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图梳理了车载摄像头的发展历程丨瞰瞰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车身全景摄像头 我们试图梳理了车载摄像头的发展历程丨瞰瞰观察

我们试图梳理了车载摄像头的发展历程丨瞰瞰观察

2024-07-11 2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1991年:首个车载摄像头应用落地,进入商用发展阶段

1991年,也就是距离别克Centurion亮相近半个世纪后,第一款搭载车载摄像头的商用汽车诞生——丰田 Soarer。

可以说,后视摄像头为倒车辅助而生,是车载摄像头的首个、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落地应用,也最早成为汽车标配。2018年,美国甚至出台法律政策,要求市售车型必须标配后视摄像头。

03 2006年:360°全景环视系统概念诞生,进入快速发展及初级应用阶段

倒车影像系统一般采用广角镜头,足够覆盖到到车后保险杠后的视线范围。而大家也很快意识到,单靠倒车影像不一定能停好车。一来,影像无法照顾到车尾两边“盲区”,二来,广角图像边缘两侧终究有形变,多少也会影响驾驶判断,如果人们倒车时常习惯性地忽略后视镜,就容易导致车身摆正但侧边被剐蹭的情况。

倒车影像系统的进阶版——能够呈现“上帝视角”的 360°全景环视系统应运而生。系统在车身(前、后、左、右)共至少布置4颗摄像头,将车身周围360°的全景图像呈现在车内中控显示屏上,提供完整的车外视野。

360°全景环视系统的概念于2006年被首次提出,尽管受到当时关键零部件、芯片技术的制约以及操作系统开发限制,众多车企还是将其列为车载摄像头的重点研究方向,车载摄像头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007年12月,日产发布全球首款AVM 环景监视系统,通过车身周围安装的4个高分辨率超广角摄像头和测距雷达,实时将车身鸟瞰图、侧后方图像呈现在中控显示屏上,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视角辅助。据悉,该系统后续被率先应用在日产的Elgrand(君爵)MPV上。

△系统提供车身鸟瞰图+辅助停车线,车身测距雷达用于检测障碍物提供警报

随后市面上不断涌现360°环视系统方案:

继日产后,本田于2008年推出多视角摄像系统(Multi-ViewCamera System),应用在旗下汽车新一代奥德赛(Odyssey)上。

△ 本田多视角摄像系统构成

2009 年,阿尔派推出的TOPVIEW系统,2010年,富士通推出MulTI Angle Vision系统,宝马公司自主研发的泊车辅助系统首次应用在X6上……

总的来说,360°全景环视系统经历了分屏显示→有缝拼接→无缝拼接的几个重要阶段。

分屏显示:车身周围布置4个90°左右的摄像头,图像不需要经过复杂技术处理,简单粗暴的将分割的2-4个图像显示于中控屏上,成本低廉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不直观,系伪360°全景图像。

有缝拼接:对比前一阶段,升级150°-180°广角摄像头,新增稍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将图片和车身拼接在一起形成“全景图”。由于技术限制,图片之间有明显的拼接线。

无缝拼接:应用170°-180°超广角摄像头,结合尖端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多个图像的重合部分以及接缝线进行了虚化处理,实时呈现覆盖车辆周围无死角、无盲区的全景视图,实现真正意义上“上帝视角”,视野范围更广,安全性明显提升。

04 2015年至今:百花齐放,进入高级应用阶段

近年来,顺应智能驾驶、车联网的“双风口”,以及软硬件日渐成熟的背景下,车载摄像头加持软件算法,已逐渐参与到智能处理当中,融合雷达、传感器等为车辆提供感知、决策、控制的基础信息,部分解放人的双手和大脑,提高安全性。纵深开拓视野和智能、横向拓宽应用:

1.视野还要开阔更开阔:底盘也要透明化

其中,360°全景环视系统可获得完整车外环境信息,能为后续智能处理提供基础,能够拓展诸如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碰撞预警、行人障碍物检测、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包括近期热门“自主泊车”系统,也大多基于360°全景环视。为实现更高安全系数的泊车,部分车厂还进一步加持“底盘透视”影像系统,对车辆前方和车头下方的影像信息,进行上一帧图像与当前图像的计算与结合,实现车身、 底盘透明化处理,更大程度扫除视野盲区。

2.传统器件电子化:要更智能、也要更开阔

电子后视镜是常规后视镜电子化的产物,将摄像头“看”到两边实景通过驾驶舱两侧液晶屏显示,因体积小可让车身减少风阻,变得更美观。

智能化功能方面,除了实时传输图像,电子后视镜经过数字化处理能为驾驶员呈现出更清晰、明亮的图片,受雨雪天气制约更小,另外,电子后视镜还可在车辆大角度转弯时同步调节角度,也可类似倒车影像提供车辆标记线辅助等。

△2018年,雷克萨斯发布全球第一款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乘用车型ES,实际上第一个提出该概念的是奥迪同年公布的Actros卡车

3.进驻车内,监督车内安全

除了车外,车内安全瞄准驾乘人员,车载摄像头的应用场景顺势延伸到座舱内,其中基于视觉的主动式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受政策影响得到快速增长,并将成为商用车标配。

△ 通过驾驶舱前方摄像头捕捉+算法, DMS主要对驾驶员实现动态监测,在疲劳、分心等情况下触发预警。图为2018年款的凯迪拉克CT6车型,提供首个基于视觉的DMS解决方案

OMS(乘员监控系统)则是DMS功能向汽车整体内部空间扩展的衍生应用,重点监测乘员、遗留物等,目的是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 OMS 与 DMS 工作原理类似,区别在于监测对象和目标不同

4. 结合网联化,将娱乐消费应用向汽车的迁移

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被比喻为“移动空间”,互联网、移动智能手机摄像相关的消费级应用逐渐被迁移到车上,包括人脸识别、手势控制等,大多基于ToF摄像头方案。

△图为拜腾K-Byte Concept,支持人脸解锁发动汽车,车上人脸识别的应用还包括解锁车门、采集用户信息实现个性化服务等

2015年CES,宝马展示首款手势识别系统搭载在量产车型宝马7系上。

△宝马7系,搭载德尔福手势识别模块

受两位前宝马高管创始人影响,拜腾也将手势识别带到了拜腾的2018年款概念车型上。

△拜腾搭载手势控制

后排娱乐系统逐渐上车,应用包括了娱乐、拍照、视频会议等。

△视频通话、拍照等熟悉的移动娱乐消费应用迁移到了车内,喜闻乐见,图为拜腾概念车

5.互联网玩法:将社交分享迁移到车上

互联网自然离不开社交与分享。过去,我们把相机搭载在无人机、自行车上、随行戴在背包、头带、夹在口袋上,如今大家想把高清摄像头装在车顶上,突破视野极限拍摄完整的沿途风景……

△ 国内新势力小鹏汽车(2018款小鹏G3)、智己汽车(2021)均发布了车顶搭载可升降式360°全景摄像头的车型,支持拍摄及一键社交分享

……

可见,车载摄像头已朝着量多、高清影像、以及应用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景象,为智能汽车插上“想象的翅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