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英文对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文味道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英文对照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英文对照

2024-07-02 1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章绪 论

1.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 稳态(homeostasis)

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 反射(reflex)

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6.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7.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8. 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

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即简单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地跨膜运输,无生物学机制参与,无需耗能。

2.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地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无需耗能

3.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进行地逆浓度梯度和点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根据是否直接耗能,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4.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某些物质的主动转运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建立起来的Na+或H+浓度梯度,在Na+或H+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5. 钠泵(sodium pump)

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磷脂双份子层之间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当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膜外K+增加时被激活,因此又称Na-K依赖式ATP酶

6.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7.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 极化(polarization)

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9.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10.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1.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2. 阈强度(threshold tensen)

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3.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

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4.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15. 兴奋-收缩藕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第三章血 液

1.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2.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3. 血型(blood group)

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4.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

6.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而在小分子物质中右80%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

7.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8.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用出血时间表示,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状态

第四章血液循环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搏出量(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3.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4.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5. 心指数(cardiac index)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6.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心力储备一般指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7.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兴奋在此传导较为缓慢,出现延搁一段时间(0.1S),称为房-室延搁。

8.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液指称为收缩压。

9.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0.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11. 脉压(pulse pressure)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12.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是指心血管系统的腔壁上有许多压力传感器,位于感受器上的神经末梢,将所感受的血压变化信号,不时地向中枢发送,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将血压调节至最适宜的水平。

13.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

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反射性活动,称化学感受性反射

14. 容量感受性反射(volume receptor reflex)

心房中感受血容量增大的感受器又称为容量感受器。

15. 期前兴奋(premature excitation)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每一次兴奋传导到心房肌和心室肌时,心房肌和心室肌前一次兴奋的不应期已经结束,因而能发生一次新的兴奋过程,整个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进行活动。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称为“期前兴奋”。

16.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

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第五章呼 吸

1.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

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 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组织换气(gas exchange in tissues)

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5. 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

7.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略小于没有时间限制条件下测得的肺活量。

8. 功能余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等于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9.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气体总量

10.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口或鼻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11. 肺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13. 胸膜腔内压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14.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15. 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或简称氧离曲线。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 消化(digestion)

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称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2.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调节胆囊和胆管运动的激素有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等,这些肽类在胃肠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故称为脑肠肽

4.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5.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肌肉的舒张。

6. 慢波电位(slow wave potential)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

7.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

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

8. 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s)

胆盐随肝胆汁排至小肠后,经肝门静脉重新合成胆汁,然后排入肠内的循环。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理学中通常将深谷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 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 量的比值

3.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指基础状态下(人体处于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的能量代谢。

4.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5. 体温(temperature):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6.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 SDE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的消耗能量的作用。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人的为125ml/min。

2.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为19%。

3. 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dhold)

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4.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由于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尿量增加。

5.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近端小管对溶液(特别是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大,反之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6. 水利尿(water diuresis)

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加的现象。

7. 肾血浆清除率(renal plasma clearance)

两肾在1min之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8.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

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的大小,即率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不是动作电位,而是去极化或超极化局部电位。

2.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由暗处到亮处时,特别是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后逐渐看清物品,这叫明适应。

3.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或照明忽然停止时,视觉光敏度逐渐增强,得以分辨周围物体的过程。

4. 编码作用(coding)

一种信号系统如何把一定的信息内容包含在少量特定信号的排列组合之中

5. 适应现象(adaptation)

是由感官适应性引起的感觉变化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指感官在同一种刺激作用一段时间后,感官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灵敏度下降,感觉变弱的现象。

6.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这一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切断运动神经后,肌肉因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将出现萎缩。

7.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末梢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这促使膜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造成膜内钠离子急剧增加,膜内电位高于膜外,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膜电位降低。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表现。

8.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9. 后发放或后放电(after discharge)

由于突触的环式联系方式,当传入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然继续发放神经冲动,使得反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之为后发放。

10. 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突触传递时,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的结合,等电-化学-电变化的转换过程,因此需时较长,称为突触延搁。

11. 牵涉痛(referred pain)

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2. 脊休克(spinal shock)

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3.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侧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

14. 肌紧张(muscle tonus)

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5.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在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亢进,表现为四肢僵直,僵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坚硬,这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16. 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性系统。

17. 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第十章内 分 泌

1. 激素(hormone)

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 (激素的)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的现象。

3. 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HRP)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4.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在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