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战略趋势洞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论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3战略趋势洞察

2023战略趋势洞察

2024-07-05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3级和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上路试点

试点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共同申报,并对汽车生产企业、使用主体、试点产品和试点城市提出了明确要求,禁止将试点产品销售给普通消费者。在上路试点政策的推动以及示范作用下,2024年汽车企业会继续加大汽车产品的智驾功能配置装备率,并成为消费者选车、用车的重要考量要素。

(4)政策协同,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工信部指导发布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0%,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5%。2024年我国将继续通过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多种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03

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将有望在2024年进入“千万”辆时代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整体汽车销量达到2688.91万辆,同比增长10.64%,全年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24年,汽车整体销量将保持微增长态势,销量将与2023年一样,持续超过3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3年1~11月销量为830.4万辆,渗透率达到30.8%,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持续向好,再现年底“翘尾”现象,将超预期完成全年900万辆预测目标。2024年,受购置税减免、充换电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竞争力的新车型投放市场等利好因素推动下,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100万辆,渗透率接近40%,全面进入“千万辆”时代。

(2)价格战将继续蔓延,深度影响企业盈利以及产品结构

2023年,价格战持续升级,乘用车整体优惠幅度处于较高水平;全部车型在2023年均出现大幅降低,尤其是豪车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毛利率持续走低。

在行业供大于需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降低等的影响下,预计价格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对产品结构产生深度影响。纯电动方面,车型逐渐由“两头挤”向“纺锤形”转变,产品结构与燃油车趋同,A级的紧凑型市场将成为纯电动的主攻市场;插电式方面,大型化、油电同价趋势明显。

(3)合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样化、白热化,行业资源整合趋势明显

2023年,自主品牌之间、合资与自主品牌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均呈现白热化态势,且出现了一些行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未来,相同业态、不同业态合作方之间开展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将是双方共同抵减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新方式。

(4)整车企业将继续开启对动力电池的全栈自研

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掌握核心技术,2023年以奇瑞、长安、极氪、广汽等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对于动力电池的自研逐渐由电池系统转为电池单体。但短期内,动力电池全栈自研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等,因此大多数企业短期内仍以外购为主。

04

智能网联汽车

(1)智能化将成为年轻用户购车的首要因素

随着用户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消费者购买行为也在发生转变。原购车决策中的价格、安全性等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减弱,而汽车智能化配置、功能体验等重要性不断攀升。尤其是对于未来购车主力的90后和00后,智能化配置与功能的吸引力更大。

(2)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测试将取得实质进展

在国家ICV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政策以及典型城市地方政策推动下,典型企业的3级自动驾驶汽车开始上路测试。虽然目前主要针对3级高速、快速路的道路开展测试,尚未涉及3级城区道路以及4级以上的测试,但已经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期。

城市领航驾驶辅助(城市NOA)方面,2023年以来,多家企业开始布局城市NOA,并宣布了多城市城区NOA计划,华为、小鹏、理想等企业还在探索无图在城市NOA中的应用,因此2023年已经成为城市NOA落地的元年,并且,未来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尤其是在30万以上的车型上。

(3)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付费模式在短期内很难形成企业的固定收入来源

目前除理想等企业外,绝大部分整车企业均对高级别自动驾驶实行差异化的付费模式,但从中国用户的驾驶与消费行为来看,短期内,用户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付费意愿仍不大,很难形成整车企业的固定收入来源。

(4)8295芯片进入上车周期,有下沉至主流市场的趋势

8295芯片集成了配置、环视、乘客监控、信息安全等功能,具备较强的拓展兼容能力,提高了智能座舱的底层能力。2023年底,8295芯片进入上车周期,国内外多家企业开始采用该芯片,并围绕芯片特征,打造对应的数字座舱产品。未来,8295芯片的搭载率将提升,搭载车型将有望下沉。

(5)AI大模型、裸眼3D、光场屏等新技术将带动智能座舱场景的多样化

ChatGPT的发展引领并带动了AI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除了智驾领域逐渐形成以BEV+Transformer为主流算法趋势外,大模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清晰化,以车载语音助手或集成化车机操作系统的形式搭载在智能座舱中,主要功能包括对话式交互、逻辑推理、出行策略规划和知识问答等。与此同时,随着XR、4D成像、光场屏和全息投影等成像新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窗口有望突破传统屏幕的限制,车窗、三维空间等将是成像的下一空间,覆盖多元化、个性化座舱场景需求。

05

汽车出口

(1)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已成定局。我国2023年1-11月累计出口汽车476万辆,同比增长59.8%,汽车出口总量保持高增长态势。随着我国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深入发展,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汽车出口将延续高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2024年将达550万辆规模。我国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可以为汽车出口提供强劲动力,不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蔓延等,我国汽车出口仍面临巨大挑战。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全面提升,巩固我国汽车出口地位

纯电、混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相继突破,并形成全球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价格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支撑下,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赢得海外市场认可。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约159.5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8%,高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30.8%,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助推我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主力军。从出口价格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约2.37万美元,高于汽车出口均价的2.00万美元。从出口国别来看,我国约40%新能源汽车出口面向欧盟市场,特别是英国、西班牙、荷兰等碳排放法规严苛的欧洲国家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促使我国汽车工业与国际主流车企同台竞争,巩固汽车出口全球第一的国际地位。

(3)目标国产业政策发生深刻变化,需警惕新的贸易壁垒和风险

2024年,逆全球化仍将蔓延,外贸环境变的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特别关注新的贸易壁垒和潜在风险。以欧盟和东盟区域为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生效,虽设置一定的过渡期(到2025年底),但汽车出口企业需提前应对;此外,《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相关企业应未雨绸缪,推动产业链绿色、零碳转型。东盟主要国家为发展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在财税、投资等方面发布了系列化的扶持政策,但其中却蕴含着风险条款,比如泰国最新颁布的EV3.5,针对进口电动汽车企业设置了生产补偿要求,否则将不能享受优惠举措。

关于展会

为促进功能性薄膜与胶带材料和设备企业快速布局新能源锂电、光伏关键材料新蓝海,打破行业壁垒,进行技术交流,满足商务拓展的需求,2024深圳国际薄膜与胶带展深入洞察市场,特设新能源材料与设备主题展区,邀您2024年11月6-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10&12&14号馆共襄盛会,纵览前沿!

▲往届新能源创新展区盛况

展位预定

市场合作

图文来源:中汽信科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获取免费参观门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