沈文裕的乐友们,也因此时常在网上谩骂他的父母,说他们把沈文裕关起来,埋没了他。

看完了这边文章,不论作为琴童,还是家长,相信大家都能产生很多的感触。沈文裕参加《中国梦想秀》这个节目录制已经两年有余,至今他的梦想仍未被点亮,仍是一块没有发光的金子。他的故事,应该成为每一个琴童家庭的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