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课堂气氛的构建与经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堂教学的引入前后呼应有什么作用 良好课堂气氛的构建与经营

良好课堂气氛的构建与经营

2024-07-09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

READ

教师对"卓越教学"的追求是大学教与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卓越教学之路”栏目的设立旨在讲述教师追求教学卓越中教与学的故事。

 

童钧耕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退休)。曾任国家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热工分委员会委员。主讲的《工程热力学》2003年获国家精品课程,主编的《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于2009年评为国家精品教材,1997年和2004年两次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年获上海优秀教师奖。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课讲得好,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如何构建与经营良好的课堂气氛,让我们一起聆听童钧耕老师的经验和做法。

 

一、良好课堂气氛的判断标准

判断“课堂气氛”的好坏,不是以课堂的热闹程度来衡量,而是以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作为关键依据。课堂看上去无论是热闹的还是安静的,都只是它所呈现的表面现象,并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应追求的深层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进程中。童老师指出,课堂的呈现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教学的关键。老师教多少,不等于学生学多少。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童老师特别强调了在营造课堂气氛时应尽量避免的误区:只追求课堂表面气氛,将互动讨论置于课堂气氛营造的最主要地位,课堂看似很活跃,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的互动讨论起不到任何带动学生思维的效果,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概言之,教学活动应始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是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前提。

 

二、课堂气氛和节奏的经营与把握

童老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导入、知识点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巩固。他认为,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老师都应当想方设法地带动学生去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讲授持续运转,要达成此效果就需要老师紧密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童老师的具体做法如下。

 

01 导入:课堂语境的自然转换

在课程导入阶段,老师需要把握并处理好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可依托具体的生活语境进行自然的切换。童老师解释道,当学生接触到某种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突然讲到这个知识点?”“去了解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在哪里?”“它和之前学的知识有着怎样的关联?”。这恰恰就需要老师在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完成不同知识点的过渡和迁移。以童老师讲授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在讲完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将开始讲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候,他会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热咖啡放在凉爽的环境中会自动冷却,这个过程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咖啡损失的能量等于从周围的空气得到的能量。如果考虑相反的过程,热咖啡从空气中吸收能量而变得更热,尽管这样做不会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这个过程实际上却不会发生。”这时候,老师创设的这一课堂语境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他们会自觉地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已不能解释某些现象,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从而自然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点的准备状态。相应地,课堂教学也可顺畅地转换到新知识的语境中。

 

02 讲解:学生思维的引导

(1)课程内容兼顾深度、可理解性、趣味性

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石应是课程内容本身,课堂气氛的效果则取决于老师对课程内容的驾驭能力。童老师认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有理论深度,不能变成简单的科普,但也不能让学生觉得知识生涩难懂、乏味无趣,故而在讲解时要注重知识表达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童老师建议,可以从科研、生活中寻找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例,并据此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案例。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也会主动围绕老师讲授的内容去思考。老师要能驾驭课堂知识,就必须要精通本课程内容,还要熟悉和了解相关课程内容及与本课程的关系。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广泛涉猎,认真研读相关教材。

 

(2)设置悬念,前后呼应

除此之外,在课堂讲解阶段,老师们可以合理地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悬念,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童老师的课堂中,熵的概念比较抽象和难懂,学生初次接触时很难理解得透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童老师在课程之初就抛出“熵”的概念,达到设置悬念的效果,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随后,在讲解中层层深入,直到后期“熵”概念在课程中正式出现时才进行完整地讲解。通过这样的设计,老师的讲授更容易带动学生去思考,因为疑问促使他们想要寻找答案,学生经历了一个“生疑→自主思考→解疑”的过程,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度加工。童老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时要将课程前后内容、不同课程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切不能将课程的各部分内容变成分离的板块来教学,课堂内容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形式

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很多教学形式,常见的有互动和讨论。童老师强调,只注重形式化的互动和讨论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实效,课堂中组织讨论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思考问题的过程才是讨论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具有流动性的、活跃的、思维交流的过程,老师在运用互动、讨论等教学形式时,应抓住这一本质思想,引导学生真正地进行高水平的思维碰撞。

 

03 巩固:基础概念的强化

在知识点巩固阶段,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全面回顾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重新构建一遍知识的框架,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童老师建议,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难易适度的例题,这些例题最好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完成例题来强化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设置例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题目的难度。童老师在教学中会将课堂巩固阶段的例题进行分类和编码,例题一般分为“巩固一般知识及概念、知识和概念的延伸、综合多个概念及知识”三大类型,每种类型下的例题再逐一进行编码。童老师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参照例题的编码去选择不同难度和综合度的题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巩固,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童钧耕老师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他在求学过程中并没有想过将来从事教育行业,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后才意识到,在当时工业水平落后、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只有一小批工程人才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他深深感到,“去培养一名工程师比自己去做一名工程师更重要。”于是,童老师怀揣着“为祖国培养一批优秀工程师”的美好愿景,开启了教学生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童老师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想教好学生。”在从教生涯中,童老师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担当,用心教学,传承交大教风,为后浪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记者:王雯煊

整理:王雯煊

编辑:张兴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