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藏族织绣工艺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01-19 0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川观新闻记者 杜杰

2月8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获悉,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选工作名单公布,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其中,阿坝州的慈愿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和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双双入选。

记者了解到,本次评选旨在充分借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经验,加强各地对本地非遗工坊的指导,切实发挥其在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四川共计入选了4个非遗工坊,而阿坝州就占了2个,这是为何?

本次入选的非遗工坊一个是藏香、一个是羌绣,对于阿坝州而言,具有传统的民族地域特色。近年来,阿坝州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做实“净土”文章,全覆盖开展“净土保护”、全方位培养“净土匠心”、全领域培育“净土品牌”,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融合相济、统筹协调的新格局,让更多的阿坝人从这些蕴含民族精神、思想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而放眼全省全国,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的话来说,“非遗工坊既是振兴乡村的新举措,也是保护乡村非遗的好办法。如果说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整体,传统工艺工作站是枢纽,非遗工坊则是深入乡村的毛细血管,联系着最基层的农户,守护着乡土中国的根脉。”

藏香:一炷飘香2小时

2月8日清晨的马尔康,朝阳升起,阿坝州慈愿民族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拉早早来到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盘腿而坐,把混着各种纯天然香料及藏药材的香泥放入由牛角特制的工具中,左手握住牛角,右手大拇指挤压木泥,木泥如有灵性般从牛角的小孔里溜了出来,变成了一根根粗细均匀而又笔直的藏香。

谢拉在制作藏香

“这些藏香经过晾晒、包装后,便可走向市场,这是我和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依靠。”在30岁时,谢拉是一个“蓉漂”,2008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马尔康,做起了小本生意。

在艰苦创业的同时,谢拉心中一直怀揣着发扬藏香文化的理想,也一直坚持着学习藏香制作技艺。历经多方求学,拜访了许多优秀的藏香制作师,他从2011年开始研究传统藏香的制作技艺,在多年学习藏文化基础上,更加努力研究藏香文化,打造藏香文化。

2017年,谢拉成立了阿坝州慈愿民族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他研制新的配方,原料以肉豆蔻、竹黄、藏红花、丁香、草豆蔻、砂仁及红白檀香、当归等三十多种青藏高原原生珍贵药物,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

除了从各种经典记载中还原传统藏香配方,谢拉还去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边了解他们的藏香文化,一边收集国内缺少的原材料。2017年,谢拉终于成功研制出标准化的慈愿藏香,正式问世并走入市场。

谢拉在制作藏香

“配方的天然讲究和制作技艺的独特精细,让慈愿藏香一枝香燃烧时间能够达到2小时左右,并且有其独特的芳香。”谢拉说。

2021年,公司年产值达到了887万元,2022年突破1000万元,制定发布了慈愿藏香的商标、企业标准、检测报告、ISO9001,藏香配方已申请国家专利8项,成为马尔康市周边最大的藏香生产企业。

谢拉带着兹愿藏香先后参加了世博会、广交会、西博会等大型产品营销与推介展会30余次。目前,靠着藏香传统制作手艺和非遗工坊,公司线上、线下、生产线等固定员工有42名,包含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名残疾人等,平均固定年收入每人3万元以上。

谢拉在制作藏香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慈愿藏香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定期保护慈愿藏香传统制作技艺藏香产品需要的原材料的生长环境,培养慈愿藏香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谢拉说。

羌绣:“绣”出乡亲美好小康生活

屋内,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各种手工羌绣制品:项链、耳环、车饰、丝巾、服装……在位于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羌绣馆里的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展示销售体验基地,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羌绣;在旅游旺季的时候,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张居悦还会邀请传承人在羌绣馆做活态展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民族风情。

而在不远处的薛城古镇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生产基地里,张居悦日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带着本地妇女绣羌绣。

张居悦和她的羌绣事业

非遗工坊以羌绣设计制作、民族服装设计制作、服装来料加工、纺织来料加工为重点,以点带面,带动本地人就业,加快藏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产业的领头羊,非遗工坊采取“企业+合作社+绣娘”模式,打造“我教、你学、你做、我收”的运作方式,绣娘们为集中式与分散式的就业,集中式是在生产基地里定期工作,分散式是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以产业带动的形式拓宽乡镇妇女就业渠道,帮助本地妇女实现指尖经济,让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

张居悦和她的羌绣事业

作为一名“90后”非遗传承人,张居悦到上海大学学习跨界创新方法后回到家乡,如今已经成为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正带领乡亲奔小康。

目前,非遗工坊带已经动300余名脱贫人员就业,年收入达0.5万至5万元。截至2022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共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

“我们通过非遗工坊,打造了‘云上囍悦’民族品牌,致力于传承推广羌区的生活美学,以羌绣的传承及创新式发展为理念,打造一个集产品与研发、生产与销售体验,链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传承弘扬羌绣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品牌。”张居悦说,目前,工坊已开发上千藏织羌绣产品,有服饰类、饰品类、包类、鞋类、家居类、文创产品类。

张居悦和她的羌绣事业

此外,依托薛城镇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羌绣博物馆、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形成特色研学产教育基地,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还积极赋能藏羌民族特色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打造青少儿游学体验、高校研学、旅行打卡、非遗手工艺课程设计、非遗研学路线开发等方式激活本土旅游经济,每年组织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学生及暑假寒假青少年非遗游学营深入藏羌走廊,了解藏羌文化,体验藏羌手艺,结合传统创新设计藏羌文化产品。目前,非遗工坊累计接待研学10万人次以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