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融贯中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交利物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 培根铸魂 融贯中外

培根铸魂 融贯中外

#培根铸魂 融贯中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致辞中表示,国际特色学校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应百姓子女升学深造的需求而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引导合理内需、有效扭转留学低龄化趋势,引进先进理念、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民间外交、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三个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

刘林会长对国际特色学校和国际特色课程的现状和趋势做了深入剖析。他指出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挑战:人口和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需求变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带来的竞争、国际环境大变局带来的国际教育合作格局重塑和家长心态调整、行业自身面临的问题,这四方面因素将对国际特色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必须提前谋划、积极应对。

面对挑战,刘林会长也对国际特色学校行业持续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推进全面合规自律,增强合规才能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加强内部合规体系建设,在办学行为、规模扩张方面主动自律;

二是强化教育方针引领,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

三是构建多元优质体系,建议关注多语种和新兴留学区域的发展,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推动建设优质学校。

四是夯实中国文化根底,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五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探索公益、恵民新道路,致力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富裕发展。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校长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成功实践案例,深度探讨了 “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育” 的体系内涵及其重要性。

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迭代发展及其与传统产业融合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催生了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新需求和新业态,同时也在改变人类以往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在强化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要将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和创业教育相融合,成为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国际复合型行业精英。

他指出,面对人工智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未来教育的人才观念亟需调整,教育理念亟需改变,育人过程与教学方式亟需重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超越校园、跨越国界、需求导向、技术驱动、人机共生的全民教育。全民教育要具备个性化、兴趣导向、终身学习、融合式、人工智能支持等特征。此外,他提到,我国教育的转型,要驱动未来学与教的演进、重塑大学与教育以及营造学习、创新和创业者社区和生态。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理事长、国家督学、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以清华附中的体育教育体系为例,围绕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做了生动深入的分享,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王理事长指出,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表现在“育体、育德、育智、育心”四个方面:

育体:体育可以提高身体素质、造就健康体魄,提升运动技能;

育德:体育可以培养坚强意志、坚韧品格、拼搏精神,提高道德情操;

育智:体育能激发多感官协调发展,促进大脑发育,发挥育智功能;

育心: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无体育,不清华。王理事长分享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重系统、有层次、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体育教育体系,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清华附中在田径、篮球、射击、足球等体育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突出成果。他强调,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的实践说明,体教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最符合规律的途径。

王理事长表示,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国际特色学校将大有可为。他建议通过建立校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和比赛,构建分层级、分区域的俱乐部联赛体系等方式,创造性的构建体教融合新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强国闯出一条新路。

中央戏剧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麻文琦教授围绕戏剧课标的核心、戏剧教育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讲述了戏剧教育的重要性。

他以精炼戏剧课标的内容为切入点,指出艺术实践的核心内容在于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核心的四个学习任务是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戏剧教育在经历了初期的校园演剧阶段和戏剧课程化阶段,如今已逐渐形成两种基本的戏剧课程模式:

第一种模式聚焦于戏剧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倾向于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和欣赏能力进行评估。

第二种模式则聚焦于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戏剧只是应用手段;评价不在意戏剧的成果,而在意学生是否获得成长经验。

最后,他结合近10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建议中小学将开设的艺术特色课程重点落实到戏剧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和传承,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素围绕“今天教育面临挑战、跨学科课程是未来趋势、通过跨学科课程形成特色”三方面讲述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性。

她表示,适应未来世界需要的公民,要具备认知技能、数字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以及自我领导技能,他们拥有审辩式思维,善于与团队交流协作,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运用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要使用和整合来自多学科的方法和分析框架来检查主题和问题,从各种相关学科中获取见解,并将这些见解整合到完整连贯的分析框架中。

她提到,除了时代要求之外,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国际特色学校应该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应用学科知识与方法。从升学角度来看,国际特色学校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所选课程科目的热情、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坚持不懈完成任务的能力、保持探究的能力、良好英语写作以及合作能力等大学申请所需的品质。

递归创新院创始人王海龙介绍了递归创新院在过去的8年中是如何为教育界与企业界牵线搭桥,让教育管理者走进企业,让企业精神进入学校。

他表示,递归创新院是以半社会化方式实现了完全社会化的功能,在普及数字化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改进评价机制、拆解底层思维、构建高阶认知、整合教企资源等方面积极赋能,砥砺前行。

他指出,当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更高阶的解题能力。递归创新院不仅帮助学生在学业方面提升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而且推送可视化的创新思维,致力于打造中国学生版的TedTalk——Define Talk。

最后,他以笛卡尔的一句话结尾,与在场的出席嘉宾共勉:“我不能确定任何事物为真,甚至我不能确定我思考的内容是否为真,但是有一个事情我确定它的确是存在的,那就是我正在思考。”

在主论坛的校长圆桌环节,北京市鼎石学校副校长贾莉莉,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博实乐教育集团副总裁、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程晋升,枫叶教育集团在线教育总裁兼研究院院长任鸿鸽,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林敏,AISL哈罗学校集团双语教育总监徐冷吉六位来自北上广深四地的校长,围绕“为国际特色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中国智慧”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圆桌论坛由广州越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邱金鸽主持。

关于国际特色学校的课程建设如何既体现国际特色、又保有中国底色,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二者不是对立关系,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必定源于自身的传统、认同、历史、文化。一所真正的国际特色学校不仅仅要有外籍师生、国际课程,吸纳世界各种文化和教育的精粹,更要鼓励师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文化的互动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自觉向世界展示中国、阐释中国。

关于在课程改革创新中以什么为导向打造中国方案,嘉宾们表示,管理者既要保证课程的顶层设计,又要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地。要有以终为始的理念,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实现什么育人目标出发来设计课程,同时营造一种宽容、自由、平等、允许试错的文化环境,提升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国际特色课程的中国之路。同时,嘉宾们也提到要关注科技变化对教育的赋能,重视由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

此外,在主论坛,College Board(大学理事会)国际部副总监赵海科,ACT高级项目经理、ACT GAC学术委员会委员Kristen Phipps,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高级教育经理喻芸,清泉研究院院长曹霞,国际文凭组织发展与认可高级经理(中国,蒙古)姜艳,1003 POLO创始人、中国女子马球第一人、中马协马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罗斌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大会现场还举办了杭州亚残运会独家供应商(班妈集势)发布仪式、1003 POLO与国际学校在线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共建多模态测评和未来人才新通路项目”签约仪式、2023玄奘之路国际青少年戈壁挑战赛启动仪式、2023全球青少年可持续发展大会启动仪式以及杭州亚残运会官方独家供应商捐赠仪式。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班妈集势、浦发银行的赞助支持,挖酒网的唯一用酒平台支持,留学生日报的战略媒体支持,以及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理事会、四海英才研究院、西湖大学、杭州上海世外中学、杭州橄榄树学校的特别支持。

据悉,国际特色学校课程发展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旨在聚合行业资源,推动国际特色学校在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教师培养和学生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