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却不愿努力向前,如何改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示安于现状的词语 空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却不愿努力向前,如何改变?

空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却不愿努力向前,如何改变?

2023-09-22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呢?可以不用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而拼命奔忙,更不用去面对自己努力后那个“不一定”的结果。

成功皆大欢喜,那么失败呢?将对你意味着什么?

很多时候,在焦虑纠结和踟躇不前的背后,隐藏着对失败的恐惧。不是因为失败的结果本身,而是因为失败所带来的“无能”、“无价值”感将引致毁灭性的自尊丧失。所以,相对而言,责备自己是一个不努力的“积极废人”,总归比无能和无价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此刻,你对现状的不满,正是你对自己过往努力的否定。那么,它们又如何能带给你奔向未来的信心呢?

影响一个人对是否有能力获得成功的预期,即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除了个人过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外,还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习惯于将成功归因为外部不可控因素,比如难度不大、运气好等等;而将失败归因为内部稳定因素,如自身的能力不足、性格缺陷等等,这就导致他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对努力所奔向的结果抱有希望。

所以,无论你是否打算去努力尝试改变,不要急着去恐慌未来,先停下来仔细看看现状,从中去发现你所拥有的成果,并且努力真正的去认可它们。

拥抱过去,肯定自己,方能不畏将来。

3、你是否知道“努力”要去向何方?

虽说要努力改变现状,但是你可曾勾画过改变后将会是怎样的一副蓝图呢?你又将从哪里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去搭建你脑海中的未来呢?

很多时候,不想努力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指向性的,改变现状,只是对当下种种不如意的否定,而否定是无法构成目标的,它只会带来迷茫与空洞,自然也指引不了努力的方向。

路并不在脚下,路在你心所朝向的地方。

李宗盛,这位被公认为华语乐坛教父级的人物,年轻时惨到中专都无法毕业,只能到父亲开的瓦斯行,靠送煤气度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是一个可以在社会中存活的人,每走一步,都会被人一再告知,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没出息的人。”

14岁时,他在邻居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因为喜欢,所以他天天跑去学。读中专时,他跟朋友组了一个“木吉他”乐队,投身到台湾当时方兴未艾的民歌浪潮之中,并多次在民歌比赛中获奖。1980年他们出了第一张专辑《木吉他作品全集》,李宗盛也从此打开了进入乐坛的大门。1983年,李宗盛负责制作的郑怡专辑《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推出市场,迅速蹿红,凭借这一成绩,他加入了滚石公司制作人的队伍,并随后制作出大热的作品《忙与盲》(张艾嘉),迅速成为滚石的王牌制作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一次演讲中告诉年轻人:“所有的东西不是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点而已,是要会思考。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寻你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无论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

从来都不是为了改变而努力的,我们的人生是为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景,而努力积聚实力,努力抓住机遇,努力地在成就事业的同时成就自己。

4、如果痛苦就不要努力了吧,你可以改变不安的心

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向前呢?日本电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郁症》中的妻子小晴就坚信:“如果痛苦的话,就别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了。”

在这个充斥着焦虑感与成功学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鄙视链与羡慕链中无法自处,总是在不够“好”、不够“努力”的自责中,找不到可以安心的所在。

可是,如果在这些繁复喧嚣的纷争中心力憔悴,痛苦地找寻不到自己,此刻你所需要的不是继续追随着人流奔跑,枉顾左右在落差中局促不安,不停地催促自己努力、再努力一点,而是停下来,允许自己“颓废”,允许自己有疲惫和沮丧的权利。

安然地接受你的现在,接受你的做不到,接受你的不努力。这样至少你会拥有此时此刻完整的你自己。

正如一部日本广告视频《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中所说的那样:

“失败又怎样?绕点路也没啥,也不用跟人比。路不止一条,终点也不止一个。”

“人生各自精彩。”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