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载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连环画是什么样子的画 “小人书”: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载体

“小人书”: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载体

2024-06-22 08: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封皮五颜六色、纸张粗糙泛黄、图画黑白勾勒,一本本口袋中巴掌大的小人书,漫谈上下五千年,讲述古今英雄事,被冯骥才视作“那个时代‘手中的电视’”,被铁凝誉为“影响过三代中国人”。1982年全国出版小人书8.6亿册,几乎人手一册,一度占全国图书市场的四分之一。虽然此后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冲击下逐渐势微,时过境迁之际总能勾起一波“回忆杀”,不仅在收藏界连连拍出高价,近年来还依托数字化技术登上“云端”,其中不少被国家版本馆收藏陈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图文并茂,浑然一体……作为连环画的代称,小人书是方寸之间的艺术集锦,将纷繁复杂的历史勾勒成线条,把晦涩难懂的文言转译成白话,人物喜怒哀乐一看即知,故事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儿时望尘莫及的大块头名著瞬间变得通俗易懂,文学佳作、历史典故、英雄传记尽收其中。生动鲜活的配图、言简意赅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让动人心弦的故事在掌心间拉开序幕,如同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大戏,于咫尺间吟唱出人世间的真善美,成为人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说,“这些小人书都是全套的,我小时候都翻烂了,《岳母刺字》《牛头山》《枪挑小梁王》《双枪陆文龙》《小商河》……”总书记如数家珍,“这些小人书很有教育意义,画小人书的人功夫也深,都是大家。”总书记的这番话,唤醒了不少人久违的童年记忆。曾几何时,街头巷尾书摊前贴满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封面招徕读者,孩子们坐在砖块架起的长条木板上捧书阅读津津有味,更有甚者晚上熄灯后躲在棉被里打着手电筒一口气读完。读得既快又上瘾,小人书一度成为校园里相互借阅的“硬通货”,即便炎炎夏日不吃冰棍也得攒着零花钱去租上一本,不少人甚至还有过临摹连环画人物的经历。凡此种种,都为黑白相间的阅读记忆添上了一抹斑斓色彩,有网友感慨,翻着翻着,就长大了。

小人书是孩子们的掌中宝、心头好,也是一代人的启蒙书、知识窗。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琐谈》中给予高度评价,“倘要启蒙,实在也是一种利器。”茅盾在题为《连环图画小说》的文章也曾称之为“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工具”。纵观文坛,不少著作等身的文章大家都将小人书视作自己文化启蒙的起点。铁凝说:“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小人书是我最初的文化启蒙和文明启蒙之一。”梁晓声则说,“小人书是我能咀嚼文学之前的‘代乳品’。”钱理群更直言,“小人书造就了这么一代人。”

“小人书”,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有着更多的受众、更高的舞台。一页页精彩的连环画,在时代的放映架上周而复始地上映,也在接续传承中绘出了新的篇章。2014年以来,北京市连续多年开展优秀少儿影片及连环画进校园工作,为全市小学生选配了逾650种优秀连环画共计540多万册。小人书,“大智绘”,2020年,中国连环画数字图书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已收录经典连环画作品近5000种。

从笔尖到云端,触屏数字连环画、立体打卡装置进一步丰富了小人书的载体,原汁原味重现艺术经典的同时,实现了高清快捷的数字阅读体验。然而,要让盛放着几代人共同记忆的连环画连通当下,不能只靠AI绘画等技术流,还需创作者们紧扣时代脉搏,在深挖传统优秀文化这一富矿的基础上,勾勒描绘当下火热生活,反映新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信,小人书不仅停留在昔日的美好回忆中,还可以走向更大的市场、摆上更多读者的案头。

这正是:

传承经典,小人书里有大乾坤;

开拓创新,连环画方能连连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