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12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虽有佳肴的论证过程是什么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12张ppt)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12张ppt)

2023-05-31 1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课中重点词语嘉肴( ) 教学相长( )             弗食( ) 兑命( ) 自强( )学( )学( )半yáozhǎnɡfúyuèqiǎnɡxiàoxué环节1.课前检测,复习旧知环节2.情境导入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化可谓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绚丽的瑰宝,在我国文学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礼记 学记》中的一段《虽有佳肴》。环节2.明确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重点)2.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点,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环节3.问题导读,合作交流活动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尝试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句式特点: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结构相同,节奏分明,朗朗上口。环节3.问题导读,合作交流环节3.问题导读,合作交流活动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基础。1、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初步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明确答案。环节3.问题导读,合作交流检测1:翻译句子。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⑥故曰:教学相长也。⑦《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环节4.教师精讲,分层提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论证这一个观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2、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方面的体会?提示:可以从教与学的不同角度分析学者的角度: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不断提升自己,得到进步与发展。环节4.教师精讲,分层提高教者的角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教学相长”也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深入学习。环节4.教师精讲,分层提高3、课堂小结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环节5.知识梳理,当堂达标1、梳理本节课知识点。2、当堂达标检测2:理清论证思路本文说理条理分明,严谨而有趣味地完成了说理。首先用“嘉肴”“至道”做 ,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_____和_____两方面的关系加以论证,得出“ ”这个结论;最后引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话加以证明,印证“ ”论点的正确性。类比教学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作业布置请完成《虽有佳肴》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