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一下:民主皮封建心,菲律宾为什么需要天降猛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菲律宾候任总统有几个 消化一下:民主皮封建心,菲律宾为什么需要天降猛男?

消化一下:民主皮封建心,菲律宾为什么需要天降猛男?

2024-01-21 1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明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就是中文互联网上俗称的“老杜”,任期就要结束了。就在本周,杜特尔特宣布,将在明年的大选中竞选菲律宾副总统。“老杜”可不是说着玩儿的,根据近期的民调,他的支持率在副总统候选人中稳居第一。有意思的是,菲律宾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总统候选人,正是杜特尔特的女儿,现任达沃市市长萨拉·杜特尔特。在国际政坛上,杜特尔特堪称“一股清流”,像什么脏话怒斥奥巴马这类事情,那是家常便饭了。自上任以来,杜特尔特就被扣上了“民粹”的帽子,“禁毒战争”打得轰轰烈烈,击毙毒贩毫不手软,让西方的“人权斗士”急红了眼,可“老杜”在国内的支持率就是居高不下。为什么大量菲律宾人,打破脑袋也希望杜特尔特当政?杜特尔特能不能成为菲律宾的“天降猛男”呢?本期《消化一下》就来挖个坑,我们先讲讲杜特尔特上台之前的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个典型的群岛之国,由7107个岛屿组成。原始社会技术不发达,岛屿间相对孤立,很多人生老病死就在一个岛上。不光是自己,可能自己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孙子,祖祖辈辈,都得在同一个岛上度过一生。地域分散,空间又封闭,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原始的士绅阶级。

到了16世纪,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开启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对如今的菲律宾政局产生了两个影响:首先是门阀政治。菲律宾天高皇帝远,加上岛屿分散,殖民者缺乏军事和官僚力量,没法完成对殖民地的整合,于是采用了间接统治的策略。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央,掌握核心的政治权力;外面一层是传教士,管理偏远地区,用宗教麻痹当地民众;而士绅协助传教士,担任村长,管理最外层的土著。原始的士绅,就渐渐发展成了沟通土著与殖民者的中间阶层。这些本土的政治精英,利用殖民者给的特权,以放贷、收购的手段,从自耕农手中夺取大量土地,发展成了大地主。

西班牙的第二个影响,是南北对立。西班牙人来之前,菲律宾还是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结果殖民者占领了菲律宾南部以外的整个菲律宾群岛,在当地大力传播天主教,使天主教成了菲律宾北部的主要宗教。不过,西班牙人自始至终,也没能有效控制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地区。

500

天主教会与西班牙殖民者沆瀣一气,把菲律宾百姓压榨成了穷鬼,一点油水都不剩,激起了当地人的强烈反抗。然而,就当菲律宾人即将实现民族独立时,“美帝”来了。通过美菲战争和美西战争,美国吞并了菲律宾,继续进行殖民统治。美国人还顺手打下了西班牙没啃下的南部棉兰老岛,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为了收买当地士绅、继续搞“间接统治”,美国延续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还将收购的教会地产卖给地主,劫富济富。

为了使菲律宾“美国化”,美国将选举、政党这些美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搬到了菲律宾。然而,这套制度刚进菲律宾,就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士绅们长期占据着国家的权力中枢,而美国颁布的《选举法》又规定:只有在殖民时期任过职、拥有500菲律宾比索财产、熟练运用英语或西班牙语的人,才有选举资格。选举和代议制,先于现代成熟官僚制度就建起来了,导致选举成了由政治精英和强人主导、“人上人选人上人上人”的门阀游戏。

500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支配收入的人往往支配着政府,趋向于造成“社会金字塔底层的相对停滞”,菲律宾就是典型代表。

500

500

信伊斯兰教的南方地区,长期被美国视为“蛮荒之地”,北方的两三百个士绅家族垄断了权力,把国家变成分赃的机器。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对立。宗教信仰不同,缺乏共同的历史纽带,政治又长期被北方主导,最终导致菲律宾南方成了近乎无政府的状态。

尽管被西班牙、美国两任“养父”殖民,但菲律宾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歇。菲律宾的进步力量,一直在同美国作斗争。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战之后,心也累了,1946年终于放手,宣布“儿子”独立。美国还定制一套宪法,为菲律宾手把手地植入了“美式民主”政体。什么总统制、三权分立、天赋人权,菲律宾通通照搬美国,甚至一度连国庆日都定在了同一天。菲律宾的总统、副总统要分开竞选,这还是美利坚1800年的“古墓派”套路,早就不玩了。

从1946年到1972年,菲律宾两党轮流执政了26年,看似运转良好,国会到地方,通通搞选举。在60年代的亚洲,菲律宾的人均GDP仅次于日本,并且最早建立起一整套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民主、法制、清廉,一键三连,被美国人吹嘘成亚洲的“民主橱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天一提到菲律宾,大家却很难与富裕、稳定或者清廉这些词联想到一起呢?亚洲“民主橱窗”为什么一碰就碎?“美式民主”,究竟有没有给菲律宾人带来美好生活?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没有经历彻底的社会改革或革命,菲律宾只是一个套着“美式民主”外壳的封建社会罢了。美国勾画的理想体制,“帮助”菲律宾完美继承了殖民时代的“门阀政治”和“南北对立”,还强化了一把。菲律宾“民主”唯一的作用,就是洗白独霸一方的“巴朗圭”。这些经年累月形成的政治家族,原来只能在桌子底下悄悄搞权钱交易,如今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菲律宾有160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要么是地主、矿老板,要么是企业家。他们通过联姻、利益合作,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方上更是只手遮天。比如南方的棉兰老岛,菲律宾中央政府甚至得依靠地方大家族来对抗伊斯兰分离武装,高情商地说,是当地的“话事人”,低情商一点,就是地头蛇。他们哪儿来这么大的权力?用菲律宾人自己的话说,是“3个G”:金钱(gold)、打手(goon)和枪杆子(gun)。  

地主老爷们穿上西服、进了朝堂,很快适应了民主政治的玩法,在城市买通媒体、引导舆论;在农村更直接,用票子和枪杆子来一手“胡萝卜加大棒”,威逼利诱搞选票。遇上不服的,直接肉体消灭,甚至政治家族之间都相互下黑手。有人要问了,要是“3个G”都搞不定,那该怎么办?答案是,还有军队。在菲律宾,军人干政是传统,军方拿着美国人援助的武器,成为家族间清除异己的工具。

国家层面,1986年菲律宾实现“民主转型”后,5个总统有4个出自政治家族,“父女”、“父子”齐上阵。1987年选上的200名议员,三分之二就是政治望族,还有五分之一是他们的亲属。而且,各大家族在国会勾心斗角,见风使舵、反复横跳更是家常便饭。比如,杜特尔特在式微小党“民众力量党”的支持下当选,前总统阿基诺家族自立的“民主斗争党”中,立马有50多个议员反水,投奔“老杜”那一边了。在菲律宾政坛讲忠诚?不存在的。

反过来说,菲律宾各大家族把持政坛,变相提高参选门槛。在“民主政治”这台烧钱机器下,普通人参选的机会几乎为零。菲律宾自独立以来,14个总统中的12人,都与政治家族沾亲带故,仅出过两位“平民总统”,还都没做多久。可以说,菲律宾是名副其实的“门阀+精英政治”,能做到参议员的,更是背景雄厚。以菲律宾第十二届国会为例,24名参议员中,75%来自房地产行业,人均身家5936万比索,在2001年相当于890万人民币。

500

掌握国家权力之后,政客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回馈”自己的家族了。比如阿基诺三世在任内,把大量基建项目投给了老家吕宋。当地人口只占全国的40%,却获得了82.9%的政府基建经费。民主的事,怎么能叫腐败呢?

然而,菲律宾国内的腐败,在国际上都有了公认,被称作“亚洲腐败癌症”。前总统马科斯,靠着军方支持、选举舞弊,独裁统治菲律宾20年,期间大搞裙带主义、权力寻租。到他下台的时候,从国库中敛财的数额,估计在50亿到100亿美元之间。政府官员批合同时,甚至索取高达40%回扣。世界银行估计,菲律宾20%的国家预算被贪污,造成财政损失占GDP的3.8%。马科斯之后,每任菲律宾总统都会高呼反腐,可五人中就有两人因贪腐下台,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马科斯的老婆伊梅尔达说得很明白,菲律宾就是美国的“小儿子”。在经济层面,这句话是菲律宾依附美国的最好证明。乍一看,菲律宾近30年来,经济增长基本稳定,GDP体量逐渐超过新加坡,排进东盟前三。但不可否认的是,菲律宾已成为一个亚洲的“拉美国家”,从60年代东亚第二大工业国,沦为如今的地区最大农业国。这背后,自然与美国脱不了干系。

就算菲律宾独立了,也始终无法摆脱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控制。美国施压菲律宾修改宪法,允许美国企业享有本地企业的同等权利,进而控制菲律宾经济命脉,既榨取大量财富,也打击了菲律宾国内的资本积累。所以说,有这样一块肥肉,不管菲律宾有多腐败,美国的军援、驻军、政治支持,一个都不会少。

封建地主阶层则摇身一变,成为依附美国的买办阶级,双方联手打击菲律宾本国工业的发展。比如被政治家族垄断的电力行业,曾窜谋推高电价,导致菲律宾的工业用电成为世界第二贵,每度13美分,仅次于新加坡。这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绑架全国的发展吗?菲律宾几任总统都试图打破这个僵局,却在家族势力面前铩羽而归。

有一说一,菲律宾国内腐败猖獗、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分离主义、暴力冲突屡禁不绝。这些都拖累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去工业化”的特点。1960年以后的30多年里,菲律宾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8%下降到20%,农业也下降到22%。异军突起的,则是配合美国产业与资本利益的服务业,比如我们熟悉的菲佣。

1974年,总统马科斯动员菲律宾民众到国外“打洋工”。到1999年,海外移民往回汇的款,达到68亿美元,超过了当年菲律宾的对外出口总额。近年来,在政府鼓励下,菲律宾大约有1000万名劳工分布在全球。2014年,海外劳工共向菲国内汇款269亿美元,占到了GDP的10%。劳工汇款成为拉动国内消费,刺激菲律宾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客观上说,菲律宾也有走这条路的资本,既是天主教社会、又有英语传统,相比其他亚洲国家,更容易融入西方。菲律宾还是全世界人口增长最快、最年轻的国家之一,2014年总人口突破1亿,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8亿,进入世界前十。2015年,菲律宾24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有着如此丰厚的“人口红利”,也难怪整个国家都可以躺平,靠着输出海外劳工、汇款回国、推动消费的循环来续命。

然而,这样的增长,根本无法实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许多劳工寄回的汇款,往往变成了房产和汽车,无助于菲律宾国内提高生产力。教师、医生、飞行员等大量人才出国,对本国的行业更是釜底抽薪。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地也没人种了。

虽然海外劳工能一定程度减缓就业问题,菲律宾仍然有着东盟最高的失业率,2015年以前,甚至持续多年高达14%。政治体制的累赘,导致菲律宾国内贫富差距巨大,前50名富豪的资产净值超过650亿美元,占GDP的四分之一。然而,每四名菲律宾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2年,菲律宾有超过22万个家庭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人均每人每天收入仅0.63美元。公立学校与幼儿园中,超过56万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政府提供的补贴,覆盖率不到8%。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菲律宾成为墨西哥、哥伦比亚毒品运进亚洲的中转站,国内约180万人吸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菲律宾还是艾滋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三分之二的患者年龄不到24岁。菲律宾政府警告,由于人口暴增、教育与福利不足,导致犯罪横行,再加上国内的极端主义与冲突,国家患上了“青年流行病”。

在马尼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贫民窟,而离他们不远,就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那里住着菲律宾的“人上人”,这就是众多菲律宾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在他们黯淡人生的背后,是对这个国家权力结构畸形,社会极度不公的深深失望。

菲律宾从美国移植了一套“先进制度”,有着看似美好却空洞的躯壳,内部却是破碎的地理现实、漫长的殖民历史所形成的一套封建体制的坚固内核。地方家族垄断了财、权、枪,成为既得利益者,绑架了整个国家。大量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菲律宾民众,看够了政客的虚伪、民主的低效,他们太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更需要一个“反建制”、“实干派”的“局外人”,来对这个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除病根,哪怕这个人再怎么不拘一格。于是,2016年,那个男人,他来了。

杜特尔特,出生门阀,却走在民间,与菲律宾共产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扎根南方,却在北方政坛中杀出一条血路,登上权力巅峰。他对毒贩、腐败毫不妥协,通过“人民战争”的方式,根除这个国家顽疾。他对菲律宾的现在与未来意味着什么?本期点赞破10万,我们就专门做一期节目,讲讲这个男人的故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