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邹承鲁的故事 李林的故事

李林的故事

#李林的故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林、邹承鲁新婚与父亲李四光、母亲许淑彬合影(摄于1949年8月25日)

  李林是李四光先生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李林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走进了父亲李四光曾经留过学的伯明翰大学深造。在选择专业时,她向父亲征求意见。搞了一辈子地质力学的李四光希望女儿在力学方面也有所造诣,就建议李林专攻弹性力学(Elasticity)。谁料到秘书发信时不小心将E错打成P,一字之差,使得英语的弹性力学变成了塑性力学,于是李林就开始涉足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经过刻苦攻读,一年半后,李林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硕士论文,她又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一份奖学金,开始在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冶金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个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金属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科学家。

  在剑桥,李林的另一个人生重大转折是认识了后来与她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终身伴侣邹承鲁。一次,在剑桥同学的聚会上,李林和邹承鲁同台演唱了一曲《松花江上》,优美的歌词,悲怆的曲调,激起了他们对祖国的共同思念。共同的理想,相近的专业,使得他们的友谊与日俱增。李四光很欣赏独生女儿的眼光,十分喜欢思维缜密、学业奋进的邹承鲁。1949年8月25日,在博恩毛斯海边,伴着海浪的鸣奏,他亲自主持了这对年轻人的婚礼。作为慈爱的父亲,李四光祝福他可亲可爱的女儿和值得信赖的女婿能够白头偕老,终身幸福。

  资料来源:两代三院士——李四光和女儿女婿李林、邹承鲁.搜狐网,2017-03-17

1956年,李林在中科院上海冶金与陶瓷所与研究生们一起工作

  1951年11月,李林博士论文《低碳钢的时效硬化》答辩的第二天,没等拿到毕业文凭,便心花怒放地踏上回归的旅途。同年10月,27岁的李林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她在冶金所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包头铁矿的高氟炉渣腐蚀问题、球墨铸铁等课题,195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集体奖三等奖。她本人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心情舒畅、精力旺盛的李林,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不仅出色地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担任了上海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冶金所工会副主席、上海市妇联执委、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

  资料来源:李林.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网站,2018-08-23

李林做电子显微镜实验(摄于1989年)

  1973年,李林调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新的科研工作——超导。1978年10月,李林调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9室,任室主任,开始进行超导研究工作。在国际超导研究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1987年,李林和她的研究组在国内首次采用溅射方法制备出高临界温度钇钡铜氧超导薄膜,1991年又指导学生用原位直流磁控溅法制备出多层超导薄膜。同年,钇系氧化物超导薄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究组被评为“七五”攻关先进集体,1992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李林先后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发表160多篇论文。1993年,李林70岁生日时,物理所为她印发了《李林论文集》。那厚厚的文集,是李林一生心血的结晶。在李林的人生坐标上,既有其生活中典雅、文静、闲适的风度;又有工作中刚强、不屈、开拓的精神。

  资料来源:李林.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网站,2018-08-23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