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刘氏渊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东刘立新 湖南邵阳刘氏渊源

湖南邵阳刘氏渊源

2023-03-12 1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页文史动态综合资料内容列表 湖南邵阳刘氏渊源 添加时间:2018-01-06 15:00:27 来源:想飞得有翅膀 浏览: 评论数: 参与量: 收藏本文

  邵阳曲塘刘氏

  始迁祖仁寿公,明洪武元年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居湖南邵阳东乡曲塘,子才敏,生二子:义华、义富。义华公派衍两房,义富公之子必荣生友志、友斌,支分八房。族谱始修于清乾隆55年(1790),道光20年(1840)续修,光绪12年(1886)三修,1932年四修。班次:仁才义必友,志万廷添兴,子启承基位,永守任品荣,世德纯如一,宗祖定再亨,忠孝光前代,庆昌裕后生,谨行超高士,节烈敬常存,明良维邦国,时际振家声。

  邵阳刘氏

  始祖 公,初名讚,字叔美,既仕后隶籍江西。传七派至孝德公,十五派至显离公,字光道,明正统2年生,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中鹄乡古塘边,自江西游云南,转徙邵阳县治北西坪白鹿豪塘,子二:遐、迪。时又有孝德公九世孙仲行、恢福、选、齐、钊五公由江西迁居邵阳。七房后裔散居邵阳、安化、宁乡、新化、益阳、龙阳、沅江、湘乡、湘潭等县。清康熙61年(1722)、乾隆59年(1794)、嘉庆4年(1799)、道光23年(1843)、光绪18年(1892)曾合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36代,男女丁口约万人。宗祠建于汤仁桥。合族班次:(自二十七派起)开国尚中庸,贤才方启佑,俊杰肇洪光,礼义生富贵,和顺致吉祥,积德昌隆远,存仁福禄长。

  邵阳刘氏

  始祖盛典公,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子二:得富、得秀,明洪武2年(1369),富、秀二公终父丧奉母迁邵北花桥。后富公移居棠溪,子孙散居宁乡、益阳、安化等邑,裔孙思彬公,字质茭,清康熙年间迁居宁乡长田冲。秀公守居花桥,子孙衍居隆回长源江。清嘉庆元年(1796)富、秀二房始修族谱,同治2年(1863)续修。派语:盛得再以道,景潮廷添芢,学思允正定,万国世大承,忠上安邦志,敦宗应必长,闻名芳百代,选达启荣光,孝敬熙先泽,诗书迪后英,衡湘钟毓远,阀阅树家声。

  邵阳锡岭冲刘氏

  始迁祖海公,明洪武2年(1369)由新化县茅坪苏溪关迁邵阳县南乡锡岭冲。族人多分布在时雍乡火烧田、老铺,谷洲乡浸底井、甘井、巩桥,亲睦乡兴隆凹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男女丁口约1600余人。宗祠在锡岭冲。

  邵阳刘氏

  始祖肇进公(字熿)、肇光公(字有耀),元至正间由江西泰和县因官昭陵迁邵阳县仁凤乡何公殿和中一乡谭家町。族人多分布在邵阳、衡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26代,男女丁口约8500人。进公房宗祠名“黎照堂”,位于仁凤乡何公殿,建于乾隆2年(1737)。光公房宗祠名“崇彝堂”,位于中一乡潭家町,建于道光24年(1844)。

  邵阳雷湾刘氏

  始迁祖振仁公,字凤岐,号楚轩,行三十五郎,元延祐6年(1319)由攸县因避乱迁居邵阳县中一乡雷湾。至1948年,已传32代,男女丁口约6000余人。宗祠名“敦睦堂”,位于雷湾,建于清乾隆24年(1759)。

  邵阳彭城刘氏

  始迁祖观珩公,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迁居湖南宝庆府邵邑东乡西洋江冲头村(今属邵东),其子殊绚公生奇钊、奇清,派分两大房。族谱创修于清嘉庆20年(1815),光绪15年(1889)二修,1921年三修。三修时认为“冲头村”称呼不雅,改称“莲城”,1994年钊裔十世明升公房四修时改“莲城”为“彭城”,以端源头。班次:得观珠奇汉,应鉴邦广明,仕才兴显秀,孟季永朝东,元和昭盛世,敦厚启贤良,大业光华远,芳修万代传,达道行先后,长宗秩叙谟,继开书日月,参赞易乾坤。

  邵阳堆头刘氏

  始迁祖万卿公,字镇佐,元至正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今邵东仁风堆头。明成化9年(1473)一修族谱,清康熙48年(1709)、乾隆29年(1764)、嘉庆8年(1803)、道光20年(1840)、光绪元年(1875)、1912年、1945年续修。班行:万绵汝宗世,文永邦廷兴,大朝天子位,鼎祚德昌荣,乐善传家远,存仁积庆长,诗书扬盛泽,忠孝继前光。

  邵阳拖洲刘氏

  始迁祖赏衿公,明洪武初以昭武将军来守宝庆,因家于邵。

  邵阳城东马鞍山刘氏

  始迁祖允雷公,名属,原籍江西泰和,官武宣知县。明洪武间始迁于邵,其后居马鞍山麓。后裔居富阳都、鸡笼山、戴家桥诸处。其八世孙应龙,字文见,一字在田,万历进士,授昆山知县,迁南京太常少卿,著有《一得编》,诗见《沅湘耆旧集》。

  邵阳白鹿刘氏

  始迁祖文惠公,子永信,始居邵阳西。

  邵阳北乡抱隆潭刘氏

  始迁祖汝龙公,江西泰和县人,明时迁邵,居北乡抱隆潭。

  邵阳枫江溪刘氏

  先世左千百,始居宝庆,生应福,应福生元义。枫江溪刘保无后,以元义为子,更名仁义,称左刘氏。

  邵阳五峰铺刘氏

  始迁祖澄公,明隆庆2年(1568)自江西庐陵县安福乡迁武冈,复迁邵南尚贤里。

  邵阳小溪市刘氏 始迁祖长庆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吉安府来宝庆任职,因兵乱未返,隶籍邵陵。族人分布于小溪市乡川门、托斗等村及霞塘云、黄荆、白马等乡。

  邵阳尚宝乡刘氏

  始迁祖祐公,明时自江西庐陵儒行乡迁此。

  邵阳岩口铺刘氏

  先世宋元丰8年(1078)自江西泰和早禾里迁此。

  邵阳杉木源刘氏

  始迁祖希浩公,明末清初自江西莲花县迁居湖南邵阳县中一乡杉木源。族人多分布在本县本乡以及四川大竹县归化乡。至1948年,已传17代,男女丁口约600余人。清同治间建宗祠于檀香嘴。1915年创修族谱。

  邵阳双江桥刘氏

  始祖广太公,字发庠,元至正时因避兵乱自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邵阳县太一乡双江桥。族人多分布在双江桥,以及湘乡、宁乡、益阳、沅江、黔阳、四川巴县、贵州铜仁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共10360人。宗祠在双江桥。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3年(1843)。

  邵阳双江刘氏

  始祖惟胜公,字瑞士,明洪武初年由江西省安成县迁湘,开基于邵阳县中一乡双江。族人多分布在邵阳等地。至1948年,已传20代,男女丁口约800余人。清嘉庆17年(1812)建宗祠于双江。

  邵阳横江刘氏

  始祖兴国公,字正和,明崇祯间因土地不阔由邵阳县中乡石口迁居本邑中一乡横江。族人多分布在中一乡、东茅乡等地。至1948年,已传13代,男女丁口约2400人。宗祠名“永睦堂”,位于横江冲,建于清乾隆56年(1791)。

  邵阳洪田刘氏

  始祖翊圣公,字益赞,仕元凤阁学士,谪潭州,隐居上湘三十二都,生有十子,分居湘、邵、新、安等邑。天祥公为其一。天祥生四子:顺、遂、亨、通,遂、亨、通分别卜居湘乡、永郡和安化,顺公则卜居邵阳三溪六都洪田。族谱始修于清康熙53年(1714)。至1948年,已传29代,有1400人。宗祠设在维一乡。

  邵阳老屋桥刘氏

  始迁祖立明公,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县梅子村圳塘上徙居湖南邵阳县南路五花坪老屋桥。立明四子:长志固,仍居老屋桥;次志国,分居刘官冲,其后分派七什田、荷叶塘;三志回,分居牛角山;四志因,外徙。清光绪34年(1908)长、次、三房续修族谱。

  邵阳塘田市水津渡刘氏 始迁祖贵公、富公,明初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入。贵公居水津渡,富公居今塘田市乡刘富村。

  邵阳大户刘氏

  始迁祖大邦公,明嘉靖间自江西安福县梅林村徙居湖南邵阳尚贤都仁厚里,入大户籍。五传而分泽、演、沚、淇、江五派。1946年大户刘氏十修族谱,堂号磐宗。

  邵阳渔溪刘氏

  始迁祖必超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徙入邵阳县北渔溪,今属新邵。

  邵阳小滩村刘氏

  始迁祖秉良公,明万历年间自江西安福徙邵阳小南山小滩村,今属新邵。

  邵阳陂丁刘氏

  始迁祖先粹公,明孝宗弘治8年(1495)携子衮自江西庐陵丁陂村迁邵阳县东乡三溪里陂丁村,今属新邵。

  邵阳白果园刘氏

  始迁祖万镒公,元末明初从江西吉安徙居邵阳北路白果园,今属新邵。其裔分布新邵栗山(新坑边村)、沙子田等地及隆回、武冈等县。

  邵东刘氏

  1949年邵东刘氏巍公房、受公房、愈公房、远公房、尅利公房三修族谱,五房人口共4136人,堂号藜照。班次:裕昆芳声远,明伦教泽长,诗书绵富贵,忠孝绍陶唐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相关内容 刘坤一与新宁刘氏三大家族之一(2017-10-05) 从历代邵阳籍官员的入仕经历来看 邵阳人“峭直”的品格 (2017-08-05) 邵阳即将搭建的这些乡村旅游路线(2017-08-10) 邵阳农村即将消失的东西,你见过几样(2017-08-10) 邵阳的这些老规矩(2017-08-12) 奇!邵阳一个溶洞里面居然有会“唱歌”的石幔!(2017-08-13) 我是邵阳人,我骄傲!(2017-08-1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