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这十年”主题系列之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营口辽河老街好玩吗 “营口这十年”主题系列之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

“营口这十年”主题系列之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

2024-01-26 19: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营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尤其是“9·28”及此次视察辽宁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张国清书记历次讲话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各项工作部署,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一,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十年来,我市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优先导向显著增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3.98万人,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十年来,13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2.26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2.4万人。

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贯彻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范劳务派遣,贯彻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规章制度,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升。我市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2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2万人。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12.5万人次,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

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市县两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年均为6.6万人次劳动者、1.13万户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5家,有效增加就业服务供给。

第二,民生保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紧跟国家、省步伐,民生保障得到进一步巩固,经过不懈努力,十年间取得显著成效。

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贯彻执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职业年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等。这十年,紧扣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市在贯彻执行层面不打折扣、不讲条件、高标准落实。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十年间,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127.9万人(职工养老保险68.9万人,城镇居民养老56.6万人,机关事业养老2.4万人)、22.6万人、31.6万人,增加到2022年8月的169.1万人(职工养老保险102.9万人,城镇居民养老56.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10万人)、34.2万人、34.5万人。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从2012年以来,我市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363元增长到2619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675元提高到1581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797元提高到约2884元。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截至2022年8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90.2万人,其中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82.76万人。

“减免缓降返补”政策作用凸显。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家、省实施了力度空前的“减免缓降返补”政策,我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系列政策措施,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减负2.16亿元(失业保险减半征收1.9985亿+三项社保费减免缓1654万),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8亿元,各类创业补贴3791万元。今年又出台助企纾困政策,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等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

第三,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引育环境。

人才支持政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十年来,制订了《营口市引进重点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落实非营口市户籍高校毕业生申领租房补贴的实施办法》《关于落实高校毕业生申领购房补贴的实施办法》3个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工作政策支撑,打造人才集聚的区域新高地。

调整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评价使用的主体权力,最大化释放人才活力。目前,全市3个单位经授权获得职称自主评审权,高校、公立三甲医院均可按规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全市每年平均5000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评审、考试取得职称或职业资格。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至2021年底,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8家。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规范了事业单位人事及待遇管理。全面实施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提供人事人才保障。十年来,共组织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92人,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的长效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第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12年的900元调整到2021年的1710元,增幅达190%。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国企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每年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情况。

劳动合同签订充分覆盖。劳动合同管理实现制度化、法治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依法公正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年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按期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将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基层调解工作延伸至全市各企业、乡镇和街道,基层调解仲裁机构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加大农民工治欠保支执行力度,十年来,为2.5万劳动者追发工资3.09亿元,其中,为2.1万农民工追发工资合计2.84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人社力量步履坚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人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社担当,着力推动人社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营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明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实施五大工程,开展16个专项行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全面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营口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十年来,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教育经费方面,市委、市政府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十年累计支出259亿元,十年来实施新建、改扩建及维修改造项目共计102个,修建改造操场近百块,总投资约29.53亿元,购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3.8亿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年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日升国旗活动,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我市2所学校德育工作入选全国典型经验,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去年创城国检测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98.91分在全国97个提名城市中位列第一。

十年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举办“营”在青春体育艺术大会相关赛事,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十年共有57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幼儿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班集体长跑”成为全省品牌。在2022年辽宁省中学生排球联赛中,我市中学生代表队共斩获三个冠军。推动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年来我市中小学生多次在国家、省艺术展演中获奖,4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研学”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劳动教育项目试点校工程,形成了成长营、研学营等一批特色有效的研学品牌项目,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

十年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2021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6.1%,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今年将达到50%,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2%,对比2017年,五年翻了一倍,有效保障了绝大多数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全市49个乡镇全部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围绕破解“小学化”,积极传播科学保教理念和方法,大力推广“安吉游戏”,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力保学生“上好园”。

十年来,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下大力气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2017年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走在全省前列,并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年实现覆盖率达到96.79%。聚焦教育公平,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阳光分班、“小循环”逐步推进,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了动态清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双减”工作,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减负提质并重,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水平,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明显减轻。

十年来,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试点实施“分层教学”和“小班化”课堂,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更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形成了多样化有特色办学格局,10年来打造省示范性高中8所、省特色高中5所。围绕科学选才和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改革完善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在注重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艺术修养和劳动实践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十年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制定了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的创新政策,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15所中职学校优化整合为11所独立建制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探索实践“双元制”“混合所有制”等办学模式,营口双元制标准获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职普融通试点,探索举办综合高中,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红利。2022年,我市被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获省政府激励支持。

十年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基本形成。拓宽教师培养补充渠道,全力补齐师资缺口,十年间,面向社会累计公开招聘教师3357人,其中参与实施省特岗计划,招聘农村教师962人。2017年开始,开展高校“直招”教师工作,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为全地区招聘高层次教师568人。同时按照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意见,近五年共交流教师964人,基层师资配置得到全面均衡。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培养,建立健全了覆盖各教育阶段的培训体系,通过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逐步提升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素质。在两批省教育世家认定工作中,我市2个家庭获此称号。5名校长被评为省领航校长。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狠抓教育行风整治,出台史上最严“禁补令”,对涉嫌补课教师和所在学校领导“零容忍”,教育生态不断净化。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建立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十年来,教育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完善标准化考点建设、新建外语教学考试系统,智慧校园建设持续加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基本实现,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推进“互联网+教育”,市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共建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得到应用。

十年来,学生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坚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17年至今,累计发放学前、义务、普高、中职等国家资助金约6127万元,资助学生(含幼儿)约8.5万人次,并逐步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障学生提供15年免费教育,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十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2021年,在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职评价中,我市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首次获“好”的等次。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邹积志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体育、文物、广电等民生领域建设,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战略性擎画出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打造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的发展蓝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不断提升。

一、坚持发展与惠民并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新品味

近年来,营口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营口市文化惠民卡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2017年以来投入文化领域资金1.1亿元,建设村(社区)文化广场310个,打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81个,我市行政村(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9年新建成营口市图书大厦,开设24小时城市书房,搭建辽海讲坛、多功能展厅、共享工程展播厅等各类文化惠民载体,年接待群众126.6万人次。每年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晚会、全民阅读推广、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戏曲进乡村和公益大讲堂、公益培训等系列文化惠民服务活动近百场,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营口市群众文化节、辽河老街新春灯会、望儿山母爱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成为城市的品牌名片。创作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310件、专业艺术剧本11部,排演大型剧目7部。音乐剧《那山那海那片情》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获评辽宁省第五届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芦屯镇(辽剧)、盖州市(皮影)获评“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不断创新历史文化传承新路径

营口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出台《营口辽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营口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要求。投入各级文物保护资金近七千万元,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29项,加强对146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2万件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国红十字发源地纪念馆、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望儿山酒业博物馆、雷锋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相继开放,科学技术馆、营口博物馆和西炮台历史陈列馆展陈内容逐步完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挖掘认定各级非遗项目111项,非遗传承人80名,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展示展演80余场,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金牛山遗址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被命名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三、坚持建设与活跃并进,不断提升全民参与健身新热潮

营口市始终坚持以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作为提升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手段,千方百计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出台《营口市体育市场管理办法》《营口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性文件,投入1.2亿元体育专项资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设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2292块,总面积546.8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2.35平方米。承办全国U13女子篮球公开赛、辽宁省举重锦标赛等各类锦标赛事30余项,营口·鲅鱼圈国际马拉松赛晋升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拳击、曲棍球、皮划艇、古典式摔跤等项目培养的专业队员,多次在奥运会、全运会上取得佳绩。承办辽宁省全民冰雪运动会(营口站)、少数民族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百余项,连续4年举办营口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市现有31个单项体育协会、42个民办非企业健身俱乐部、1.25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7%,8家单位、5名个人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个人)。

四、坚持开发与创建并行,不断促进旅游领域丰富新业态

营口市将统筹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作为指导,出台《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两带三核四组团”的空间格局,规划282公里营口自驾游线路和88公里精品骑行线路,提升2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重点推进120余个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8.2亿元,实现旅游项目集聚,促进发展引擎做强做大。成立营口市乡村旅游民宿协会,出台《营口市关于发展旅游民宿经济实施意见》,建设思拉堡、熊岳镇、鲅鱼湾、团山4个特色主题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两条特色温泉街,评选20个精品民宿,探索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打造“河海泉城、休闲营口”旅游形象,推出四季旅游主题,分季节举办冰雪温泉、赏花观鸟、海滨戏水、文化展示等文旅宣传活动。制定引客入营优惠政策,重点围绕东北三省一区传统市场、京津冀新兴市场和航线节点城市潜在市场开展营销推广,拓展旅游市场。印发《营口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评选“营口旅游服务之星”,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打造“安全、规范、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思拉堡村、小望海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鲅鱼圈区获评省级旅游主体功能区,辽河老街获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营口市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五、坚持提质与安全并施,不断推进广电事业取得新发展

营口市将推进广播电视提质创优工程,繁荣精品创作生产,实现全民共享作为广电发展的总体战略。突出重大主题宣传,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平台“首页首屏首条”建设,精心策划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网络视频和融媒体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推动营口广播电视质量提升,获得国家、省级优秀电视纪录(专题)片大赛、优秀公益广告大赛等奖项100多项,评选推出各类优秀作品近300件,营口新闻传媒中心、鲅鱼圈区新闻传媒中心被评为全省五星级广播电视台。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排序秩序,完成步云山广播电视转播台、镜湖公园发射台基础改造、广播电视7个站点频段700兆迁移和无线数字化覆盖二期工程建设,全市城乡群众能够免费收看12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8套辽宁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信号实现综合覆盖率99.32%。十年来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大等各项安全播出保障任务。

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用全域、全季、全要素思维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激发消费服务潜力,规范行业市场秩序,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描绘好新时代营口文旅发展新画卷。

答记者问:

营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许庆宏

问:近年来,市住建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方面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答:谢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市住建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住建部门的职能作用,关注民生,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路网提升工程。五年来,共完成新建及改造道路、道板45条,全长约72公里,道路面积约151万平方米,道板面积约57万平方米。二是城市管网得到大幅改造。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燃气管网、排水管线共计602公里。三是加快推进公园提升工程。新建了城市绿地广场、育才中学北侧群众休闲广场、清华路带状公园以及130个口袋公园,并利用城市街角空地等碎片土地建设停车泊位。四是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能力日益提升。五是大型热源布局基本确定。大型热网骨架已经基本形成,五年来累计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391公里;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100%;采取并入集中供热管网、“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燃煤小锅炉已全部取缔。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一是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采取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先后在全市100多个住宅小区、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不断增加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营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将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一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治理,总长达15.27公里,消除比例达100%,群众满意度超过90%;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已完成;另一方面,我市1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均达标运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循环利用率在90%以上。三是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形成常态。一方面,我市生活垃圾出口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营口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已运行,大石桥和盖州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已完工。另一方面,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全部行政村,完成了历史遗留的永远角存量垃圾堆填场治理工作,非正规垃圾点全部整治完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四是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19年至2022年共计改造261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约8.2万户;2017—2021年,共完成省、市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036户,有力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继续加大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通主城区范围内5条断头路。持续开展城市修补工作,不断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二是统筹推进城市绿地、城市供热、城市供水等专项规划落实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安全、危桥排查、供水管网检修、燃气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四是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五是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六是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确保垃圾治理工作规范、有序。

市卫健委副主任 韩东伟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举措?

答:感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速推进健康营口建设,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水平,健康营口建设步伐坚实,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医疗领域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统筹资源,成立了卫生健康事务中心,完成了市中心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盖州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了市口腔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医疗物资应急储备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大石桥市中医院等项目,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立体急救停机坪。全市千人口床位数增加到6.5张,千人口医师数为3.8人,千人口注册护士为4.5人,每万人口有3.5名全科医生。

二是医院能力建设明显提升。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盖州市中心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同时加强了“五大中心建设”,建成了创伤中心1家、胸痛中心3家、卒中中心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家,设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等34个质量控制中心,优化学科结构,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急诊等10个市级重点专科,与上级医院建立97个长期合作专科联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校园与事业单位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提前与高校预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三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引进硕士研究生122人。全市医疗机构共有硕士以上研究生达344人,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29人。极大地提升了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单病种、危急重症和重大疾病救治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我市还引入民营资本充实医疗力量,营口方大医院、盖州博海医院等一批有规模高水准社会办医应运而生,满足了百姓对医疗健康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群众满意度逐年增加,全市所有2级以上综合医院开通了预约诊疗,设置老年人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同时推进互联网+服务,打造智慧医院。我市三级医院可实现自助胶片打印、自助挂号缴费、自助化验单打印等功能。市中心医院率先引进心电网络系统,通过院内网与移动网络心电图设备互联实现了心电图的数字化储存,并探索开展“互联网+”远程心电技术服务,向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远程心电会诊和心电监测服务,并为危急值患者建立诊疗“绿色通道”;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也已落成,目前与301解放军总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省内顶级医疗机构签订远程会诊协议,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高水平、高质量诊疗服务,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四是建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市6个县(市)区均独立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均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制定科学有效核酸检测能力提升方案,加强人员、设备、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建设,购置50辆移动检测车,将我市日检能力从最初400管提升到20.2万管。提升救治保障能力。全市储备了4000张床位方舱医院,1000张床位亚定点医院。7家发热门诊能够实现单独CT检查和核酸检测服务。同时,流调、消杀、卫生监督、院感防控等全面加强了人员配备和工作培训,极大地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瞄准问题发力,盯住短板使劲,不断加强重点专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构建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做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整体医疗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感受。

营口市民政局副局长 代天轶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未来有哪些探索?

答:谢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营口市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积极促进基层社区减负,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推动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传统方式向高效能智慧治理转变。

一是减负增能,推动城乡社区回归本位。近年来,营口市将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作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全面清理社区组织承担的不合理行政负担,努力形成参与广泛、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资源整合、运行高效的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2021年6月,我市成立了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积极推进为基层社区减负各项举措,系统化收集整理了98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呈报的城乡社区承担上级交办事项,最终确定了城乡社区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出具证明事项、年度工作任务动态及考核评比事项“五个清单”,清单事项由原来的116项减少到69项,减少41%。同时,对全市城乡社区挂牌进行了清理,目前,全市188个社区、644个村已全面完成清理工作,共清理城乡社区挂牌3946块,平均每个社区清理5块不合理社区挂牌。去年9月份,统筹全市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构成了整体化推进、层级化落实的工作体系。鲅鱼圈区针对“奇葩证明”问题建立协调机制;大石桥市用通俗易懂的“加减乘除”模式,研究制定并形成了操作性强的减负工作举措(22项),并列举出10项具体保留清单目录。为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市设立为基层减负问题举报热线电话(12345),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切实解决了基层社区负担重、准入机制不严格等实际问题,厘清了城乡社区职责边界,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二是议事协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十八大以来,营口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动城乡社区协商工作,为居民(村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民主协商平台,出台系列文件,建立村(社区)协商制度,规范协商程序,明确协商内容。在全市城市社区实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农村社区实行“四议一审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积极引导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议事协商活动。老边区成立了居民议事组织机构,开展了“民情大家议”活动;大石桥市建立了居民议事领导小组,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党代表主动参与,积极组织、沟通、协调社区公开协商工作,解决了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站前区成立了30个“民情家访”工作室,通过“两代表一委员”“民情家访”“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确保民意有回音、有落实,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结合实际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营口市644个村均结合实际建立公开阵地,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形成了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其中64个村被评为“辽宁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10个乡镇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乡镇”,老边区被评为“辽宁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

三是铺开“一张网” 搭好线上服务平台。2020年起的疫情大考实战检验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推进“线上管控、数据发力”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不留空档、高效推进的有效途径。

营口市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扁平化、覆盖化、精准化的优势,加强基础数据、技术平台、共享开放、行业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度的研究,将城乡社区网格化进行数据处理,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拓展智慧治理应用场景,探索建构城乡社区辖区概况、人口信息、重点关注、应急联动等模块。以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深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开展村(社区)数据资源摸底和综合采集,建立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数据资源目录,利用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六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构建联接党委、政府、城乡社区群众的“一张网”。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探索搭建线上提供大字体、字母辅助等无障碍服务功能,线下提供全面的帮办代办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建设政务服务驿站,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材料标准化,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通过线上平台分析并整合资源,线下网格员实地服务,“双向奔赴”提升基层城乡社区治理能力。

营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邢文才

问:近年来,营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推动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请市文明办具体介绍一下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

答:谢谢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结下累累硕果。

一、文明创建为城市发展持续赋能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内化于市民意识,外化为城市形象,多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秉持“为民惠民靠民”创建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工作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重要标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文明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去年,营口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以总分87.35分的成绩,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参评城市中排名第27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以98.91分,在91个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今年上半年省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以95.25分在全省5个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一。营口全面全域全员全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面貌的改善、公众服务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提高,已经成为营口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由此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营口的强大动能。

二、榜样引领为城市发展积蓄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0年来,营口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典型引领、树立标杆样板,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模范、学习先进的价值追求。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24人,中国最美志愿者3人,省级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3人,辽宁好人80人,辽宁最美志愿者15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更好的引导全社会向上向善,我们运用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学习宣传模范先进事迹;同时,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一线,以榜样的力量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为营口振兴发展厚植道德沃土,积蓄不竭动力。

三、“五大创建”夯实城市文明基础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愈发美丽;通过文明村镇创建,新风易旧俗,旧貌换新颜;通过文明单位创建,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成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重要的生力军;通过文明校园创建,筑“立德树人”之根,聚“精神文明”之魂,培育时代新人;通过文明家庭创建,引导广大群众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文明的基石。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22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5家,省级文明单位117家;国家级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24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辽宁省文明家庭10户。

四、文明实践让文明花开满园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2019年以来,营口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5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31个,覆盖率100%。打通教育、引领、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政策宣传、文化健身、法律服务等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蓬勃开展。2019年,我市出台了促进社会文明的地方性法规《营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治的力量为精神文明建设护航。我们持续推动礼德营口建设,打造“营口文明实践月”品牌,每年开展“文明提升行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全市38.7万名志愿者积极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就像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需要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需要日日深耕、点滴积累、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咬住目标、持续用力、精准创建,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