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遇上人情世故: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南财经大学“末位淘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南财经大学如何 学术遇上人情世故: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南财经大学“末位淘汰”

学术遇上人情世故: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南财经大学“末位淘汰”

2024-07-01 0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年头,情商高于才华的人,可能因为学历上的短板经常碰壁;专业能力强、不喜欢搞人情世故的人,别人又总是拿“眼力价”说事。职场的“水”真是很深啊。

校园在大家的印象里,显然是更为单纯的地方。老师和学生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教与学。可是或许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明白,就算是高校里,也有外界看不到的一面。

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被西南财经大学解聘,理由叫人意外

诺贝尔奖是国际上非常有地位的一个奖项,专门用以鼓励在各类学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员。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学者能获此殊荣的人,数量不多。

今年诺奖经济学的获奖名单已经公布,有三位海外学者入选。想不到其中一位因为曾经在国内的高校工作,引起了很多关注。

遗憾的是,他已经被这所高校所解聘,如果不是如此,想必学校现在早就将此作为提升口碑的宣传理由了。如今却因为解聘的理由受到争议。

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戴维格先生的妻子是一位成都人,他在那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期间他曾在西南财经大学任职,并且已经达到金融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本以为生活就这样稳定地过下去,想不到后来戴维格因“末位淘汰”里“考核不合格”,直接被解聘。之后换成其他人担任院长。

此后,这位老教授也对国内大学的工作评比方式很是无奈。不过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离开这所高校才一年多,教授就入选了今年的名单。不知谁才是尴尬的一方了。

倘若当时大学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这位诺奖教授的头衔下会带着“西南财经大学”的标签。

而他本身又在国内生活多年,偶尔还穿中国服饰,这对提升高校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绝对有不可低估的效果。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西财也只能沉默了。

当学术遇上人情世故,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诺贝尔得主,曾经因为“业绩考核”的原因,成了“末位淘汰”的对象。这样的经历听起来是“逆袭”,实际上却反映着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位科学院的工作者发表了自己的态度,获得很多网友的认同。当学术遇上了“人情世故”,也许再有实力的教授也要为此让步。

对学术人员建立一定考核机制,这倒无可厚非。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是合理的,如何执行可以确保公平,这就有很多讲究了。

倘若只是做表面功夫,原本可以专心于科研的人员,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处理无关紧要的任务。不愿意完全照做的话,就被认为“考核不过关”,这样的考核可能反而耽误了学术进程。

有人说,工作以后还以为专业能力是获得职业发展的关键,是很单纯的“学生思维”。可是如果连学术科研的行业,也加入了太多人情世故,需要反思真的不该是那些拒绝逢迎的人。

记得北大有位数学方面很出色的男生,在国外深造以后,没有像同学那样留在当地,而是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国内。

可是没多久他又毅然选择离开,后来在采访中,他说出了无奈的原因。他表示在国内的高校,需要处理一些科研以外的问题,自己并不擅长人际关系,很难得到充分的支持。

想要留住学术人才,不只是提升待遇的问题,还包括职场氛围

每当看到在学术领域表现卓越的学霸,总是有很多网友担心着“培养成才以后,他们会去海外工作”。这岂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损失?

但是在批评他们“家国情怀”少的时候,我们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时未必完全是待遇上的差距导致的。

想要留住优秀的研究型人才,必须改善高校里的职场氛围。这类具有专业天赋的人,正是因为在学科上有高度的专注力,才利于做出更多研究成果。

如果让他们去学习跟同事和领导“左右逢源”,并不现实。结果却很可能是越来越多真正潜心研究的学者,去国外深造以后就留在那里。只是教导他们有爱国情怀,是不够的。

【话题】你如何看待教授被西财解聘呢?

责任编辑:王钰凤_NBJS2039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