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浅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欧与东欧的风俗差异 苏联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浅析

苏联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浅析

2024-05-03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联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当前东西方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对出 界政治有着广泛的影响,七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苏东国家与西 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由于苏东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和西欧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对欧洲地区的影响,使苏东国家同西欧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一、苏东国家同西欧国家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

  苏东国家与西欧国家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六十年代苏联在军事和经济 上的崛起使东西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为了稳定欧洲的政治局势,向西欧展 开了“缓和”外交。在这个背景下,东欧各国也根据各自的需要,纷纷着手扩大同西方的经 济与政治联系。而西欧国家也有同苏东国家发展经济、政治关系的需要。因此,自七十年代 起,苏东国家同西欧国家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缓和”时期,并带动着经济关系的迅速 发展。

  七十年代以来,苏东国家同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特别是经济贸 易关系的发展。 目前,欧洲共同体同苏东国家的贸易超过同美国的贸易。共同体同苏东国家 每年的贸易额约180亿美元,而同美国的贸易额低于100亿美元。另外,西欧国家对苏联的 贸易比美国对苏联的贸易大得多。1980年共同体从苏联的进口总额为154.15亿美元,而美国从苏联的进口总额仅4.53亿美元。到了1982年,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达377亿卢布,比1980年增长了19.3%,其中苏联对西欧出口增长了10%,进口增长了7%。1983年同美国、日本关系日益恶化,双方贸易额大幅度下降,苏联同西欧国家的贸易关系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据苏联《经济报》报道,1983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总额达384亿卢布,其中西欧国家占82%,比1980年增长了6.4%。1984年,由于苏联增加向西欧的能源出口,苏联同西欧国家的贸易额又比1983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苏联与西欧各国的经济政治关系又各具特点,以法国、西德和英国同苏联的关系为例: 1、法苏关系。东西方关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苏关系。六十年代末,法国同苏联签订了法苏经济、工业、科学和技术的10年合作协定,尔后又签订了加强两国的经济和工业领域中合作的计划。法苏经济关系发展的结果使苏联出口的潜力增大了,并为苏联今后把更多的物力用于外贸创造了条件。在法苏经济合作关系的推动下,法苏贸易额从1966年的26.1亿卢布增加到1982年的34.65亿卢布,1983年比1982年增长了16.6%,达41.5亿卢布, 1984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1.5%。特别是1966年到1982年苏向法出口的商品有明显增加,从11.7亿 卢布增加到25·24亿卢布, 占1982年法苏贸易总额的70%以上。苏联向法国出口的主要是初 级产品,其中石油及其副产品增加了2陪。同时,出口的机械和设备从250万卢布增加到3,800 万卢布,化工产品出口增加了11倍,从而扩大了苏联的外贸市场。而法国向苏联出门的主要 是机械设备和先进技术,这就为苏联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法苏关系白阿富汗事件以来,在政治方面曾经经历了极冷淡的时期。密特朗在法同执政 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地对苏采取了明显的强硬政策,继而又因波兰事件采取了进一步强硬态 度。密特朗政府严历谴责苏联在欧洲布置新的核导弹:指出苏联在欧洲布置新的核导弹破坏 了东西方在欧洲的战略平衡。但是,法苏经济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法国政府从 本身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出发,照样发展了同苏联的经济关系。

  2、德(西德)苏关系。西德在东西方关系上占有重要地位。七十年代,东西方为了推 进缓和”的进程,西德同苏联的经济关系构成了缓和双方关系的支柱。因此, 七十年代以 来,苏联一直把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不断增长的西德看作它同西欧进行谈判和缓和欧洲局 势,以及发展同西欧经济关系的重要桥梁。

  1978年5月,西德同苏联缔结了为期25年的经济合作协定。在此之后,两国间的经济关 系有了很大发展,仅1981年头9个月,两国的贸易额就增加了40%,达60.09亿卢布, 占当 年苏联同西欧外贸总额的21.2%;到了1982年,又增长了约10.3%。据苏《经济报》报道,19 83年,西德同苏联的外贸额达70.2亿卢布,比1975年增加了2.5倍。比1982年增长了5.9%,创 历史最高纪录, 占1983年苏同西欧外贸总额的22%以上。同时,西德对苏联的出口额从1975 年的28.24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33.94亿美元;同期西德从苏联的进口额从12.95亿美元增 加到39.38亿美元。1984年上半年,双方的贸易额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9%。苏联向西德 出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工业原料,这在双边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原料 在1975年占苏对西德出口的63%,1982年进而上升到86%。虽然,新上任的西德总理科尔为 了在军事』:对苏联采取了强硬政策,但经济关系的发展进程却始终没有中断,而且日趋扩大, 这就意味着东西方“缓和”在德(西德)苏关系上仍以经济方式进行着。

  3、英苏关系。七十年代初,苏联把发展同西方的广泛而稳定的经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方针的影响下,1971年与美国共同成立了英苏科技和贸易合作常设委员会。在委员会大力促进下,1974年,英苏又签订了两国发展经济、科学技术与技术工业的10年协定,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两国间的经济关系,推动了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在1976年至1980年这段时间里,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了明显的发展,贸易额累计为80亿卢布左右,加上通 过英国公司在第三国市场进行的贸易业务,共达110亿卢布。1983年头9个月,两国贸易额 达18亿卢布,1984年上半年比1983年同期又增长了24.7%,这对两国经济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同时政治关系也有了相应的改善。

  另外,西欧其它各国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 美国《商业日报》报道,1983年头9个月,苏联同芬兰、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 瑞典和瑞士贸易额分别为53亿、45亿、25亿、16亿、14亿、9.35亿和9.33亿美元。

  七十年代在苏联力图分化美国与西欧同盟关系的同时,西欧也在分化苏联同东欧各国的 关系。尤其是伴随着东西方“缓和”政策的逐步推行,苏联不得不放宽东欧各国与西方国家 开展联系的尺度,一则为了向西方表示自己的“缓和”愿望,二则由于苏联的经济自顾不 暇。因此,在七十年代,波兰和匈牙利一直在加强与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罗马尼亚 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苏联的控制。东欧国家中技术最先进的捷克和东德对于苏联实现其军 事和经济计划都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东西方“缓和”影响下,这两个国家“自由化”的倾 向正逐步扩大。但是,西欧同东欧各国的经济关系到了八十年代与苏联有些情况大不相同, 与七十年代的情况也不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西欧国家向东欧各国的出口水平低于七十年代。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东欧各国在七十年代后半期和八十年代初期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困难,如能源和原料缺乏,外债负担过重等,这不能不影响到同西欧国家 的的经济关系。

  二、西欧国家同苏东国家发展经济政治关系的原因

  决定西欧国家同苏东国家发展经济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同苏东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是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欧经济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已积聚了相当雄厚的实力。仅就欧洲经济共同 体而言,从1979年起,其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连续两年超过经济大国美国。据1981年统计,共同体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美国的3倍, 日本的5倍,达6,553.26亿美元;黄金和外汇储备达1,254.65亿美元;特别是提款权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6倍半。但是西欧的经 济发展本身基础并不十分稳定,对外依赖性很大,共同体所需石油的90%左右和其它战略原 料的75%都来自欧洲以外的地区,主要是中东和非洲。而中东和非洲长期的战乱和不稳定, 必然直接影响着西欧的经济稳定。另外,共同体对外贸易的依赖性也大于美国和日本。1980 年共同体出口占其国民总产值的23.9%,而美国和日本分别只占8.6%和13%。 因此,世界 任何地区,尤其是与其经济利益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发生动乱,都将给西欧地区带来更多的 影响。相形之下,苏联东欧是战后较稳定的地区,而且互相之间又存在着传统的经济、社会 的联系,所以西欧需要在苏联东欧开拓市场,寻求原料、动力资源。同样西欧的经济发展对 苏联东欧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同 西欧的经济贸易往来。这种传统的、战略的需要是东西欧“缓和”的重要因素之一。

  2、发展同苏东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是西欧执行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战后三十多年来,西欧与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紧密联系与合作体制,彼此在对方都拥有经济的、战略的巨大利益需要共同维护。但是由于美国与苏联争霸的种种原因以及美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只注重考虑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从而损害了西欧各国的利益,激化了欧美关系。七十年代西欧各国已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闪而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如在东西方关系的判断上,西欧不但要保护自身利益,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对总的形势估计上也与美国存在着重大的分歧。西欧国家认为与苏东国家正经济上进行合作,可以对苏联施加压力,并利用这一手断可以促使苏联改变政策。另外就是军事方面,西欧国家在军事方面感到很大威胁,但他们认为,苏联无力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将不得不裁减军备,因此东西方应该真诚坐下来谈判裁军问题。这当中包括各国社会舆论的压力。西欧的和平运动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主要反映在西欧人民反对核战争的情绪上,这对西欧各国的政局都有—定的影响,使各国政府在制订政策时不得不加以考虑。虽然当前和平运动只局限于眼前的欧洲导弹问题,可是它始终影响着西欧各国政府考虑对外政策,对东西方“缓和”起了一定的作用。

  3.发展同苏东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是西欧追求“经济安全”的需要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给西欧以沉重打击以来,西欧各国都逐渐把经济问题摆在国家 兴衰的战略地位。有的把它同面临苏联扩张主义的威胁相提并论,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威胁甚 于苏联军事威胁。例如,西德前总理施密特就曾表示:西方面临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苏东国 家的威胁,而是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社会动乱。因而他们把维护和保证西欧经济发展的外部条 件,即“经济安全”,视为当前西欧各国对外政策中共同的目标之一。也就是说西欧各国的对 外政策首先取决于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内政重于外交,是战后西欧各国基本政策。因为西 欧各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压力是各国执政党能否继续执政的重要因素。因此,西欧各国首 先考虑的是本身的经济利益,不愿意因苏美争夺而卷入新的军事化而伤害本国利益。

  另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如,西欧面临的一个超级军事大国苏联的威胁,不断加强 自己的防务固然必要,但是要保证西欧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不可能单纯依靠军事力量,而需要 发挥自己在资金和先进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之抗衡,这就需要通过长期的东西方缓和。特别是 七十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看到在东欧普遍存在着要求自由化的强烈倾向,苏联对这些国家的 控制在逐渐削弱,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受了东西方“缓和”和东欧与西欧的经济、社会关 系发展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西欧特别是西德,认为在美苏两霸争夺的世界局势中,试图改变东西欧边界的现状既不出现实也很危险。而通过长期东西方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使 东欧逐步自由化,从而在西欧与苏联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这对保障西欧安全则是最明智 的。利用经济手段使东欧各国疏远苏联,这是符合西欧各国的利益和愿望的。

  三、苏东国家同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对苏东国家的影响

  1、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同西欧发展经济关系的方针主要可以归纳为三条:①引进西方的先 进设备、专利、科学技术、生产管理技术,促进国家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②力图获得西 方贷款,借以筹措一部分基本建设资金,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③扩大对西欧国家的出 口、节省外汇支出、增加外汇收入。在这三条方针的指导下,双方经济关系的发展给苏联带 来了很大的好处。例如,苏联为了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速度,通过同西欧国家的补偿贸易形 式来发展同西欧的经济关系。近年来,苏联欧洲地区石油、煤炭生产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和趋 于停滞,因此急于开发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但是,资金和技术都不 够,需要西方援助。苏联加强同西欧发展补偿贸易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捞到资金和技术实 惠,而且还能从经济上钳制西欧,达到分化北约的战略目的。西欧国家顶住美国的压力,同 苏联签订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工程合同就是一例。据西方统计,到1985年,仅天然气一项, 苏联就可以从西欧捞取约30亿美元, 一年的出口可偿还工程的全部贷款,八十年代向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将从七十年代末的4,000亿立方米增加到14,000亿立方米。这是战后东西方补偿贸易上的重大突破,为苏联今后的外贸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苏联还通过欧洲共同体同西方国家的企业达成了60个总额达数十亿美元的工业和 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规模之大也是东西方经济合作以来少有的。特别是在1983年日内瓦会谈 破裂的前夕,西德和法国相继同苏联达成进一步发展经济联系的协议。这表明西欧同苏联在 东西方关系趋于恶化之时还在进行经济合作。近期以来,苏联同西欧的这种经济合作不仅为 苏联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苏联解决了因技术落后而带来的经济困难。除此之 外,七十年代苏联从西欧引进的技术提高了苏联的工业(包括军事工业)技术水平。苏联得 以迅速缩小同美国在经济与军事实力方面的差距,部分原因就是借助于从西欧引进的资金和 技术。

  2、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西方对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 随着东西欧经济关系的发展,扩大了相互间的政治作用。西欧对东欧国家实行区别对待 的方针,把给东欧经济实惠和社会渗透结合起来。西欧还乘机与东欧各国的不少持不同政见 者建立了联系。东欧各国的持不同政见者进行政治活动的能量和社会基础远远超过苏联的持 不同政见者。七十年代以来,在东欧各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虽然主要是由于内部矛盾和与 苏联矛盾激化造成的,但其中也有来自西方向东欧渗透和西方政治思潮对东欧影响的因素。 尤其是在东欧国家中,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社会上基本矛盾之一,也是国家内部造成 各种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这一因素,西欧把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合作作为向东欧 渗透的手段, 旨在通过西方的影响,逐步使东欧国家发生质的变化。东西欧之间本来就有 着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上的联系,随着东西欧频繁往来和联系范围扩大,很自然地就要发 展到意识形态方面的联系。如近些年来东欧国家发生的严重的宗教和民族问题,就有受西方 意识形态影响的因素。

  虽然,东欧各国也希望通过增加对西欧的出口来为其经济增长筹措资金、偿还债务,并 从西欧进口生产资料。但是,缓慢的出口增长率和大量的进口导致了东欧各国同西欧贸易中 的支付不平衡,贸易赤字逐年增加,年复一年的巨额债款无力偿还,使东欧各国的外汇频于 枯竭的程度,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的症结所在之一。为此,当前东欧国 家与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趋于减弱,使东欧国家把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心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和 苏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