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实质就是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2024-07-13 0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基本矛盾仍然存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和防范措施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比较多的是从感性和直观的角度解读危机发生的原因。比如:次级房地产贷款的大量发放、金融过度创新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市场约束机制失灵、金融监管机构失职、华尔街银行家的贪婪,等等。这些都是在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对危机作出的解释,没有揭示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些学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但只是笼统地把这次危机归结为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来解释金融危机,一般说来是正确的。但是这一解释在任何一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到,光停留在这种解释上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一基本矛盾为什么会引发金融危机?为什么以往的资本主义危机一般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而这一次却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为什么以往以生产过剩形式表现的危机,这次以“消费过度”的形式反映出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危机或者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凭空发生的,都有它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原因进行阐释。但是如果只注重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就会出现片面性。

  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论为我们解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本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抽象的方法。所谓抽象的方法,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分析等等的手段,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把认识对象中的非本质、非主流因素撇开,从中分解出一般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使人们能够深刻而确切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抽象方法是社会科学的显微镜和化学试剂。但是,即使我们通过科学的抽象了解了经济关系的本质,仍然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对经济关系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不仅要发现经济过程的本质,而且还要分析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环节,如果直接用本质的规定去解释现实的现象形态,那么就会像李嘉图一样犯“强制的抽象”的错误。马克思在批判用一般代替特殊的形而上学观点时指出:“如果有一位矿物学家,他的全部学问仅限于说一切矿物实际上都是‘矿物’,那末,这位矿物学家不过是他自己想像中的矿物学家而已。这位思辨的矿物学家看到任何一种矿物都说,这是‘矿物’,而他的学问就是天下有多少种矿物就说多少遍‘矿物’这个词。” 这种把本质等于现象、把一般等于特殊的认识论,不仅歪曲和取消了认识过程的一系列必要环节,而且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就需要开始进行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所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在人们已经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中介,使本质的东西一步一步地走向现象,进一步揭示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思维中的具体越是符合或者接近客观世界的具体,人们的认识也就越正确,越能够把握客观世界的趋势和规律;反之,则会作出错误的认识和造成错误的后果。

  把马克思的方法论应用到今天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既不能就事论事,光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来解释这次危机,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般分析上。对某一次特定的危机的分析,既要指出这次危机的直接的和具体的原因,又要找出这一特定的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且还要说明直接原因、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的方法论不允许把直接原因和具体原因当成根本原因,也不允许像马克思批判过的那位矿物学家那样以不变应万变,一概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来解释形形色色的危机。如果只是停留在对危机的直接原因和具体原因的分析上,那么永远也不会掌握危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就不能有效地防止和应对危机。当然如果对危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上,我们就不可能了解某一次具体的危机的诱发机制、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这样会使理论研究失去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样不能正确地认识危机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方法论,我们要在掌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金融)危机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一基本矛盾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这些表现形式具有哪些新的特点?这就需要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形式,运用必要的中介,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分析生息资本时,不仅提出了虚拟资本这一概念,并且对虚拟资本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运行特点和规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等作了深入、具体和系统的论述。恩格斯指出:“主要的困难在第五篇。那里讨论的也是整个这一册最复杂的问题。” 遗憾的是,这一《资本论》中篇幅最长、内容“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我国在《资本论》研究中最没有受到重视的部分,它的丰富内涵甚至没有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起码的展示。我们的干部、公众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知道的不多,理论界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也很肤浅。所以今天对于金融危机的解读,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当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没有穷尽我们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金融危机的研究,但是为我们科学阐释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觉和理论基础,沿着马克思建立的理论平台,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充分利用虚拟资本理论这个中介,就可以进一步揭示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从而为我们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对于每一次特定的危机,总有它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对这一次金融危机的分析,我们同样要遵循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它的根源、实现条件以及导火线。

  关于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资本的一般性质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说明” 。所谓资本的一般性质,也就是资本的最基本的规定。因此,认识危机的根本原因,首先必须认识资本的本性。资本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是资本的最一般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占有关系中,利润作为资本增值的价值,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而社会化大生产,则是实现利润增值的必要条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使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动机却无法支配日益扩大的生产力和产品。因为“进行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仅在时间和地点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 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跟不上生产无限扩张的步伐,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受到了限制。从而使追逐利润的欲望也同样受到限制。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繁荣与萧条、发展与停滞、高涨与危机,这些所有矛盾现象,都是源于这一基本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尽管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是没有改变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同样也无法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关于危机的具体原因,马克思指出:“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 。信用,是资本为了缩短流通时间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资本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要受到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因素影响了资本的连续性。资本本身消除这一偶然性的办法就是信用。这样,就产生了现代信用制度和金融业,大大缩短了资本流通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现代信用业的产生,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证券和票据也就出现了,这为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信用的作用,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形式。而在生息资本的基础上,虚拟资本又获得了独立的存在形式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虚拟资本是依据一定的收入比例虚构出来的资本,这种虚构出来的资本能给它的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马克思写道:“假定平均利息率是一年5%。如果500镑的金额转化为生息资本,一年就会生出25镑。因此,每一笔固定的25镑的年收入,都可以看作500镑资本的利息。但是,这总是一种纯粹幻想的观念” 。虚拟资本本身毫无价值,但是它却能够带来价值,即“钱能生钱”。虚拟资本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这些现实资本相对应。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循环运动,人们称之为虚拟经济。虚拟性、投机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运行的周期性是虚拟资本的主要特点。虚拟资本的产生没有改变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但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又在新的条件下和新的基础上加深了这一矛盾。虚拟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收益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本,提高现实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虚拟资本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虚拟资本可以提高现实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发展和无序发展会引发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的过分扩张会占有现实经济的资金,影响现实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在促使人们进行投机和冒险时,会导致社会寄生阶层的形成。

  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恶性泛滥,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机制。为了加速资本的运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人们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券、期票、汇票、债券、股票等等的所有权证书。后来,在这些基础性虚拟资本之上又产生了一系列衍生性虚拟资本。在金融过度泛滥的情况下,只要利率等信用杠杆稍微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在证券市场、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投资者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连锁反应,从而触发金融危机。马克思指出:“资本价值中有一部分仅仅表现为参与剩余价值即利润未来分配的凭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不同形式的用于生产的债券,当它预计的收入减少时,将会立即贬值。”资本的贬值使再生产过程出现停滞和混乱。“这种混乱和停滞,会使货币的那种随着资本的发展而同时出现的并以这些预定的价格关系为基础的支付手段职能发挥不了作用,会在许许多多点上破坏按一定期限支付债务的锁链,而在随着资本而同时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溃时,会更加严重起来,由此引起强烈的严重危机” 。表面上看,金融危机是由虚拟资本自身的特殊运动产生的。但是,现实资本的内在矛盾,“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 这就是说,根子还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上,这一矛盾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和人民群众的相对贫困。它通过产品的过剩、人口的过剩、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剩等一系列的过剩暴露出来。危机实际上是用暴力来平衡遭到破坏的比例关系,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相对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大体上的稳定。因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虚拟资本的过度泛滥只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

  关于危机的直接原因或者说是导火线,对这个问题争议不大,大家公认美国的次级贷款是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但是次贷这一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消费的相对缩小、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论凯恩斯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都无法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进入21世纪,由于周期性经济规律的作用,再加上IT产业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影响,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征兆。为了防止经济继续衰退,美联署采取了大幅降息的办法,使1%的联邦基金利率维持了一年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在银行借款容易、利率很低的情况下,人们的购房意愿增加,房价不断上涨。为了满足低收入阶层和还款能力较差的人的购房需求,金融系统根据还款能力把按揭贷款分为优级和次级。由于房价不断上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次级贷款也大量发放。这种次级贷款经过人为包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人们还可以凭这种次级贷款证券作抵押再向银行借钱。由于贷款成本很低、房价又不断上涨,次级贷款证券的买卖也成了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受到广泛追捧。马克思指出:“连债务积累也能表现为资本积累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那种在信用制度中发生的颠倒现象已经达到完成的地步。” 因此投机盛行,金融衍生品泛滥,房价节节攀升,人们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美国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连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论断已经“过时”,今后不会再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了。但事实胜于雄辩,虚假的繁荣不可能持久,泡沫总要破裂,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酿成更大的灾难。美联署为了避免美国经济出现灭顶之灾,就出手遏制泡沫,控制流动性过剩。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 利率的提高引起了购房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带来了房价的下跌,另一方面增加了购房者还贷的压力。从而引起了次级贷款证券价格的下跌和抛售风潮的出现,最后终于酿成了全面的危机。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这次金融危机如果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危机是不是已经见底?危机会对世界各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大家近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的认为危机已经见底,而且马上就会复苏,可用英文字母“V”来表示;有的用“U”来表示世界经济在底部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再复苏;有的用“W”来表示,意思是会出现反复;有的用“L”来表示,代表世界经济很长时间里在低谷徘徊。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经济脱困还需四年”,理由是:“以美国消费者疯狂消费和对金融体系的信任为基础的基本模式已经过时,美国没有了第一大资金来源,美元的至尊地位受到了质疑,中产阶级的收入每况愈下。” 法国《回声报》认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最艰难的时刻还在前头” 。他们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比较保守的估计。这与《环球时报》对全球80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相一致。在《环球时报》联系的全球80位经济学家中,有51人认为世界经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需要3-5年时间 。现在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在当前和今后看得见的一段时间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和走出危机,这些做法和措施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短期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政策主张。一般说来,资本主义是提倡自由贸易的,但是一旦自由贸易政策影响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走向贸易保护主义。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使资本家及其国家只考虑自己和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得失。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国家会“普遍实行保护关税的新狂热”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救市方案和刺激方案,其中不少含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分。美国政府近期宣布的向中国输美轮胎征收特别保护税的决定,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案例。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世界经济的萧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出现蔓延之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指出:“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举行的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这是我国政府表明的严正立场和发出的正义呼声。这是我国政府表明的严正立场和发出的正义呼声。为了应对日益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逐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建立起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我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我国完全没有必要把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为发达国家提供低附加值的产品上面,从而处处受制于人。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

  从中期看,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将逐步减弱,以新能源革命为契机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将成为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为应对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刺激经济的措施。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诸如接管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甚至将其完全国有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政府资金等来应对金融危机。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挽救资本主义体制中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使之不至于在危机中走向崩溃。一旦困难过去,资本主义会再次回到自由主义和重新私有化。计划经济、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与资本的本性相悖,是资本用来克服危机的手段,具有临时性。它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宏观调控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指出:“一切企图对原料生产进行共同的、全面的和有预见的控制——这种控制整个说来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根本不相容的,因而始终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或者只是在面临巨大危险和走投无路时例外采取的一种共同步骤”。恩格斯补充说:“虽然生产需要调节,但是负有这个使命的,肯定不是资本家阶级。” 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从此新自由主义会退出历史舞台,恐怕现实情况并不如此。相反,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新自由主义还会逐步回潮。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当然,国家干预也不会退到仅仅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的地步。只是和危机时期比较起来,干预的程度、范围和方式不同而已。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着眼于未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是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二是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三是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有权对别国征收“碳关税”,等等。一旦新能源启用、绿色经济开始运行,必将掀起又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这将深刻地影响世界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引起全球产业的大规模的分化、整合和转移。一场新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大幕已经拉开,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从长期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社会主义总有一天会在全世界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然,光靠一次危机,并不能终结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而不是个案。危机对美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尽管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已经大伤元气,要恢复过去独霸世界的局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富裕国家的地位,并始终在世界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但是他们能将自己的法则强加给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宣布以G20代替G8,就是真实地反映了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客观现实。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再加上我国的金融创新程度不高,金融衍生品的数量有限,受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复苏的时间也比较早。危机过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模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也会进一步加强。另外,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09年8月26日报道,美国未来十年将借债9万亿美元,随之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美元的大幅贬值,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们也必须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  在全球化和国际金融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并且周期性地出现,可能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常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从根本上消除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因素,但仍要防范因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并注意抵御发生于其他国家并传导到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因此,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旗帜鲜明地揭示这次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我们不能只是从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每一次特定的危机,也不能停留在体制和机制层面,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才具有深刻性和彻底性。现在不少人认为美国的过度消费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还是消费过度?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马克思早就指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都是产品的相对过剩。美国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仅放松监管,而且还寅吃卯粮,用信贷手段来刺激过度消费,还对买不起房子的人实行次级贷款,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一旦利率提高,泡沫破灭,穷人就还不起贷款,引起了“次贷危机”,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在实体经济领域也引发危机。这次危机的实质,同样也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因此,是生产过剩导致了过度消费,而过度消费又引发了金融危机。打压过度消费,生产过剩就将浮出水面;而要解决生产过剩,就必须过度消费。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度的难题永远也不会消失。

  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可以增强在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不是过度的问题,而是虚拟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还不够的问题。正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发展阶段不高,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外贸有直接关系的实体经济领域。但这并不是说虚拟经济可以无序和盲目地发展。为了防止和避免金融危机,在发展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要规范虚拟经济中的主体行为;要加强立法和监管,防止虚拟经济的盲目性和泡沫化;要密切注意虚拟资本的发展动向,严格防止金融衍生品的恶性膨胀和泛滥,牢牢把握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和开放的力度。这些都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协调发展,理所当然地包含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要通过对虚拟资本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的分析,探索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 ,既然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资本的逻辑来应对危机,也不能简单地用凯恩斯主义来应对危机,更不能以新自由主义来应对危机。而是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如下关系:在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上,目前要更加重视刺激内需;在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上,目前要更加注重促进消费;在经济和民生的议题上,目前要更加关注民生;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目前要更加强调公平;在保增长和调结构的问题上,要更加重视不合理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增加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例,以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危”为“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危机”之路。

  第三,理直气壮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包括这次危机中资产阶级国家采取的种种手段,都只能起到暂时的和治标的作用。就算这次危机度过了,新的危机还会到来。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危机将在新的基础上平衡被破坏的比例关系,从而使生产得到新的发展。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危机。包括这次危机,总有一天会过去。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永远不能消灭危机。要消灭危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危机,而且还可以说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繁荣和发展。不能因为发生危机了,就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资本主义繁荣和发展了,就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但是危机周期性的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它固有的矛盾。危机“只是再一次证明,它(资本主义)正在衰老,越来越过时了。” 共产主义是全世界的最终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主编:《金融风暴启思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2] 路易•阿尔多赛、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3] 弗朗索瓦•沙奈等:《突破金融危机》,齐建华、胡振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4] 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稽飞、林小芳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5] 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曹占涛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

  [6] 谢世清:《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7] 朱民等:《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编辑:黄华德)

  网络编辑:张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