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对词的“破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的破体是什么意思 论苏轼对词的“破体”

论苏轼对词的“破体”

2024-07-10 0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姓名:杨婷   学号:2021410134   班级:21中文类2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这样“东坡之词旷达,稼轩之词豪”称道苏轼的对词的贡献,可见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之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论苏轼对词的“破体”。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写道:“苏轼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上述地主阶级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教义的人物....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却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教义的人物....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却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人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 、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因此,我们说,苏轼的思想是把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随遇而安及佛家的自我解脱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的积极进取。”晁补之说: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陆游说:“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云:绍圣(宋哲宗年号)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老学奄笔记》)所谓“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正好作为苏词不重协律的正确解答,同时说时是其豪放性格反映于词上的一-种表现。从李泽厚,晁补之,陆游的描述中便可知苏轼在思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哲学上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苏轼的词里展现的是苏轼的一种意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在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该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前所未有,因此被称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是对传统词的一大突破,因而成为了豪放词的定鼎之作。除此外《定风波》,《水调歌头》等词也表现了苏轼阔达的人生态度。

       宋词发展至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但这转变只是翻新了词的音乐外壳,却未能从内容上根本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而拓展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能够做到像诗那样自由地、多侧面地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人生,这-宋词发展史上更为艰巨,也更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转变,不能不有待于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出现。由五代到柳永,词的生命是音乐,词的内容大都是艳情别意。填词必以协律为重要条件,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因此,苏轼以前的词坛是婉约派的天下,其间虽有少数词家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产生,但毕竟作品不多,影响有限。,真正扭转这种局面,突破这种传统格局而别开风气的是苏东坡。他以卓异的天才、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热情、精博的学识和对人民、对大自然的深沉的感情,来挥洒那枝生花妙笔。在他的词作中,几乎无所不写:游仙、咏史、宴赏、登临、悼亡、送别,以至田园风光、宦情感触、哲理探讨、禅机参悟,都一一摄入笔底,呈现出一派绚丽辉煌的画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