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夏帝陵:贺兰山下神秘的“东方金字塔群”有着怎样的历史?,贺兰山东方金字塔第二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夏文破译 揭秘西夏帝陵:贺兰山下神秘的“东方金字塔群”有着怎样的历史?,贺兰山东方金字塔第二期

揭秘西夏帝陵:贺兰山下神秘的“东方金字塔群”有着怎样的历史?,贺兰山东方金字塔第二期

2023-04-15 0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夏王陵旧照西夏帝陵旧照西夏帝陵吸收了自秦汉以来,西夏帝陵墓群在这些帝陵之间有4个区域,西夏帝陵复原图西夏历经189年灭亡。西夏帝陵复原图西夏帝陵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西夏帝陵由南向北依时代先后排列。西夏帝陵一号陵为裕陵。西夏帝陵的起始尊位陵园内最南端的一号、二号陵墓,西夏帝陵——裕陵西夏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西夏太祖李继迁画像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正月二日,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陵墓。经典传奇帝陵揭秘。

揭秘西夏帝陵:贺兰山下神秘的“东方金字塔群”有着怎样的历史?,贺兰山东方金字塔第二期

西夏王陵,是宁夏的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7年12月2日,西夏陵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夏王陵旧照

西夏帝陵旧照

西夏帝陵吸收了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构成了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西夏帝陵墓群

在这些帝陵之间有4个区域,集中分布着至少254座陪葬墓。在陪葬墓集中的七号、八号、九号陵一带,考古人员清理出1座西夏祖庙的遗址。

西夏王朝,曾经是与宋、辽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全盛时期,西夏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抵萧关,北控大漠”,统辖万余里,覆盖了今天的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和青海东部。

西夏帝陵复原图

西夏历经189年灭亡,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

西夏帝陵复原图

西夏帝陵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一、西夏皇陵中没有皇后陵,也没有下宫等附带建筑,绝大多数的皇后陵可能与帝陵同穴。

陵台在神道偏西的位置

二、帝陵的陵台并不在神道的正对方向,而是偏西的方向,这是因为西夏国信奉佛教。在佛教中,鬼神一般居于位中,将帝王葬在靠西的位置上,是希望帝王们在死后能够早一些到达极乐世界。

陵台上的小洞穴

三、帝陵陵台上的这些小洞穴,是百姓将陵台中的木材挖走留下造成的。

呈鱼脊状隆起的墓道

四、帝陵的墓道入口很特别,这个呈鱼脊状隆起的墓道,是进入墓穴地宫的通道。墓穴地宫并不在陵台的下方,而是在墓道和陵台之间,我们看到的陵台只是一个标志而已。

陵塔上有九级浮屠

五、帝陵的陵塔以9级浮屠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耸挺立,格外引人注目。建造陵塔也是西夏陵墓特有的风格。

西夏帝陵由南向北依时代先后排列,从平面上看,一组为“平原起冢”。

另一组为“依山起冢”,各自成行,即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九号陵为第一行。

四号、六号、八号陵为第二行,第一行比第二行时代早。

西夏帝陵

一号陵为裕陵,二号陵为嘉陵,三号陵为泰陵,五号陵为安陵,七号陵为寿陵,九号陵为庄陵,四号陵为康陵,六号陵陵主为神宗遵顼,八号陵陵主为献宗德旺。

西夏帝陵的起始尊位

陵园内最南端的一号、二号陵墓,因为是最早修建的裕嘉二陵,此二陵就是陵园的起始尊位,以此为起点,陵墓排序自然是由南向北的排列。

西夏帝陵——裕陵

西夏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

西夏太祖李继迁画像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正月二日,李继迁因伤去世,时年42岁,死后他的长子李德明嗣位。李继迁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也是党项族平夏部落的首领,是西夏王朝的奠基者。

公元1012年北宋大中祥符五年、辽统和三十年,李德明追尊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

在他的孙子李元昊称帝后,追谥李继迁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葬在裕陵。

西夏王陵1号陵的陵主

西夏裕陵

西夏裕陵,是西夏太祖李继迁的陵墓,位于西夏陵区最南端,四周建有围墙,分内外两重,附近建角楼,内建陵台,顶尖坡陡,现已毁坏。

《嘉靖宁夏新志》卷二记载:“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即为西夏所谓嘉陵,裕陵是也,其建造制度仿照巩县宋陵而作。也就是说西夏帝陵的形制是仿照了宋朝帝陵的形制而建造,但又与宋陵有所不同,融入了佛教和党项族本民族特点而建造的“帝王陵群”。

西夏裕陵

西夏王陵里的每座帝陵陵园都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

西夏时期的佛像

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帝陵陵园现状

西夏帝陵陵园复原整体结构图

每座西夏帝王陵墓都是由角阙、鹊台、神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灵台,地宫等部分组成的。陵园分成三个区域:南区、中区和北区,其中以南区的裕陵和嘉陵最大,俗称"双陵"。

通过考古发掘的考证得出:一号陵就是西夏太祖嵬名继迁的裕陵;二号陵就是西夏太宗嵬名德明的嘉陵。

西夏祖宗二陵选穴于贺兰山东麓的最南端,表明他们是最早进入陵区的帝陵。

西夏帝陵——嘉陵

西夏太宗光圣皇帝——嵬名德明

西夏太宗李德明雕像

李德明,是夏太祖李继迁的长子,是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他为人深沉有气度,公元1008年成为大夏国王,宋明道元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去世,享年51岁,死后追谥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葬在嘉陵。

西夏王陵二号陵的陵主

西夏嘉陵

西夏嘉陵

西夏嘉陵

嘉陵,考古调查称为二号陵。二号陵位于一号陵西北部约30米的位置。地面建筑基本全部变成废墟。其除四周角台残存高度比一号陵略低之外,其余残存情况、整体架构、建筑组成、地理朝向等均与一号陵类似。

嘉陵出土的文物图片

西夏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帝王陵墓群”的建造者

西夏帝陵——泰陵

西夏景宗武烈皇帝——嵬名元昊

西夏景宗元昊画像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部筑坛受封,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大夏”。他是西夏的开国皇帝,前后在位16年。

公元1048年,元昊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子宁令哥所弑杀,享年46岁,上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葬在泰陵。

李元昊称帝后,授意百官奉册为其祖父李继迁上谥号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墓号裕陵,祖母野利氏谥为顺成懿孝皇后。

父亲李德明谥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母亲卫慕氏谥为惠慈敦爱皇后。

李元昊称帝后,也由此拉开了西夏陵园建设的序幕。西夏陵园由元昊主持修建,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也是陵园修建的策划者和实践者。

在李元昊执政期间,西夏始终倡导的是去宋倡蕃的文化自立政策。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西夏陵的葬俗葬制也必然受其影响,具有典型的反传统性。

为什么要选择在“贺兰山”脚下建造陵墓?

元昊“西方净土”情结的表现

李元昊画像

李元昊所处的时代开始佛教盛行,以供养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主尊。西夏人希望死后,三圣能迎来超度,将其接至西方净土,这种信仰开始风靡西夏全境。

西夏时期的“唐卡”

在俄国收藏的黑水城出土唐卡中,除绘有大量《西方净土变》外,更绘有数量可观的《阿弥陀佛来迎图》。

元昊立国后,将陵墓选址在贺兰山,并以佛教九级浮屠的规模修建了大塚两座。将其祖父二人葬在贺兰山东南谷,竟然是因为李元昊有“西方净土”情结的表现。

宁夏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西夏首府兴庆府的最西头,因三关口(古之赤木关)是途经贺兰山抵达兴庆府的必经之路和惟一通道,那么西夏陵选址于此,便成必然。三关口又称:赤木关,是贺兰山最大关隘,内设三道关口。

贺兰山是西夏人眼中的西方神山,这里坡高地阔,视野开阔,近可视银川平原,远可望黄河波涛,是建陵最理想的西方净土。西夏陵是西夏人的精神象征。

在这块净土上,既有贺兰山遮风挡雨,又有先祖皇嗣关怀护佑,更有佛祖的护持关照。而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祖孙三代,又均是虔诚的佛教徒。西夏人相信将祖陵修建于贺兰山一定会国泰民安、子嗣繁衍、大夏永续延年。

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区

西夏陵选址于贺兰山是西夏佛教信仰的必然结果,也可视为元昊“西方净土”情结的表现。

一号二号双陵

双陵位于三关口的关隘之首,这是兴庆府往西出关的唯一通道。所有出入关隘的人进出关口都能看到雄伟高耸的西夏陵双塔,这种佛教浮屠,对虔诚信佛的大夏子民来说,无异于镇山护关的神灵,既满足了西夏人朝谒祭拜的需要,又是一处提振西夏人的民族精神,聚合全民向心力,寄托民族情感的精神支柱。

西夏陵这种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且与中原王朝绝然不同的陵园风格,彰显了西夏文化独有的民族特色。

元昊为自己营建独特陵墓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公元1047年,李元昊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据说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全部处死,以保守陵墓秘密。

天受礼法延祚十一年公元1048年正月初二日,元昊因为被太子宁令哥削去了鼻子,受了惊吓,又急恼不过,鼻创发作后死去。西夏的开国皇帝,党项族的一代英主,就这样猝然离世了。

西夏王陵3号陵的陵主

传说中的“昊王坟”到底是什么样的?

“泰陵”是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

泰陵

泰陵

李元昊死后被埋葬在泰陵中,俗称“昊王坟”虽然历史上也屡次遭到过破坏,但是即使如此,李元昊墓仍然是西夏王陵中最为显赫的一座,被人们称为“东方金字塔”。

泰陵

西夏陵三号陵,茔域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是西夏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与其他的帝陵一样,泰陵由两部分构成,地面建筑和园林,地下陵寝和墓室。所有地面园林建筑皆坐北朝南。

由于西夏与内地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其陵园平面总体布局,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并且兼容了唐代和宋代帝陵形制的建筑布局和基本特点,而在陵台、墓室、碑亭、角台方面,又具备西夏独有的建筑风格。

泰陵旧照

泰陵,位于陵区的西南方向,俗称为“昊王坟”,是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

确定三号陵是“元昊”为墓主人的考证

三号陵的位置在一、二号陵的北边,基本上处于西夏陵区的中部。一、二号陵陵主为太祖继迁与太宗德明,又知六号陵、七号陵的建陵时间均晚于三号陵,那么三号陵陵主只能是晚于二号陵而早于六号陵的某位帝王,即景宗嵬名元昊,毅宗嵬名谅祚或者惠宗嵬名秉常中的一位。

西夏时期的钱币

三号陵碑塔出土的钱币考证中得到了验证。三号陵两碑塔共出土钱币57枚,除汉“五铢”和唐“开元通宝”外,最早的宋钱为“祥符元宝”铸,最晚的宋钱为“政和通宝”铸。

钱币流通年代当在太宗德明早期至崇宗乾顺早期。那么陵主身份只能是景宗嵬名元昊,毅宗嵬名谅祚,惠宗嵬名秉常三人中的一位,那么究竟是哪一位?

陵区由南向北排列,三号陵正好排序第三,当属景宗嵬名元昊的序位,认定其为元昊的泰陵。

李元昊 “泰陵”在西夏陵区的独特地位

泰陵

元昊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是开国立业的一代伟君,具有无量功德。因此,其陵园的形制,规模均应表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尊特征。其唯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三号陵规模宏大,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超过所有帝陵,彰显了其不可逾越的尊位。

2 、 三号陵雄位居陵区的中央,区位显赫,虽排序第三,但却占据了整个陵园的中心地带,这种唯我独尊、傲视群陵的王者霸气,非元昊莫属。

泰陵出土的石碑座

泰陵的石碑座

3、三号陵的建筑形制标新立异,如张牙舞爪的群龙,异域风格的摩羯,兽面人身的碑座,双面番文的卧碑,龙首鱼尾的鸱吻,以及月城、神门、角厥、碑塔、陵塔,都是党项民族文化自立的象征符号。

4、三号陵献殿的形制,采用了“天方地圆”的设计理念

这种设计不但是中国古建史上的“首创”,而且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堪称“空前绝后”的神来之笔。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大创意,非元昊莫属。

妙音鸟雕像

西夏时期的妙音鸟

泰陵出土的妙音鸟

5、三号陵出土了数以百计的“迦陵嫔伽”艺术造像。这是其他帝陵所没有的。“迦陵嫔伽”又名“妙音鸟”,是佛界护法的乐神与歌神。

三号陵的陵主以己为佛,自认为功德圆满,要享受与佛同等的尊贵与礼遇。这种特殊的建筑造型体系,符合元昊一生笃信佛教又妄自尊大的性格特征。

西夏文字石刻

6、三号陵碑塔造型规模宏大,所立石碑,横卧于碑座,首开中国卧碑之先河,碑面所刻均为西夏文,而无一汉字,是中国最早的西夏文遗存。充分彰显了元昊时期排宋兴蕃,强势蕃化的时代特征。

三号陵无论是在方位排序上,还是在规模形制上,或者是在造型创意上,都排除了其他帝陵的可能,而彰显了嵬名元昊的陵主特色。由此确定了三号陵陵主就是西夏第一代皇帝景宗嵬名元昊的“泰陵”。

西夏帝陵都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西夏帝陵和复原图

西夏帝陵陵园单体建筑都是由: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墓道封土、陵台、角台等组成。

阙台

泰陵的阙台

阙台位于陵园的南端,于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东西相距离20米,由黄土筑成。阙台是正方形,边长8米,高7米,上部内收,顶部有一小台基,其上散有残砖瓦,推测为原有建筑,阙台是西夏帝陵区别于其他陪葬墓的特征之一。

碑亭

泰陵的碑亭遗址

碑亭位于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阙台北34米,东西两碑亭相距80米。台基呈圆角方形,四壁呈三级台阶式。

台基地边长21.5米,顶边长15.5米,高2.35米。四壁台阶以绳纹砖包砌,石灰勾缝,局部砖尚存。有三个人像碑座出土(应为四座,存三毁一)

还出土有西夏文残碑360块,残片文字最多的仅5字,还有瓷、铜、铁碎片及泥塑残块等。

月城

泰陵的月城

月城位于碑亭北,呈东西长方形,东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墙基宽约2米,高0.7米,占地约10亩,北与陵城南墙相贴。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石道两侧有石像生基址。

西夏的泰陵的石像生

泰陵的石像生

泰陵的石像生

内城

泰陵的内城

内城是四面以神墙环绕,呈南北正方形,纯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内城四面神墙皆正中辟门,转角原建有角楼。

角台

它们是坐落于较远的四角,原来其上建有角楼, 南北相距490米。

泰陵的角楼

泰陵的角阙

献殿

在南神门内约25米处,台基正方形,以纯净黄 土垫之,是祭奠先祖的地方。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形似鱼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

墓道封土

墓道封土

墓道封土呈东南——西北方向,形似鱼脊,以砂石填之,墓道长50米,墓道通向墓室地宫。

陵台

泰陵的陵台

泰陵的陵台

陵园北高矗立约20米的一个塔状凌锥形夯土台,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八面七级,夯土台有椽洞。陵台周围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物残块。这些都是泰陵陵园里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泰陵陵园复原图

西夏帝陵——安陵

西夏毅宗昭英皇帝——嵬名谅祚

西夏毅宗画像

公元1068年,在拓拔谅祚亲政七年后,突然暴毙驾崩,年仅21岁,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葬于安陵。

他死后由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李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西夏又一个女主执政时期到来,皇权又一次落到了太后和外戚的手里。

西夏王陵四号陵的陵主

安陵

四号陵位置在贺兰山的东麓,一、二号陵的北边,三号陵的西边。一、二、三号陵的墓主人身份都已经确定,已经知道六、七号陵的建陵时间晚于三号陵,那么,四号陵的陵主只能是晚于三号陵而早于六号陵的二位帝王中的一位,即毅宗嵬名谅祚或惠宗嵬名秉常。

根据西夏陵陵墓的总分布图,四号陵位居三号陵的西侧,五号陵位居三号陵的北侧,按时代先后排序,四号陵陵主只能是毅宗嵬名谅祚的“安陵”。

“安陵”为何没有陪葬墓?

安陵

嵬名谅祚尚未建功立业,就半道崩殂,年仅21岁,可谓是英年早逝。因此,谅祚陵墓应体现出品级尊位最低,没有陪葬墓和少有陪葬墓的特征。

按理说谅祚身为帝王驾崩后为其陪葬的应该有其父族:嵬名家族的成员,母族:没藏家族成员,以及朝廷重臣。

无人陪葬在“安陵”的三点原因

一、谅祚的父族(风光无限)

事实上嵬名家族成员死后,全部陪葬在了元昊的泰陵中。

因为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文功武治,一世英名,能陪伴于元昊左右是嵬名家族成员的荣耀,自感风光无限。而谅祚却口碑不佳,功德未满,毫无建树。死后若陪葬凉祚陵,则被人轻看,体面尽失。因此无人愿意为谅祚陪葬。

二、 谅祚的母族(孤魂野鬼)

没藏家族成员的无一人为谅祚陪葬,那是因为没藏太后是元昊的皇后,她死后自然葬在了元昊陵中。

没藏家族的其他成员则因为没藏讹庞篡逆而全族被诛灭,就连谅祚的正妻没藏皇后也被废立诛杀。到谅祚死的时候,没藏家族成员都早已成为孤魂野鬼了,因此,不可能再有人为谅祚陪葬了。

三、 谅祚的朝臣们

谅祚的朝臣们无一人为其陪葬,原因是谅祚幼年继位时的朝臣都为元昊朝的朝臣们,他们死后自然会选择追随先帝而去陪葬在泰陵。

在谅祚英年早逝驾崩后,本朝的朝臣又全体转换成了他的儿子李秉常的朝臣,这班人死后,也只能葬在秉常的献陵而不是谅祚的安陵。

以上三点就是安陵没有陪葬墓的真实原因,这种真实的客观存在,造成谅祚的陵墓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安陵是西夏帝陵中等级最低的陵墓

安陵

经实地调查,四号陵是西夏10座帝陵中唯一建有五级浮屠(即最低品级)的陵塔,也是10座帝陵中唯一没有陪葬墓的帝陵。 为何给谅祚建造的陵是最低品级浮屠,这和谅祚的品行口碑有关。

史料记载“谅祚凶忍好为乱,时过酋豪大家,辄私其妇女,故下多怨。”谅祚行为放纵不拘,臣下妻女唯恐避之不及,就连国相没藏讹庞儿子的媳妇梁氏,谅祚也不放过最终霸占为妻。

到谅祚死后,满朝文武才得以借机发泄,竟至礼官为其议谥时,众臣属竟“泄怨者纷纷,颂德者寥寥”。

在谅祚亲叛众离,积怨甚多的情况下,朝廷也只能勉遂众愿,为其建造了五级浮屠号为“安陵”,寄希望于他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安分守己”。四号陵就是夏毅宗嵬名谅祚的安陵。

西夏帝陵——献陵

西夏惠宗康靖皇帝——嵬名秉常

西夏惠宗秉常画像

天安礼定元年公元1086年七月十日,在梁太后去世一年后。李秉常也因为长期抑郁成疾,忧愤而死,终年26岁,终于走完了他做为傀儡皇帝不幸的一生。死后谥为:康靖皇帝,庙号惠宗,葬在献陵。

西夏王陵五号陵的陵主

献陵

按照时代顺序,五号陵的陵主只能是惠宗嵬名秉常。从五号陵出土残碑也验证了这一结果。残碑存有三字“庚戌/亚”,经查证“庚戌”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夏惠宗李秉常的“天赐礼盛国庆”二年公元1070年。

第二个时期为夏崇宗李乾顺“正德”四年公元1130年。

第三个时期为夏仁宗李仁孝“乾祐”二十一年公元1190年。

其中公元1130年已经是李乾顺统治的晚期,公元1190年,李仁孝的统治时间更晚,都与残碑所记内容无关,只有公元1070年所记载的与碑文相符。

史载,天赐礼盛国庆二年八月,西夏大举进攻宋环、庆二州。宋复停岁赐。时年,宋任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据此,断定五号陵为惠宗嵬名秉常的献陵。

西夏帝陵——显陵

西夏崇宗圣文皇帝——嵬名乾顺

夏崇宗乾顺画像

西夏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六月初四日,李乾顺驾崩,谥号为:圣文皇帝,庙号:崇宗,葬在显陵。

西夏王陵六号陵的陵主

显陵

显陵

按陵区由南向北排列的序列,六号陵当属崇宗嵬名乾顺的显陵。六号陵部分出土文物也支持这一观点,而大量的残碑记述又多与乾顺有关,间接地证明了该陵的陵主为夏崇宗嵬名乾顺的陵墓。

六号陵出土的钱币

乾顺时期的货币

六号陵东西碑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货币,除少量的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外,大多为北宋的年号钱。

这些钱币的年代有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明道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宣和通宝等。

其中绍圣元宝(公元1094-公元1097)所铸;元符通宝(公元1098-公元1100)所铸;宣和通宝(公元1119-公元1125)所铸,这三种钱币都是出土于六号陵的,其中年代最晚的钱币属于夏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流行的货币。

嵬名乾顺,是在公元1087年-公元1139年在位,一共执政54年,而出土的钱币终结年代为公元1125年,已经到了乾顺统治的晚期,直接佐证了六号陵就是夏崇宗嵬名乾顺的显陵。

六号陵出土的柱础

六号陵出土的文物

六号陵地面遗址出土柱础两方,一为覆莲状,莲叶肥厚,孔径31厘米,另一为仰莲状,莲叶精细,孔径21厘米。西夏陵共出土柱础三方,除这两方外,另一方出土于北端建筑遗址。

六号陵是首次使用柱础的陵墓,此前的三号陵献殿、四号陵、五号陵碑亭都没有使用柱础。

三号陵的献殿是直接将立柱置于铺地砖夯土之上,五号陵碑亭则是在铺地砖四角各挖一柱洞,底部以自然片石作柱础,石上立柱。

只有六号陵的碑亭是直接将木柱立于柱础之上。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夏柱础的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直接将立柱立于夯土之上,到立于片石之上再到立于柱础之上,演示了西夏建筑的一个发展过程。

这表明六号陵要晚于五号陵,又已经知七号陵为夏仁宗嵬名仁孝的陵墓晚于六号陵。由此六号陵的陵主只能是夏崇宗嵬名乾顺。

六号陵出土的残碑内容

六号陵出土的石碑残片

六号陵东碑亭出土西夏文残碑:载有三字:“……甲戌年……”,而“甲戌年”有四个时期。

一、为元昊开运元年公元1034年

二、为乾顺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

三、为仁孝天盛六年公元1154年

四、为遵顼四年公元1214年

考证后得出此碑文上的“甲戌年”只能是崇宗嵬名乾顺时期的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

史载,惠宗秉常死,子乾顺三岁继位,后小梁氏摄政,梁乞逋擅权恣横。免兵权后,日渐不满,阴谋篡政。天祐民安五年公元1094十月,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计杀梁乞逋及其全家。这是发生在乾顺朝的一件大事,此碑文所载指的就是这件事。

六号陵出土的残碑文字

此外六号陵出土的残碑,多处提及“契丹”与“金”,这说明残碑所述的史事正处于契丹与金的朝代更替期。

这也正是崇宗李乾顺的执政期。历史上西夏与契丹关系密切,到了乾顺朝,关系更是达到极盛,就连乾顺亲执国政,也是靠辽国的扶持才得以实现。因此,在金灭辽的战争中,才有李乾顺三次派兵救辽国的行动。

残存的碑文证实了乾顺派兵救辽的史实,也证实了乾顺是最后一位与契丹交往,并最终将契丹送上不归路的西夏帝王,证实了六号陵就是崇宗嵬名乾顺的显陵。

碑文幼主继位的记载与乾顺印证

西夏自李继迁起,到李睍亡,共历12主,以孺子嗣位的仅有3人。

一,是元昊的儿子谅祚,即位时不满周岁,在位20年,与碑文不符。

二,是谅祚的长子秉常,即位时7岁,在位18年,也与碑文不符。

三,是秉常的儿子乾顺,2岁时父卒立嗣,3岁册封继位,在位“三十年以上”,与碑文相符。

乾顺在位的第三十六年元德四年公元1122年时,派兵援辽抗金。乾顺在位的第三十七年元德五年公元1123年时,迎请辽主赴夏境避难。乾顺在位的第三十八年元德六年公元1124年时,向金主奉表称臣。乾顺在位的第三十九年元德七年公元1125年时,辽国灭亡,乾顺的辽国皇后成安公主和他的儿子仁爱太子也都泣极而亡。

上述3人中只有乾顺的年龄与碑文相符,而且相对时期所发生的历史记述的事情与碑文内容相关。

残碑里出现了乾顺的母亲“小梁太后”

六号陵残碑中多处提到的“梁”、“太后”、“昭简”与此碑文互相印证。其中“昭简”二字是乾顺的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的谥号。也有力地支持了“圣皇”就是“德圣皇太后梁氏”。这又一次证明了六号陵陵主是夏崇宗嵬名乾顺,确定了六号陵是显陵。

西夏“显陵”的规格形制

显陵

六号陵的地理方位位于献陵西650米处,陵园紧依贺兰山脚,西北两面环山。它的独特之处是在于有马蹄形外城,南面开口,东西墙前端至月城终止,陵园的阙台、碑亭、月城、献殿、陵台、墓道等布局与其他皇帝陵园相同。

显陵

西夏陵区内唯一一座主动发掘的帝陵

1972年至1975年,宁夏文物工作者正式发掘显陵。

显陵地宫抛面图

显陵地宫内部

发现显陵地宫内部,该墓室为多室土洞式,由墓道、甬道、中室、东侧室、西侧室组成,墓道全长近50米,墓道甬道两壁有武士像壁画。

显陵出土的西夏武士壁画

墓室内出土有甲片、铜泡饰、铜铃、瓷片、铁钉、珍珠等,发掘前显陵多次被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显陵出土的文物

显陵出土的文物

显陵出土的文物

西夏帝王陵墓——寿陵

西夏仁宗圣德皇帝——嵬名仁孝

西夏仁宗仁孝画像

西夏唯一寿终正寝的长寿帝王

乾祐二十四年公元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仁孝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岁。他也成为了西夏王朝中在位时间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西夏王陵七号陵的陵主

寿陵

寿陵

1975年,根据出土的西夏文碑额残块,拼合、复原、破译了碑额全文,首次解开了七号陵的陵主之谜。

寿陵石碑残片文字

根据出土碑额,“大白高国”是西夏的国号,“护城圣德至懿皇帝”为西夏第5代皇帝夏仁宗嵬名仁孝的谥号。“寿陵”是他的陵号。由此七号陵就是夏仁宗嵬名仁孝的寿陵。

截至2014年,已经确定七号陵的墓主人为西夏仁宗李仁孝,182号墓主人的身份为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其余墓主人的身份的确切证据尚在发掘之中。

寿陵旧照

寿陵,位于献陵北边3公里处,碑亭出土了汉文和西夏文残碑石块,从篆体西夏文碑额的题字得知,七号陵是西夏第五位皇帝夏仁宗李仁孝所葬的寿陵。

寿陵在西夏陵陵区北部,距离五号陵约1.5公里,在柏油马路以南约200米。陵园建筑仅剩下双阙台、双碑亭、月城、内城的南神墙和西神墙、陵台及西南角台、外神墙的一部分。

揭秘 “寿陵”背后的传奇故事

寿陵碑文

七号陵西夏文碑残块其上的西夏文可译为:“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缴皇帝寿陵志铭”,史籍记载寿陵为夏仁宗之陵号,取“寿”字也是恰如其分,陵墓主人仁孝本就是长寿之人,可以确定该陵为寿陵。

寿陵碑文

寿陵共出土西夏文残碑1265块,其中带碑缘纹饰的残碑130多块,其中最重要的是寿陵残碑。

寿陵残碑是一座宽5米,高约2.8米,通高4.2米,厚约0.5米的由4座碑座托起的国内外罕见的大体量卧碑。

它由碑首、碑额、碑文、碑托、碑座5部分组成,碑面敷朱色,文图鎏金,分阴阳两面镌刻,碑额篆文,碑文行书,碑图以龙饰为主。它体积硕大,平视易读,稳固牢靠,最能体现西夏人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心态。

西夏寿陵“百龙碑”

寿陵残碑的纹饰布局采用了碑首、碑额、碑缘三级递进的方式,错落有致、恢宏大气。

碑缘纹饰共使用了3种标准规范的图案,环绕一周设置了38条龙,这是历代纹饰图案中设龙最多的石碑。

西夏寿陵的龙纹石碑图片

西夏寿陵的龙纹石碑图片

其中扑龙20条、奔龙18条,边饰上下两端龙各12条、左右各7条龙。两种形态的龙与卷枝纹依次递进,一龙一枝、一扑一奔,使纹饰画面显得生动活泼、井然有序。

寿陵残碑是西夏碑刻艺术的经典之作,98条龙通贯全碑,是我国唯一面世的空前绝后的“百龙碑”。寿陵龙饰还在延续着西夏人的“龙脉”,使得寿陵龙饰弥足珍贵。

西夏寿陵龙纹石碑图片

寿陵龙饰主要由龙首、龙躯、龙前肢、龙后肢、龙尾5部分组成,种类有奔龙、扑龙等,特别是扑龙,这种造型是西夏艺术家的首创,其自然而然略显夸张的形态、细腻而生动的刻画,栩栩如生,造型威武,使人过目难忘,是西夏龙饰艺术的扛鼎之作,在中国龙饰文化大观园中独此一家。

作为龙饰的载体,西夏龙的造型上处处体现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特色。西夏寿陵残碑是西夏陵里唯一一个能确定其陵主身份的碑刻,是西夏历史文化最具见证性的实物载体。

寿陵的墓主人夏仁宗李仁孝是西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54年间,是西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极盛时期。

寿陵碑朱碑鎏金,集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承载的图文信息,直观、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盛世时期文化艺术的精髓。

纵观李仁孝的一生,在他的统治期间,西夏国力达到鼎盛时期,疆域也最为广阔。他本人的一生也是致力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西夏众多帝王之中最长寿,也可谓是事业有成,治国有方,人生成功,寿终正寝的一位西夏帝王。

西夏帝陵——庄陵

西夏桓宗昭简皇帝——嵬名纯祐

西夏桓宗纯佑画像

西夏废帝离奇的死亡之谜

公元1206年3月1日,废帝桓宗李纯祐暴死在废所里,年仅三十岁。在被废黜三个月之后,桓宗纯佑就离奇暴死,下场凄惨,死因成谜,彻底结束了他悲惨的人生历程。

夏桓宗纯佑是死于谋杀,他没有逃过被废杀的命运,而他的生母罗太后也在上书求得册封之后就神秘的消失,再无踪迹。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者就是新皇帝李安全,他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废帝桓宗暴死后,为他上谥号为:昭简皇帝,庙号:桓宗,葬于庄陵。

西夏王陵八号陵的陵主

庄陵

庄陵

根据西夏陵选位取穴由南向北之排序,已相继考证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号陵的陵主,那么八、九号陵陵主的考证已没什么悬念,只须对号入座就是了。八号陵的陵主是夏桓宗李纯祐,八号陵也就是“庄陵”。

庄陵出土的文物

西夏帝陵——康陵

西夏襄宗敬穆皇帝——嵬名安全

西夏襄宗李安全画像

李安全被废惨死

齐王李遵顼成功发动政变并夺取皇权,是为西夏神宗。就在夏神宗登基为帝的时候,废帝李安全也被一杯毒酒秘密处死在废所里,终年四十二岁,距离李安全被废掉帝位只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生命也结束了。

夏襄宗统治西夏六年时间,没有办一件好事,连年征战使得民怨沸腾,鲜耻寡恩,是个昏君,最后被齐王发动政变所废。

李安全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政变,败也政变,两次宫廷政变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像坐过山车一样突然登临高位,一步登天,又突然跌入谷底,下场凄惨,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皇建二年,为李安全加谥号:敬穆皇帝,庙号:襄宗,葬在康陵。

西夏王陵九号陵的陵主

康陵

康陵

九号陵的陵主夏襄宗安全,那么九号陵就是“康陵”。至此西夏陵已经考证出了9座帝陵的陵主,都与史书记载的陵主相符。

西夏帝陵——161号陪葬墓

西夏王陵里最后一座帝陵建筑

西夏神宗英文皇帝——嵬名遵顼

西夏神宗皇帝画像

西夏唯一的状元皇帝“太上皇”驾崩

公元1226年,就是在西夏亡国的前1年,正当蒙古大军攻陷河西诸城、进逼西凉府之际,时为太上皇的状元李遵顼惊惧而死,终年64岁,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死后葬于今宁夏贺兰山平羌堡西北西夏王陵第161号陪葬墓。太上皇李遵顼死后仅一年时间,西夏就被蒙古所灭,前后历经十帝。

西夏献宗孝哀皇帝——嵬名德旺

西夏献宗德旺画像

西夏乾定三年公元1226年七月,夏献宗李德旺忧悸成疾突然发病而崩逝,享年四十六岁,父子二人接连亡故,夏献宗李德旺在位只有3年的时间,西夏灭亡就已经成为定局。

夏献宗李德旺临终前,立他的侄子南平王李睍继位,是为夏末帝。李德旺死后谥号:孝哀皇帝,庙号:献宗。驾崩后匆忙和其父葬于西夏王陵第161号的陪葬墓内。

三位西夏帝王为何没有陵墓记载?

史籍当中记载西夏王陵有名号的也只有9座,而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主李晛的陵墓没有任何记载,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

此时已经没有能力再为皇帝修建陵墓。在成吉思汗领兵讨伐西夏的时候,神宗李遵顼和献宗李德旺突然驾崩,他们的陵墓当时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来得及修建,西夏就亡国了。

西夏最后一位帝王夏末帝李晛是被蒙古乱军杀死的,尸体都不知在哪,更不可能会有陵墓了。

西夏王陵161号陵的两位陵主

编号161号大墓究竟是陵还是墓?又会是谁的陵?

《金史·哀宗本纪》记载,公元1226年冬十月谴使如金报哀,11月金谴中奉大夫完颜履信,昭毅大将军太府监徒单居正来吊祭。

以上记载说明,十号陵的修建始于公元1226年“二月上皇遵顼薨”,止于11月“金谴中奉大夫完颜履信,昭毅大将军太府监徒单居正来吊祭。”期间历时9个月的时间,为“太上皇”李遵顼修陵足矣,为德旺修陵已经是不可能了。

作为皇帝的李德旺又不得不葬。因此,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二主葬一陵。夏末主李睍主持的吊祭活动,极有可能就是对遵顼和德旺两位先帝的送终祭奠。

5个月内,西夏国就连薨二主,国家已到生死存亡,朝不保夕的危难关头。眼看蒙古大军将兵临城下,此时为德旺修建新陵已无可能。因此,唯一可行的选择是将二帝同葬一陵。

千古奇闻:父子二人合葬“一陵葬二主”

一陵葬二主,一茔容二穴是西夏亡国前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

一、符合祖制:西夏陪葬墓多有一墓二穴的现象,也省却了人、财、物的耗费。

二、这种现象也造成了既不能为李遵顼封号,又不能为李德旺封号,也不能一陵封两号或两穴封一号的尴尬局面,从而人为地造成了一桩扑朔迷离的千古悬案。

史书所记遵顼无陵号,德旺失陵号之怪现象,这是因为一陵葬二主,一茔容二穴引起的。

十号陵161号是西夏帝陵的三大特征

一、十号陵是超大的盗坑,坑面最大直径39米,深约7米,堆土超过4米。巨型盗坑以自身的存在证明了它就是西夏帝陵而不是陪葬墓。

二、十号陵是没有献殿的,这是10座帝陵中唯一没有献殿的帝陵。

十号陵为何没有献殿?

献殿,是所有帝陵都有的标志性建筑,是后世帝王吊祭先帝的地方,作为遵顼德旺的合葬陵,吊祭他们的应是末代帝王李睍,而作为西夏王朝最后的送葬人,睍自身性命尚且不保也不可能再来吊祭先王。大势已去,西夏亡国已成定局的形式下,不建献殿也在情理之中。

三、十号陵的地面建筑并未完工。

其一,陵城未建门阙,其二,陵冢未建浮屠,其三,兆域未建角台。由此也能看出此时西夏已经走向灭亡,再无力建造这些陵园的设施了。

十号陵未及竣工即遭毁坏,国之将亡,蒙古军围城势如破竹导致十号陵地面建筑几乎全是半拉子工程。

陵城城墙未抹草秸泥,未上红泥皮,墙脊未罩脊瓦。四面城门,只留南面一门,还未及做门阙。

陵冢为原始夯土冢,夯痕历历在目,却看不到丝毫建造浮屠的痕迹寻不到些许瓦砾堆积。遍寻陵城四周,也未找到角台遗迹。

种种表象表明,这是一座地面建筑尚未完工的陵园。而南门入口处醒目的照壁残迹,又似乎在向我们暗示,此形制必然是西夏的最后一座帝陵。

十号陵建在陵区的中部

十号陵是西夏陵园中唯一未按序排位,却葬于陵区中部的帝陵。西夏在举国大难、举族遭受灭顶之灾之际,夏末帝仍幻想保住其祖宗最后的龙脉,将最后2帝葬在了陵区的中部,以求先祖的庇祐。此举却招致蒙古大军对十号陵墓首先发难,掘地掠宝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首次发现父子合葬陵墓

夏神宗和夏献宗

考古人员在根据第161号陪葬墓与帝陵相近的陵台形制、发掘时发现的残存碑文及墓前盗洞的规格推断,该墓有可能是西夏在灭亡之前抢修完成的一座神宗李遵顼与献宗李德旺的合葬陵。

在测量第161号陪葬墓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被标示为陪葬墓的大土堆疑点重重:首先,在墓前,有个直径近40米,深达七米的大盗坑,虽然千百年来风吹雨打,盗坑旁仍然留有高达4米的盗坑中掘出的土堆。

西夏的王陵外部特征明显,被称为东方金字塔。这个陪葬墓从形状上看,越看越像王陵,而不仅仅只是一座陪葬墓。

经过测量,161号陪葬墓的许多尺寸,不仅大过了所有的陪葬墓,而且已经超过了所有西夏的帝王陵墓。

至此,考古人员大胆推测,161号陪葬墓不仅是一座王陵,而且很有可能是夏神宗李遵顼和夏献宗李德旺的陵墓。

经过考古发掘,专家们证实,墓中的宝贝已经尽皆被盗空了。这次发掘,仅出土一块残存石碑。但就是这块石碑,证实了这是状元皇帝的帝王陵,而且这座超规制的王陵,竟是神宗与儿子献宗,父子合葬的王陵。

这座大墓实际上就是西夏亡国前所建的最后一座陵,即未及封号,也无法封号的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

但是身为帝王,在视死如生而且墓葬规制严格的西夏王朝,死后竟与儿子合葬,这也是西夏国之将亡的仓促之举。不得不让人感叹西夏最后的辉煌。

夏末帝被杀,西夏神秘消失

西夏末帝——嵬名睍(无谥号和庙号)

夏末帝画像

公元1227年8月28日,夏末帝李睍率领文武百官投降,蒙古军杀死夏末帝李睍以及他的子女妃嫔等皇室成员,同时对中兴府进行了屠城,一举荡平了中兴府。

帝陵复原图

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夏末帝李睍不知道,主动出城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害,党项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到此为止,一共历时22年的蒙古灭西夏的战争也彻底宣告结束。

西夏帝陵总结

西夏的九座帝王陵

西夏九座帝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雕像

夏太祖李继迁的裕陵

夏太宗李德明的嘉陵

夏景宗李元昊的泰陵

夏毅宗李谅祚的安陵

夏惠宗李秉常的献陵

夏祟宗李乾顺的显陵

夏仁宗李仁孝的寿陵

夏桓宗李纯祐的庄陵

夏襄宗李安全的康陵

西夏帝陵

西夏王朝是公元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党项族建立的统辖我国西部的地方民族政权。

西夏帝王画像

西夏帝王画像

西夏自公元1038年立国至公元1227年灭亡,其间共历10主,前追二代共12主,史书记载,仅前9主有陵号,后3主陵号不见。西夏的陵寝制度也在西夏亡国之际终止,前后大约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