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上)【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论文那些事儿怎么写好的 研究生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上)【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

研究生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上)【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

2024-07-16 0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老师认为要写好优秀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至少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龚新奇老师认为要写好优秀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至少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01 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02 凝练内容,体现创新。

03 再提问,多反思。

04 严守规范,谨遵要求。

本期推送主要为大家介绍论文基本写作方法以及如何直观体现创新性,一起来学习吧~

01 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写作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结束的,虽然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但也要根据自己的精力做好长期打算,要遵循基本的写作方法,分成多个步骤,逐个阶段来完成。

一般来说,研究生首先要跟导师讨论这几年做的科研内容,凝练出创新点,并把分散的点滴内容组织成有相关意义的架构。

然后,列出毕业论文的提纲,包括研究背景、共性理论和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讨论、总结和展望等。关键是列出可靠的章节目录,可以讨论几次再逐步完善。

再按照章节目录来撰写。可以先写简单的部分,比如自己做的具体研究,由于对数据、分析、计算、推导等过程有过亲身经历,容易写出来。很多同学在写毕业论文前,都已经发表或写好了前沿的学术论文,那可以直接仿照自己的论文来写这些具体研究。然后再写研究背景综述或共性理论和方法综述,这些也不完全陌生,在以往研究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接触,但毕业论文应该看得更高更远,所以对文献的检索和抽丝剥茧的要求更高。最后才写摘要等概括性最强的内容。

跟导师多商量,可以逐章逐部分的跟他讨论,也可以写完初稿后,请他帮忙把关检查。有的导师会逐字逐句修改,有的导师偏向于看重整体的思路和架构,有的导师偏向于创新点的突出,每个导师的行为习惯不同,这些不同类别的导师都培养过杰出的学生。所以,我们研究生要更积极主动的跟导师沟通,尽量发挥导师的长处。

师生向来是教学相长,对于研究生成长过程来说更是这样。因为研究生不仅年轻敏捷,而且研究的是人类知识前沿的边缘,导师有比你强的地方,但有可能精力不如你,有可能没你对前沿边缘的技术掌握得那么好。导师可能提供给你的是方向和价值引领,可能是资源和环境的创造,可能是不断提问来帮你开拓思路,可能是每天来问问新进展,可能是帮助解决有些他会、但你不会的技术和理论难点。但无论怎样,导师不可能帮你解决科研中所有的困难,因为那是你自己的科研,那是你自己达到毕业水平的要求,只有你自己攻克千辛万苦后才能达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最好的方式是,相互启发和相互成就。这正是科研的美妙之处,也正是科研与日常工作最大的区别。因为科研不怕碰壁,只要你足够敏捷且勤奋,总能开创新的方向,总能找到新的成功。

具体来说,写论文也有一定的技巧,施一公教授和周耀旗教授曾写过一些博客文章,介绍怎么写好论文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多找来看看。在每个章节中,要先把握逻辑流程,对研究数据和文献等做总体分析,先形成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表、列要点等,最后才执笔。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图表和要点写小标题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不能追求每句话的完美,主要留心逻辑,注意前后段落、相邻两句的逻辑关系。有想法时,尽量全力以赴,不受外界干扰,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写完第一稿后,尽快修改第二稿,不能等自己热情消失了,或遗忘了。这时也主要把握好每句话间的逻辑,争取让稿子有行云流水的感觉,读起来舒畅。接下来再修改时主要看看句子、用词等,但主要逻辑基本不变。

写论文过程中主动考虑审阅专家和其他读者也非常重要。一个研究成果只有被欣赏才有用,所以我们要尽力写好论文来介绍好自己的研究,让别人能读懂,别人喜欢读。一般论文的读者可能有小同行、大同行和外行,他们对这个领域和你的研究会有不同的了解程度。一篇好的论文,要力求简单到被外行理解,也深刻到被小同行称赞。

在毕业论文基本结构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怎样快速抓住忙碌的读者的兴趣?我们既要让读者看到他想看的熟悉信息,也要把我们的创新点等重要信息凸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在每句话中要由旧信息平滑过度到新信息,这样最容易被理解。在科研论文写作中,作者很容易弄颠倒了新旧信息的顺序,因为作者自己熟悉所有信息,不好区分新信息和旧信息,所以我们要把前面提到过的放在前面,没提过的放在后面。每段只讲一件事,第一句要总括这段的主干,最后一句应该是段落的总结或启示下一段。每句话都由旧信息到新信息,实现完整的逻辑链条。在表格中,最好是旧信息在左边,而新信息在右边,这样阅读起来容易理解。画图时,用实线表示自己的工作内容,对别人的工作内容用点划线,用实心和空心符号来区别曲线,在图题中不用缩写,详细说明坐标轴等。

 

02 凝练内容,体现创新

写研究论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别人看到你做出的前沿研究成果,但怎么直观地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是很有讲究的。

(1)创新点容易被写作格式埋藏!有的同学在写论文时,把创新点埋藏到了基本格式里面,让自己的导师都看不出来,更别提外人了。学生跟导师讨论时,他强调自己写了创新点,但导师初看论文没找到。经过双方来回较真之后,导师发现他在基本格式下面再取了一些小标题,用这些深埋的小标题里的段落来描述自己的创新点。但一般评阅专家根本看不到那么深,他们期望能从标题等显著的地方看出你的创新点来。

(2)总觉得点子创新力弱?不可靠?有的论文容易看出新点子,但让人觉得不可靠,感觉这个创新可能很弱。主要原因是研究背景的综述不完整,缺乏庖丁解牛式的文献综合分析,让内行觉得有太多同行的研究你不知道,让外行觉得你太单薄。

(3)你的论文可能只是表面看上去有新意。有的论文表面看起来有新意,搭了一个新的框架,把很多其他内容糅合在了一起,很是复杂。但逻辑链条太短,每个糅合都浅尝辄止,数据和结果都比较粗糙,也不能解决问题。

(4)创新点不够发光?可能你做得太浅。有的论文确实开发了新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初步结果,表现出了良好的潜力,但投入的时间和经历不够,做得较浅。

(5)问题舍大取小,实用性还哪里找?有的论文把小问题绕得非常复杂,设计了一堆新参数、新方程,但回避了真实的大问题,只解决了小问题。这种论文初读起来很难懂,但它的方法和研究里又确实有不少新东西,在宽松的学术研究中,容易投稿,只不过审阅人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搞清楚那些新意,再深入进去后,发现它到头来只是绕了很多弯子,没有多少用处。

(6)罗列数据?浅显分析?论文不能像大学生实验报告。有的论文没有创新点,像大学生实验报告。罗列了很多数据、表格,只有浅显的分析,没有深挖数据间的关系,找不出新的规律。给出的分析结果与专业内的常识差别不大,好像都正确,但不需要你分析,别人也觉得正确。

(7)浅尝辄止只做练习,你的论文无法“出道”。有的论文明显缺乏新意,没有发表论文,没有做出可以使用的工具,理论探讨和逻辑推理也不深,给人的感觉是只看了一些文献,做了一些练习,缺乏研究生该有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上述这些论文就是缺乏对研究内容的凝练和挖掘,不能达到体现创新的要求。要想真正做到专业上的创新,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尝试突破专业内公认的重要难题,如果想办法解决了这些大难题,是很容易获得专业内同行认可的创新成果。当然这个难题的解决有时需要能力、魄力和资源等多种要素的集中,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还有一个角度,是搞清楚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国际国内的文献,分门别类地罗列已经达到的水平,和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能会捋出不只一个问题,那怎么选择合适的问题来做,这也是决定研究生科研好坏的很重要关口。一般来讲,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有重要研究意义的,你或者导师起码有一人强烈认为搞定这个问题是值得投入几年光阴的。在几个你们感兴趣的重要问题中,设想完成这些问题可能的步骤,挑选有实现可能的问题来尽快地动手试试。在做的过程中,多关注新的进展,少被一些失败纠缠,不要强调尽善尽美,能走下去,哪怕绕着走也可以,直达终点。到了之后,可以再过来总结和完善。但科研中很多时候,你是搞不清那么多失败的原因的,因为原因可能太多了,你能想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你想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又得换课题了。

现在信息丰富,交叉学科的问题容易引起研究生的兴趣,但是评价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性程度挺困难,一定要找准非常小领域的专家来讨论。即使你做出的成果被有些人认为是新颖的,但可能这些人本身不是这个小领域的专家,他没法判断你这个成果在小领域中是处于非常创新还是一般练习的程度。

我自己感兴趣的是数学、信息和生物的前沿交叉问题,在读研究生、做博士后和做访问学者时,导师和合作者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领域专长之外,还尽力帮我引荐交叉小领域的大牛专家来把关。比如,我读研究生时,写数学算法来预测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我导师属于国内最早做蛋白质分子计算的科学家,他对我有很多专业教导,但随着计算和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他推荐我参加国际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竞赛,那里有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大牛,也有不少像我一样跃跃欲试的新手。我的想法、程序和结果都可以深入的跟小同行探讨,我还两次出国参加小同行会议,去展示我做的方法和结果。我做博士后时,导师对数学和生物都很感兴趣,他的理论和实验功底也都挺深厚,讨论到我做的具体计算方法时,他从逻辑和应用上给了我很多思维风暴,让我反思了良久。但他也请来熟悉计算的小同行院士和教授,让我给他们讲,请他们帮忙指点。我在哈佛做丘成桐先生的访问学者时,尝试用微分几何做超大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空间结构,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用纸笔讨论,然后让我给哈佛数学中心的所有老师做报告,让他们给我提建议。更进一步,他把我写的简陋文档发给小领域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用邮件来回讨论。

我现在指导研究生也努力尝试跟我的老师学习。我组织丰富的课题组内讨论,培养研究生对课题的兴趣,鼓励研究生做我们擅长的小领域,我会根据每个研究生课题进展的需要,推荐他/她跟小领域专家讨论,也邀请小领域专家来课题组做学术交流。我们的研究生也有很多机会参加国际国内的前沿学术会议,更多体验小同行思维碰撞的火花。

总之,要想写出体现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毕业论文,既需要写作功夫,也需要对研究课题的真实创新体验,用文字把创新体验凝练和整理好,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