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如此热衷于减税而不是加税的原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赋税中的赋 康熙皇帝为何如此热衷于减税而不是加税的原因

康熙皇帝为何如此热衷于减税而不是加税的原因

2023-04-14 1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儒家一向提倡王道与仁政,勤俭爱民、轻徭薄赋的汉文帝是儒家心目中王者的典范,也是康熙皇帝本人景仰的楷模。康熙皇帝从小就饱读儒家经典,“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立志要做一名明君仁主。他对荀子阐述的王制之道了然于胸,所以才一次次强调“国用已足”而蠲免赋税。藏富于民的益处首先在于政权可以获得民众的拥护,增强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感以及政权的合法性,有利于团结起来对外御敌;其次可以减少官僚们利用公权力中饱私囊,但因此导致的后果却要皇帝承担;最起码也可以避免民众因贫穷或贫富悬殊铤而走险,引起内乱或内战。

儒家一向提倡王道与仁政,勤俭爱民、轻徭薄赋的汉文帝是儒家心目中王者的典范,也是康熙皇帝本人景仰的楷模。康熙皇帝从小就饱读儒家经典,“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立志要做一名明君仁主。他对荀子阐述的王制之道了然于胸,所以才一次次强调“国用已足”而蠲免赋税。藏富于民的益处首先在于政权可以获得民众的拥护,增强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感以及政权的合法性,有利于团结起来对外御敌;其次可以减少官僚们利用公权力中饱私囊,但因此导致的后果却要皇帝承担;最起码也可以避免民众因贫穷或贫富悬殊铤而走险,引起内乱或内战。

蠲免赋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帝制时代,国家属于皇帝私有,所有权分明,即所谓的“家天下”,皇帝对国家负有最终的、无限的责任,没有任何后路可退;而官僚只是皇帝雇佣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世袭制,且任期有限,责任有限,他们与皇帝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官僚寻租、谋利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征收赋税,利用征收过程中的“耗羡”(损耗)中饱私囊,“耗羡”甚至可以与赋税相当,他们有增收赋税的天然冲动,因此免除赋税的最大利益受损者是各级官僚。皇帝为了自己、祖宗、子孙的社稷计,制定的政策要立足于长远,而不是一时;但作为被雇佣的职业经理人官僚更注重于其在位的一时,这是皇帝与官僚天然的利益分歧。作为“王者”政治家的康熙皇帝采取减免赋税、藏富于民的政策,正是出于这种长远的考虑。

——侯杨方《治世:大清帝国的兴亡启示》摘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