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读懂设备更新政策大脉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设备更新的原因通常包括 三步走:读懂设备更新政策大脉络

三步走:读懂设备更新政策大脉络

2024-07-16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设备更新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近十五年来我国已经历两轮较大规模的设备改造。考虑到政策内在的关联性,我们如果要理解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制,不能割裂地只看近两三年,而需要从更长周期理解。基本的方法是三步走: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再到更具体的部委执行。

  第一步,看五年规划,明确大方向和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指明大方向——首次明确是需求端政策;范围从制造业扩围至消费、养老等服务领域;制造业中突出中游高端设备。行业规划明确重点领域——涉及7大方向,10余个细分领域(见图2)。

  第二步,看年度安排,抓住推进节奏:高层近期连续三次部署,政府工作报告表述更积极,或指向后续推进节奏加快。

  第三步,看部委执行,理解具体实施机制:实施主体上,若延续近三年做法,可能是央国企率先启动;保障机制上,后续或配套更大规模贴息、更大范围能效标准修订。结合2016-2018年作复盘:中央财政多元支持“政府买国货”,推动装备制造业率先回升,周期持续两年;制造业受上游影响,修复有时滞。

  第一步,看五年规划,明确大方向和重点领域

  首先看“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五年大方向。对比前三个五年规划,有四点变化:一是首次明确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二是首次明确设备更新改造是需求侧政策,是扩投资重要方向之一。三是范围从制造业扩围至消费、养老等服务领域。四是制造业中,更突出中游高端设备改造。

  其次看行业的五年规划,明确设备更新改造重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文件是2022年国家发改委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涉及的领域,和3月初国常会、及近几年部委部署方向基本一致。具体包括:1)重点行业高端智能绿色化改造:包括船舶、电力、轨交、机床等高端中游设备,以及部分原材料行业。2)建筑、市政:地下管网,消费、养老相关基础设施等。3)农业:向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改造。4)教育:高校科研仪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5)医疗设备。6)交通:铁路、船舶等。7)文旅基础设施。

  第二步,看年度安排,抓住时间要求和推进节奏

  从近期政策走势看,今年设备更新改造落地的节奏可能加快。一方面,去年12月以来,高层已连续三次亲自部署设备更新改造,足见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备改造领域明显扩围,与2016-2017年的情况相似,当时正值设备更新改造的快速推进期。

  第三步,看部委执行,理解具体实施机制

  对于设备更新改造的实施机制,我们首先要明确今年已经确定会做什么,其次再参考“十三五”时期、“十四五”前三年的做法。

  首先,分析今年可能如何执行?目前已知的是央行的再贷款政策,以及能效标准提升的持续推进。未知的信息包括政策实施周期、细分支持领域、财政支持规模等等,还需进一步跟踪。其中能效标准方面,我国正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上一次大规模的标准修订还是“十二五”时期。行动涉及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农业农村6大领域,后续重点行业能效标准提升或持续推进。

  其次,看“十四五”前三年如何推进?实施主体强调央国企、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的带头作用。激励机制主要为专项再贷款加财政贴息模式,今年可能仍会延续、但规模预计提高。倒逼机制是能效标准的提高,如2021年高耗能行业标准、2022年重点用能设备标准。

  最后,复盘2016-2018年,看政策机制和实施效果。当时重要的激励机制是中央财政资金多元化支持,支持“政府买国货”。效果上,2016年设备更新率先带动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回升,并持续约两年时间。制造业修复滞后到2018年上半年,前期上游去产能、投资不足,拖累了制造业整体投资。

  风险提示:

  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不及预期。

  前言:设备更新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近十五年来,我国已经历了两轮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一次是2009-2010年,“四万亿”刺激政策拉动的设备购置需求;一次是2016-2018年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的设备更新改造。

  因此,要理解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制,我们不仅要研究近两年的政策脉络,还需要理解更长周期的政策机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以五年规划为周期,自上而下,从最顶层的五年规划→相关行业规划、实施方案→年度部署→更具体的部委落实层面,梳理出设备更新的方向变化、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机制。

  第一步:看五年规划,把握设备更新改造的中期方向

  (一)纲领性文件里的中期要求

  我们首先从顶层的五年规划,看设备更新改造的方向变化。对比“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十四五”的变化主要在四方面:

  一是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是首次明确设备更新改造是需求侧政策。“十四五”规划首次将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改,放到扩内需部分去谈。“十三五”期间,技改的大背景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则是产业节能角度。也就是说,“十四五”期间,设备更新改造不仅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重要手段。

  三是领域涉及更广。除了制造业外,新提到消费、养老等服务相关的设施改造。

  四是制造业领域,更突出中游高端设备行业的改造。除了以往涉及的传统产业改造,“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明确,要推动轨交、机床、工程机械等中游设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二)相关行业规划的五年要求

  接下来,我们从规划纲要的相关落实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具有统领性的方案,就是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对“十四五”规划纲要扩内需战略的落实),作为“十四五”期间扩内需的重要方向之一,设备更新改造在该方案中是有明确体现的。

  方案中涉及6大方向、十余个细分领域(见图2)。这些方向和3月初国常会基本一致,相关行业“十四五”规划(见图3)、前期部委部署也基本是与这些领域相匹配的。

  综合方案和前期部委部署,设备更新改造领域可能包括:1)重点行业高端智能绿色化改造:包括船舶、电力、轨交、机床等高端中游设备,以及部分原材料行业。2)建筑、市政:地下管网,消费、养老相关基础设施等。3)农业:向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改造。4)教育:高校科研仪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5)医疗设备。6)交通:铁路、船舶等。7)文旅基础设施。

  第二步:看年度安排,抓住设备更新改造的时间要求

  从近期政策部署看,今年设备更新改造落地的节奏可能加快。一方面,近几个月高层密集、紧凑地在推进设备更新改造。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再到3月初的国常会,高层已连续三次亲自部署设备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在前三年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设备更新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从制造业扩围至服务业领域。

  从“十四五”前三年情况来看,设备更新领域主要在制造业。如2023年是面向传统产业、2022年是城市管网等领域、2021年是整个制造业技改。

  参考“十三五”期间,2016-2017年和当下情况类似。当时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备更新的覆盖范围都明显扩大,如2016年是“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与今年提法相同)、2017年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而此后的2018年至2020年,范围则更聚焦,如2018年是更侧重钢铁行业。

  第三步:看部委执行,理解设备更新改造的具体方式

  在明确重点领域后,需要进一步回答的是:实施重点主体是谁?有哪些政策保障?我们将从三个层面分析:今年已明确的政策,“十四五”前三年已有政策,“十三五”时期已有政策。

  (一)今年可能会如何执行?

  目前已知的信息包括:

  一是大的支持领域,国常会明确是“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

  二是再贷款政策,央行行长在3月6日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已表示,“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三是能效标准提升,后续为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能效能耗标准提升或进一步扩围。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上一次类似的大规模标准修订,还是“十二五”时期的“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该行动涉及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农业农村6大领域。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提升部分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3月8日两会“部长通道”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表示,将“发挥标准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的牵引作用,结合实际提高一批技术、能耗、排放标准……同时进一步提高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标准水平”。

  当前仍有一些未知的信息,需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及相关细则发布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包括政策实施周期、细分的支持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如贴息规模)、能效改造期限(过渡期有多久)等等,都是我们后续需要持续跟踪的。

  (二)“十四五”前三年,如何推进?

  1、实施主体:强调央国企带头作用

  政策强调央国企及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在节能减碳改造、绿色采购等方面起引领作用。

  2、资金支持:主要为再贷款和财政贴息

  激励机制上,主要涉及专项再贷款及财政贴息、中央预算内投资现有资金、年度工业企业技改导向计划(延续“十三五”做法,对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提供信贷等融资便利),以及税收优惠、加速折旧等政策。

  3、能效倒逼:提高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准

  倒逼机制上,能耗、能效标准是技术改造的重要抓手。“十四五”前三年,我国已先后发布工业领域中部分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标准(2021年高耗能行业标准,2022年重点用能设备标准)。

  (三)“十三五”时期,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十三五”时期的技改投资,主要在2016-2018年三年期间。当时的主线有两条: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上游高耗能行业去产能,盈利改善后的设备更新需求;二是高端设备为主的中游制造,在政策支持下进行技术改造。

  1、如何实施?中央财政多元支持,突出国产化导向

  当时的激励机制有两大特征:

  一是中央财政资金的多元化,当时中央的财政支持工具主要有5种,中央财政技改专项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两年共1千亿,针对去产能行业);以及“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部分支持。

  二是突出国产化导向,“树立‘政府买国货’的理念,通过政府首购、订购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国内创新产品”。

  倒逼机制上,主要是环保执法及环保税的征收。2016年,我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同年首部环境保护税法获得通过。环保压力下,部分行业加大环保投入、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2、效果如何?装备制造率先回升,制造业修复有时滞

  设备更新率先带动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回升,并持续约两年时间。2016年中开始,金属切削床、挖掘机等为代表的机械设备产量开始修复。2017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先后回升,此后上升期、高速增长期维持了近两年,直到2019年上半年增速开始明显回落。

  制造业整体修复滞后,到2018年上半年才有明显起色。可能的原因是,前期高耗能制造业消化过剩产能需要时间,投资支出不足。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2016-2017年投资均为负增长,直到2018年才开始转正。

  分行业来看,有三类行业的投资表现好于制造业整体:一是部分中游设备,以专用装备,通用装备,仪器仪表,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为代表。二是部分去产能的高耗能行业,2018年投资增速回升,如黑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制品、化纤等。三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这一环保相关行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