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档案馆】淮海战役支前:“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放军失败战役的原因有哪些 【走进档案馆】淮海战役支前:“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

【走进档案馆】淮海战役支前:“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

2024-07-01 0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报告中指出:“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前。支前民工达500多万人,遍地是运粮、运弹、抬伤员的群众。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历尽艰辛,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支援子弟兵作战。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真正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

浩荡支前大军 展现“人民伟力”

苏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民工服务证。

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民工编制的通知

华中工委办事处关于成立华中后勤司令部的决定

在省档案馆馆藏的数千份淮海战役人民支前档案中,深深地烙下了“人民伟力”的印记。

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支前。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支援什么,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大小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挑子30.5万副、船只8000余只、牲畜76.7万头,筹集粮食9.6亿斤,赶做军鞋数百万双,运送弹药300多万吨,转送伤员12万多名,另有10余万青年参军参战。

在淮海战役中,数百万有着不同口音的支前民工,从四面八方赶往战场。民工们车上装的是大米,肩上挑的是白面,自己吃的却是红高粱、红辣椒、红萝卜咸菜。

浩浩荡荡的几百万支前大军,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故事。作为543万支前民工的代表唐和恩,他和乡亲们推着独轮车,冒着飞机的袭扰,把粮食、弹药运到前线,他的足迹遍布苏鲁皖三个省,行程2500多公里,在他随身携带的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88个大小城镇和村庄的地名;在徐州,一对新婚夫妇支前,妻子抬担架,丈夫运炮弹,为防牺牲后找不到对方,两人互换了腰带,那既是爱情的信物,也是生死的见证。完成支前任务,妻子在一堆尸体中发现了自己的腰带,背起丈夫踏上了回家之路;在邳县,一家父子共同支前,途中儿子中弹牺牲,父亲脱下棉袄把儿子的尸体裹上,轻轻地安放在一棵大柳树底下,含着眼泪对儿子说:“儿啊,只要你不被狼吃了,爹回来一定给你买口棺材下葬。”

三大贡献 “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泗沭县王集区支前统计表。

中原野战军后勤部署图。

运粮食。粮食的供应,是淮海战役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关键。战役初期,部队每人只携带三天口粮,其余由支前机关和部队共同在沿途设立粮站负责供应。整个流程是:后方筹粮,由二线民工用小车运到一线随军粮站,再根据情况分配到各师设立的分站点。总体而言,参战部队不仅没有因为粮食问题而影响战斗力,反而在后期以粮食为武器,吸引大批饥饿的国军将士起来投诚。

运弹药。弹药运输在干线上主要由部队后勤部门协调地方运输公司负责。但淮海大地铁路、公路网不如东北发达,而且,火车汽车毕竟不能开到前线。弹药运输从卸车到前线这一过程,大多由负责前线担架运输的民工带上去。

运伤员。在淮海战场,我军共伤亡约13万人。战场上,几乎所有伤病员及阵亡战士的遗体,都是由担架和小车完成的送回后方。战后的总结显示,一线的担架数量比小推车多出一倍;二线,这一数字倒了过来。很多民工冒着敌人炮火,在不能抬也不能背的情况下,就趴在地上,再把伤员背到自己身上,驮着向前爬行。

时任国民党新七军警卫手枪排排长的刘永庆曾由衷感叹:“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全国的胜利?完全是老百姓的支持……把衣服粮食送到前面来,再把伤员送到后面去,‘前送后送’的整个过程,都是老百姓的小推车完成的。”

“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解放军吃饱饭。”“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支前!”成了老百姓自发的壮举,他们以空前的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舍家支前,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和伟力。

资料由省档案馆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