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福:评书表演中的醒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书人开场都说什么 刘立福:评书表演中的醒木

刘立福:评书表演中的醒木

2024-06-21 0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醒木”内行也称为“醒子”,在评书三件道具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摆在正当中。要看是不是真正评书行里的人,您看一下这三件家伙齐不齐全,摆得对不对就行了。别人怎么使我不清楚,陈家门的使法是有规矩的,也一定技巧的。

传说有七块半,我知道的是:皇帝的“龙胆”,娘娘的“凤辖”,文官的“惊堂”,武官的“虎威”,和尚的“禅心”,道士的“道规”,药铺的“细心”,说书是半块,叫“醒木”。这都是艺人们流传下来的,这方面流传的说法非常多,各有各自的道理,这里没必要去探讨研究了。

醒木的材料主要是硬木的,紫檀、红木、乌木等材料比较多,颜色也是深的比较压典。当然也有老先生用过玉的,但很少,用玉的不能使很大的劲儿,所以多不使用。醒木的尺寸一般根据各人而定,但也是有规矩的,现在电视上有许多人使很大的醒木,从前是没有的。因为抓醒木一般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夹起来,太大了不合乎规矩,也没法使。

说到规矩方面,不能乱摔,其作用是提醒观众。作为一段书来讲一般就是拍两三下,在开书时有定场诗的情况下是三下,没有定场诗的时候是两下,其它的时候不允许拍响。即便是模拟堂口上的惊问等情况,在堂口过堂审案时,要重起轻落,用嘴来代替“啪!”的声音,不可以重拍,要和“驳口”的使法区分开。为什么呢?原来说评书是一段一敛钱,你台上醒木一响,台下伙计开始敛钱,如果在说书过程中响了,会给观众造成误解的。

当然,一个师父一个传授,有一年,我去张家口,当地有位说书的,醒木一会儿一摔,几句话就响的,我不懂,回天津后问我师爷“爷爷,那是哪个门户的?”陈老回答:“那是揳棺材钉子呢!”

除此之外,醒子在说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描摹一些道具,如:酒盅、银子、图章,研磨等。原来有一个“赞”,“醒来惊堂用印,金银杯盏吃茶,乌金墨玉也是它,砖头瓦块不差。”最后这句,但不是很恰当,没有用醒子比画砖头的,所以我就没太留意。这方面根据演员的灵活掌握,不是绝对的。

说到技巧方面,主要是结合“定场诗”和“驳口”来使用醒木的,所以应该还是属于“定场诗”和“驳口”的使用技巧。

1、开书拍一下,是为了告诉观众你要开书了。过去在茶楼上,有很多人很早就去了,有玩鸟的,下棋的,谈业务的等等,先生一上台,先把自己的东西拾掇好,也许抽袋烟,看看到点了,一拍醒木,掌柜的或者伙计喊一声“压言——诸位”,大家就停下手里的事,听先生说书了,书场也是一样。

2、说“定场诗”,定场诗说到最后一句,留下半句,拍完醒木,再说后半句,和驳口一样,有的压两字、有的压三字,还有的压四个字。说相声的有的都念完了再拍醒木,我不知道是怎么情况,我是这么学的,我认为这样比较容易营造气氛。

3、“驳口”是评书之中最重要、最独特的一门艺术,也是说书比较关键的一种技巧,说到矛盾尖锐的时候,停止不再往下说了,这时要留个扣子,这个扣子说好了,观众还想往下接着听,所要听的是这个矛盾该这样解决?这个留口子的演说方法就叫作“驳口”。

“驳口”的拍法,和“定场诗”基本一样,就是过去在书场里,经常最后“驳口”使完,续一句“谢诸位明天——早敬”。之所以要留半句话,我个人理解,这样处理是语言的一种技巧,因为是要造出一种悬念,你的话出去,观众的感受是什么?如果等这个“扣”都说出去了,再拍的话,就起不到作用了,也容易散神。驳口使用的技巧方法很多,老年间说书的先生们所用的驳口,都是“这才引出一段……”或是“……且听下回分解”等等,但是不论怎么说,他总是“这才引出一段……“这才勾出一回……”之类的,陈派的驳口的特点是在哪都能撂。

陈派评书比较注重驳口的使用,比如最后一句话,其实观众都明白了,但从语言要抢到观众思想前面去,才不松扣,还不能赶落,不能混了,不能乱了。其他有些老先生原来没有注意过这些,我原来说过,顾存德就没有驳口,台上醒木一响,台下就敛钱,也是一种信号的作用。

精心遴选,每日推送,欢迎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长城曲艺网”,更多精彩,不见不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