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芒果甜香飘山野 乡村振兴入梦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双版纳芒果基地 攀枝花:芒果甜香飘山野 乡村振兴入梦来

攀枝花:芒果甜香飘山野 乡村振兴入梦来

2023-07-04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川芒果看攀西,攀西芒果看仁和。在攀枝花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芒果地内,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个个金灿灿的芒果将整个园区装扮成金黄色,每个枝头都弯下腰致敬勤劳的果农,酝酿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优越的土壤和自然资源,使仁和区成为攀枝花芒果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成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

奏响“春管曲” 芒果飘香“进万家”。控花修枝、浇水施肥、铺设管网,村民纳世云穿梭林间,剪去生长情况较次的枝条,保证芒果的高品质,延缓成熟期,错峰上市,提升销售价格。看着坠弯了枝头的芒果,纳世云咧嘴一笑,“今年芒果挂果好,一定能够丰产,去年收成只有几万元,今年至少能够翻上一番。”纳世云的自信可不是空穴来风,30余年的芒果种植历史,让村民们成了“土专家”,也让这个从前的贫困村,变成了芒果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产值近7000万元的攀西芒果第一村。

变化,始于1988年的春天,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带着村民的致富梦想,借助12万元民族专项资金引进芒果苗进行试种,种下“第一棵”芒果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5年后,种树人白了鬓角,可果树却枝繁叶茂、绿盖如荫,在李德的带动下,小小芒果,让混撒拉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小小芒果,更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安宁河流域无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果实”。如今,每当芒果花香飘满山野,村里的柏油马路上,都是开着小汽车去地里的村民,而仁和区芒果产业的故事,还远不止此。

解锁“黑科技” 芒果产业“稳生长”。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建着轨道车,除草、施肥、运输全程机械化。走进位于混撒拉的芒果现代产业园内,诸多科技感满满的“神器”,让芒果种植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种芒果可不全靠力气,有了科技帮忙,我家的芒果越种越好。”看着密密匝匝的芒果袋,村民李地波开心地笑着。2022年,在各级民宗部门帮助下,再次投入民族专项资金300万元,解决了芒果分拣包装和村集体收入问题。混撒拉村依托芒果产业,全村60%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65户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小康村”。芒果兴旺的背后,是支撑产业长足发展的一项项“黑科技”。

可捕捉空气中的病害孢子,快速分析数据的孢子捕捉仪;可加大施肥效率的植保无人机;可实现统一田间管理的无线太阳能监控追溯系统……通过“一只领头雁+一支研发队伍+一套标准体系+一个大型园区”模式,仁和区以科技为依托为芒果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每一棵芒果树“赋能”,使其成为区域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仁和区坚持用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在芒果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农民增收添加新渠道,走出了一条“小芒果带动大产业”的致富新路径。目前,仁和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0.5万亩,2023年预计芒果产量17.7万吨。

用好“新农具”  仁和好芒“接云端”。有了产品,如何卖出去成为关键问题。2022年,在民族专项资金支持下,建成直播间2间。“在直播中,一定要和观众多互动,不要不好意思,这样别人才会知道你的产品到底好在哪里。”在大龙潭乡裕民村,培训老师正在对38位村民进行直播技能培训,让他们更快掌握视频剪辑技巧。这样的电商培训场景,每月都会在仁和区各乡镇轮番上演,通过开展短视频拍摄及农村电商发展等课程培训,让更多“新农人”掌握了电商技能。芒果地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解决了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

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不仅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2年,仁和区开展了“向芒而生”中国晚熟芒果季、“中国农民丰收节攀枝花市仁和专场”等大型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签订订单、开设京东攀枝花特产购物馆等方式,将攀枝花芒果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再通过国际贸易企业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让攀枝花芒果“接上云端”,走向世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