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结局:试问苍天饶过谁,任是动人也无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请问苍天饶过谁的上一句是什么 薛宝钗结局:试问苍天饶过谁,任是动人也无情!

薛宝钗结局:试问苍天饶过谁,任是动人也无情!

2024-07-01 0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这么写标题,估计这一篇阅读量挺难上去,但是这是我对薛宝钗的坚持,我绝不与那些诽谤文字同流合污。

希望大家理解!下面开始:

这一句总结,是我个人胡乱填的,大家不必太当真。

但是大家应该理解,我这两句中对宝钗命运无尽的怜惜。

薛宝钗

下面我先解释一下其中可能有的误解:

我写“苍天饶过谁”这一句,不是讽刺薛宝钗恶有恶果,而是感叹宝钗善无善终。

接着引出下一句,在曹公对宝钗描摹的基础上,做了自己的感叹。“任是动人也无情”,意思是,即使是薛宝钗这样美好动人的女子,苍天对她的命运也丝毫不会留情,叹叹!

群芳之冠

个中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她也是个无比美好的女子。

我们读者可以根据偏好褒黛抑钗,或褒钗抑黛,但是我们绝不该否定两人都是美好女性的化身!

古往今来,太多人对宝钗有过分的偏见,我虽然喜欢黛玉。但这一点上,我也要为宝钗鸣不平!

宝钗之美

薛宝钗的优点很多,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

唯一的一点遗憾,也就是造成了她人生悲剧的遗憾,就是她作为封建女子的楷模(有停机之德),碰上了贾宝玉这个不喜欢仕途经济的开悟之人。

所以任她如何付出自己的全部,宝玉也永远无法和她走到最后。其中辛酸,又怎么是世上的浊人浊物能理解的呢?

任是无情也动人

首先《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也是让宝钗宝玉结婚了。

脂批中写的很明显:宝玉有此世人莫忍心为之毒(宝玉有世上的人都不忍心做而他却能做出来的一种“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的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岂能弃而成僧哉?玉一生偏僻处!

所以,结了婚又怎么样呢?到头来还不是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守护封建道德

她与宝玉性格是不可能合得来的。

脂批也透露,后文就有回目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我们可以想象,80回后,在薛宝钗几番劝解之下,一向对仕途经济厌恶至极的宝玉终于爆发了,一怒出家而去,独留宝钗守活寡。

那么宝钗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抑郁而终(而且是在宝玉出家后不久)

泪目

我们再回到宝钗的判词上:金簪雪里埋。

刘心武先生对此有一番见解,他说这句诗里面,用簪不用钗是大有深意的。

钗是由两股金针合起来的,而簪只有一根。这个非常形象,就是写宝钗最终是守活寡的结局。

命运如此无情的打几下,薛宝钗仍然坚持着,她承受着精神的无比煎熬、命运的无情把玩、

​最终,在她那雪洞一般的房间里抑郁而终。(这里大家有不理解,就去网上查一查,内容比较复杂,这里不赘述)

金簪雪里埋,一朝成谶,叹叹!

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最后给大家,曹雪芹和脂砚斋分别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我只有一句话:同此一哭!

曹雪芹: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脂砚斋: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觉得本文不错的话,请不要怜惜您的赞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