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莲,古文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4-03-20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濯清涟而不妖( )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 B.无案牍之劳形 C.当求之于上流 D.然则天下之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链接资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亭亭净植。8.下面列出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四种用法,请辨析“莲,花之君子者也”中“之”属于其中的哪种用法。( )A.充当代词 B.相当于助词“的”C.用于标明前置宾语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爱莲说》的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请根据文意,完成表格。内容 象征的君子美好品质出淤泥而不染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④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爱者甚蕃( ) (4)陶后鲜有闻(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康肃笑而遣之12.下面对《爱莲说》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是入题的准备。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注释】①栗而理:坚硬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________ (2)瑕适并见________15.翻译下列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16.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二)郁离子曰:“小人其犹膏①乎?观其皎而泽,莹而媚,若可亲也。忽然染之则腻,不可濯矣。故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②;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③。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见于声,形于色,欲人之知也如弗及。是故君子疾④夫尾尾者。”(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膏:脂肪,油脂。②尾尾焉:尾随卑下的样子。③岸岸焉:高傲的样子。④疾:厌恶,憎恨。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不蔓不枝 枝:(2)陶后鲜有闻 鲜:(3)宜乎众矣 宜: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9.能否将语段(一)末尾的“菊、莲、牡丹”的顺序调整为“菊、牡丹、莲”?请说明理由。20.语段(一)和语段(二)都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无丝竹之乱耳 乱:扰乱C.可爱者甚蕃 蕃:多 D.陶后鲜有闻 鲜:少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调素琴 以我酌油知之B.水陆草木之花 无案牍之劳形C.自李唐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康肃笑而遣之2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A.(莲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没有藤蔓,没有枝节,香气远闻十分清芬,洁净地挺立。B.(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C.(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没有藤蔓,没有枝节,香气远闻分外清芬,洁净地被种植。D.(莲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特别清芬,洁净地被种植。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情操,《爱莲说》借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B.两篇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暗含陋室主人与凡夫俗子的对比,世人甚爱牡丹与作者独爱莲形成鲜明对比。C.两篇文章都文辞精练。《陋室铭》中“惟吾德馨”四个字表明了自己的品格高尚;《爱莲说》中一句“中通外直”就写出了莲通达正直的品格。D.两篇文章都骈散结合。《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爱莲说》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夏日赏荷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2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怆然而涕下B.荷花为雨所洗 实为花中仙子也C.偕数友 又数刀毙之D.天然去雕饰 旦辞爷娘去26.翻译下面句子(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2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 洗 更加 少 应当 2.B 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己身,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如初。(意对即可)5.(1)B(2)①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3)D(4)《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链接材料】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6. 多 洗 少 应当 7.(1)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洁净地挺立。 8.B 9.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④美好姿态气质。10. 博学的人 使……劳累 多 少 11.B 12.D 13.(1)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14. 多 显现,呈现 15.(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敲击它,它的声音清越(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 16.①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②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17.(1)生枝茎 (2)少 (3)应当 18.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19.示例一:能。因为改后的顺序与前文中的描写顺序一致,使得文章前后照应,富有逻辑性。示例二:不能。因为“菊、莲、牡丹”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更能深化文章主旨。 20.语段(一)将莲和牡丹作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语段(二)将小人得志前后对别人的态度作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这类人的憎恶之情。21.A 22.C 23.B 24.D25.C 26.(1)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每当到了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的忘了吃饭。 27.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28.喜爱和赞美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