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敏: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遇见更好的自己原文在线阅读全文 刘思敏: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思敏: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07-07 06: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年阅读世界名著奠定人生轨迹

在提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籍时,刘思敏向记者推荐了三本书:《雨王汉德森》《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和《第三次浪潮》。

“我进入旅游业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对旅游的热爱却是由来已久。”刘思敏说。

《雨王汉德森》讲述主人公汉德森为了寻找精神危机的出路而深入非洲腹地,经过一系列的历险最终完成了精神上的凤凰涅槃。

主人公汉德森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荒原观念”的代表,受物质主义和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他变成了一个孤独而自虐的人。由于不堪内心的焦虑,对自己实施了流放,到相对落后的非洲索求生活的本质。

《雨王汉德森》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哲学思考,他回答了被异化的人面对各种迷惑应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我阅读这本书事大约是在20年前,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从物资匮乏的时代进入了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时期,那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本书的本质,但仍给我的思想带来很大冲击,也让我产生了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未来要追求的生活?”这本小说通过汉德森这个人物,让刘思敏提前思考了我们当今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为应对当下奠定了精神基础。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对于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的精彩描述。海明威在题记中写道:“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宇。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本来是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的豹子,到高山巅峰去寻找什么?作者海明威没有正面回答。豹子到那里去自然不是为了找死。“我感觉海明威和我就像那只豹子,只是一般人不理解而已。我们想要寻求的其实是灵魂的不朽,精神的不朽,死亡并不意味着虚无和幻灭,只要精神还在,那么死亡也‘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刘思敏告诉记者,此书对他后来工作、生活的影响很大,使他对旅游有了更多憧憬,引发了他对定居生活的不满足,为其“移动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而《第三次浪潮》一书在打开国门之初曾经给人们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绵不绝。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这本书中,从生产方式的视角,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次浪潮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次浪潮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创造未来’,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刘思敏告诉记者,《第三次浪潮》为其“移动社会理论”的提供了灵感,因为他终于明白,看世界,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视角。

在“移动社会理论”里,刘思敏从生活方式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他指出,移动是人类作为动物之人与精神之人的完美结合;移动是旅游不可缺少的特性;定居文明的本质是“圈养文明”,人类自我驯化为植物,违背人的本性,因而不会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形态;旅游就是生活;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过程,可能就是未来人类的移动生活替代定居生活的象征。他预言,超越定居文明,以“旅游云聚散”为特征,一个以文化移动(也就是旅游移动)为目的的高级的移动社会正在到来。

深入系统地读书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

如今生活中,刘思敏仍是一位乐在书中的阅读者,但随着生活阅历的改变,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已不再是他阅读的主体。成为专家后的他,需要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对各种观点需要系统的了解,此时,逐一阅读书籍已成为一种奢侈,因此,刘思敏逐渐从读书转变为有选择性地阅读。

每天读两份报纸——《参考消息》和《新京报》已成为刘思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海量的社会里,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十分关键,读《新京报》可以让我迅速了解国内重大事件,并有深度解读;而《参考消息》可以让我了解世界和世界眼中的中国。”刘思敏认为,每天有选择性地读一至两份高水平报纸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阅读的理解,刘思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阅读不应仅仅局限于读纸质书籍,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媒体、多形式、碎片化的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形式,无论是读书、看报、看电影、看深度的文章杂志,甚至是听书,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阅读应该无处不在。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纸质阅读,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虽然不一定都是唯一的、纯理性的,但却更接近真正的阅读。纸质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其中更包含着文化气韵,这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阅读文化。”刘思敏认为,纸质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中的文字,更是手捧文化的一种美妙感觉,甚至能够闻到一种令人心醉的墨香,这是无论什么样的电子阅读器都无法做到的。此外,刘思敏表示,纸质书最终会成为艺术品,只有那些最值得珍藏的精华内容才会有市场;而流行小说、新闻等快速阅读,则会逐步被电子阅读器替代。

“深入系统地读书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刘思敏总结道。如今的他已很少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社科,哲学、经济、管理、宗教类等书籍。“当你阅读了大量书籍后,你会发现读书可以成为与作者的双向互动与创造,书中的观点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论据。”最后,话锋一转,他强调说,“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只是前提,是基础,比阅读更重要的肯定是思考,有逻辑的思考。这是每个对自己有所期待的人必须高度重视的。”

(北京参考记者 刘颖)

(刘思敏,旅游专家、社会学者,黄金周存废之争“挺黄派”代表,“移动社会”等理论创立者;社会学博士;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微信公众号:liusimin113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