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热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诺贝尔奖近期获得者是谁 科研热点

科研热点

2024-07-15 1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往年,今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增加了1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万元人民币),达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715万元人民币)。相比于2022年(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639.1万人民币),奖金购买力增加可观。

纵观百年诺奖,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3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个奖项最多可以由3人分享,因此,一共有225位得主,未有人重复获得该奖项。

225位奖项得主中,有40位独享奖项者,12位女性获奖者中,包括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

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消息,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刚刚揭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Pierre Agostini, 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教授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Anne L’Huillier,获奖理由:表彰他们“用于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以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

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时间10月4日消息,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刚刚揭晓:麻省理工学院的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纳米晶体科技公司的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y I. Ekimov)获奖,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

编辑

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 19 时许,2023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 202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 以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难以言喻之事发声。

2023 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 1100 万瑞典克朗,相比去年增加了 100 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和平奖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3 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Narges Mohammadi,以表彰她反对伊朗妇女受压迫的斗争以及她为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

诺贝尔和平奖,旨在表彰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9日17时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CLAUDIA GOLDIN,以表彰她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尽管此奖项并不属于1895年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5个奖项,但一般认为此奖项与5个奖项地位相同。

11 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全名单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自 1901-2022 年为止,一共有 11 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 6 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 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 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全部名单如下:

1、杨振宁和李政道,1957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 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5 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48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与李政道的合作。

杨振宁先生

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次年(1957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当时 35 岁。由于杨振宁是在 1964 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还是中国人。2015 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李政道,1926 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1943 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 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 年前往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55 年,年仅 29 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1956 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当时 31 岁。由于李政道是在 1962 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也是中国人。

李政道先生

2、丁肇中,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1936 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在他出生两个月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随母亲回到国内,但当时的中国战乱频繁,他一直没能接受传统的教育。1948 年丁肇中随父母去了中国台湾,1956 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并获得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丁肇中先生

1974 年,丁肇中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 3 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 粒子」,197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丁肇中和里克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丁肇中时年 40 岁。而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和多个大学的荣誉教授。

3、李远哲,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1936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小学到硕士阶段都是在中国台湾完成的,1962 年,李远哲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获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他对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远哲先生

1986 年,李远哲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当时李远哲 50 岁,1994 年,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台湾。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院士。

4、朱棣文,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1948 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76 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 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就职。1997 年,朱棣文因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与他一同获得诺奖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朱棣文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文曾在美国政府中任职,他曾出任美国第 12 任能源部部长,这是其他诺奖获得者不曾有过的经历。

5、崔琦,1998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1939 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早年在中国香港完成中学学业,1958 年赴美深造,1967 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98 年,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因为崔琦在此之前已经加入美国国籍,所以他虽然出生于河南但是他已经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六位获得诺奖的华人。

崔琦先生

6、高行健,200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1940 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幼年时期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对戏曲、写作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他又接触了大量的外文著作,在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高行健逐渐走向了文学之路。

高行健先生

2000 年,高行健凭借其小说《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已经在 1997 年取得法国国籍,所以他获奖时已经不算是中国人,但是他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

7、钱永健,2008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钱学森先生的侄子。1968 年,16 岁的钱永健获得「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一等奖,此奖项又称「少年诺贝尔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钱永健利用化学技术发明出了有机染料,与钙质结合时会戏剧性地改变荧光。

钱永健先生

2008 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三人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2016 年钱永健去世,享年 64 岁。

8、高琨,2009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琨,1933 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金山区),中学毕业后高琨前往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学习,1965 年高琨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2009 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琨先生

高琨在光纤方面造诣很深,也是凭借光纤方面的研究获得诺奖,因此他又被称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2018 年高琨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 84 岁。

9、莫言,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 年出生于山东高密,1976 年参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8 年 2 月,由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 A 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2012 年,莫言凭借它众多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先生

10、屠呦呦,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屠呦呦,1930 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名字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 年她成功地提取出分子式为 C15H22O5 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因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 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 年 1 月 9 日她获得了 2016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其实,除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外,首位华人诺奖候选人却是伍连德,他在 193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文学大师沈从文也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唯一的汉学家马悦然曾透露,如果沈从文没去世,那么他会拿到 1988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他在 1988 年诺奖颁发之前去世了,而诺奖的一个规定就是不授予去世的人。

他们都是华人界的骄傲,值得我们的敬佩。他们也向我们证明了华人尤其是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及科研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本期EA-ISET:www.ea-iset.org协会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期待您的再次关注,祝大家科研顺利!

来源:诺贝尔奖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