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真相:巨大牺牲赢得战略胜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豫湘桂战役日军伤亡惨重 花园口决堤真相:巨大牺牲赢得战略胜利

花园口决堤真相:巨大牺牲赢得战略胜利

2024-07-15 2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军机械化部队

2.决堤的导火索:兰封会战失利

1938年5月徐州会战期间,侵华日军主力在数处切断陇海铁路。欲围歼数十万国军主力;为保存实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放弃徐州,主力向苏北、皖北、豫东突围。为阻止日军快速西进和向豫北、鲁西穿插,很多国民政府军政要员,首次提议开掘黄河大堤,延缓日军攻势。由于当时情况尚未非常紧急;国军尚能抵抗,蒋介石予以否决。

然而稍后的兰封会战,国军背河决战失利;桂永清第27军,黄杰第8军等部擅自溃退。导致兰考、开封失守,日军机械化精锐第14,16师团直指郑州。郑州地处平汉、陇海两大交通线要冲;是军事物资、部队运输的要道。更重要的是郑州扼守黄河天堑, 是从中原南下、西进的必经之地。

如果郑州失守,日军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上;将毫无阻拦直扣潼关;西安,襄樊、南阳必失;将直接威胁西南大后方,中国抗战将陷入最危险境地。而国军当时精锐部队,已损失惨重;就近地区也无兵可调。而空军则完全依赖于苏联志愿航空队,只能防御武汉,南昌,重庆等主要城市。根本无力阻接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

花园口决堤扒口处纪念碑

3.国民政府曾组织当地民众提前疏散

1938年5月31日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电话密商,确定要掘开黄河大堤。次日(即6月1日),蒋介石正式下达了决堤命令。

在决堤以前,国民政府对花园口附近百姓进行了小范围秘密疏散(为防止日军提前获得情报);每人发迁移费10元,叫农民迅速搬离。但是由于疏散范围很小,且补偿只有10元,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1938年6月9日, 中国军队在郑州北郊的花园口决开黄河大堤,在以水代兵, 阻挡了日军的同时,也造成了大片黄泛区。事后,国民政府也将此次决堤,宣传为日军轰炸暴行所致。

灾民

4.花园口决堤中日双方都损失惨重

中方:关于花园口决堤死亡数字,最权威的统计资料为1948年,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出版了韩启桐、南钟万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一书,该书提供了如下数据: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黄泛区河南死亡人数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160200人,安徽没有统计数据,书中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得出安徽死亡人数在40万左右,进而得出了共有89万人死于黄泛区的结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是1938年决堤后至1947年;受灾区总死亡人数。含非灾,战乱及其他灾害死亡,而且安徽省完全是推算;笔者预估应不少于50万。

据《专题资料选编(建国前部分)》记载: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株守泛区者,更是迫于饿馑,无暇择食,每多以含毒野菜及观音粉争相充饥,草根树皮,亦被罗掘殆尽、糠粕杂食,反为上撰,饥民面目浮肿,肤肌绽裂,或便秘脱肛,伏地惨呼……

被洪水围困的日军机械化部队

日方:根据日军《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日军精锐第14,16师团伤亡近万人(相当1个旅团);军器等损失达到85-90%。其中损失大炮七八十门(相当1个半炮兵联队)、战车百余辆(相当于2个战车联队)、卡车数百辆。

为解救被困日军,日军第1军曾于1938年6月16日—24日动用飞机,投下合计61吨半的补给物资。并调动总共1个工兵大队和1个主力联队搭建桥梁;帮助第14,16师团撤退。

武汉会战中浴血奋战的国军官兵

5.日军南北夹击计划化为泡影,中国赢得战略胜利!

更重要的是黄园口决堤后,出现了大范围黄泛区;日军被迫放弃攻击郑州,直叩潼关的作战计划。同时粉碎了华北日军沿淮河向大别山北部地区进攻武汉,与华东日军双线夹击武汉的战略意图;被迫改为对日军最不利的从长江水道进攻武汉。

国军得以在武汉会战中利用长江水道,层层阻击;消耗大量日军。彻底将日军拖入中国战场的泥沼,抗战终于进入相峙阶段。武汉会战后,蒋介石得以将胡宗南第34集团军迅速移驻关中(含国军仅的六支苏械突击军之一第1军);以防备日军日后侵入陕西。

直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日军才攻入新黄河以西地区,占领河南中西部。但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又在灵宝遭到胡宗南部10多个师全力反击;被迫放弃攻击潼关的计划。至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都未能进入陕西(陕西一旦丢失,将直接威胁西南大后防)。

国民政府赈灾

6.花园口决堤后国民政府赈灾

花园口决堤前,国民政府就制订赈灾方案。决堤后,就立即启动了赈灾行动。救济委员会副会长屈映光带200万元拨款到河南办理急赈,同时发放医药,控制疫情;在难民经过的地方设立施饭场、施粥场。

1938年—1945年间,国民政府各级官员,以及历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卫立煌、蒋鼎文,都曾赴灾区慰问,救济灾民。黄泛区难民与其他难民还被迁往西北、西南大后方垦荒,至战争结束,共垦荒1444209万亩,大致相当于花园口决堤时淹没的耕地面积。

历史公论:

1.花园口决堤早在1935年,就已经由德国军事顾问团长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提出。法肯豪森的构想是: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这完全符合中国抗战的战略和实际情况!

2.蒋介石及国民政府深知黄河决堤严重的后果。直到兰封会战的惨败,为避免日军机械化部队攻入陕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才启动。

花园口决堤执行者刘和鼎

3.负责指挥决堤的刘和鼎曾向蒋介石提出顾虑,蒋说:“这次决口有关国家民族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这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做,克竟全功。”

4.日军虽伤亡惨重(特别是装甲部队损失巨大),但给黄河沿岸的老百姓带来的伤害更为巨大。直接死亡就达89万人,1250多万人受灾;但这伤亡数据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死亡人数应不少于50万。并造成了3万平方公里黄泛区;至今影响黄河沿岸地区。

5.决堤前,决堤后。国民政府虽小范围疏散,并事后进行了赈灾。但背水车薪,最重要的是民心尽失;谣言四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