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与苏轼的一段往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不为人知的故事 定慧寺与苏轼的一段往事

定慧寺与苏轼的一段往事

2024-07-14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寺曾几毁几建,历经沧桑。但时间的流逝只能毁掉物质,却毁不掉其中的文化、传承、情义和温暖。过去在寺的后面有一座“苏公祠”,寺的东侧是一条平常的弄堂,叫“苏公弄”。苏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宋哲宗元祐六年,苏轼任职杭州,这让他有机会到苏州访亲寻幽。苏轼在杭州时,与当地定慧寺的海常禅师交好,听说苏州也有一座定慧寺,前往探访,结果与住持守钦禅师一见如故,守钦禅师甚至为他在寺内修造居所,也命名为“啸轩”,苏轼到苏州,就住在定慧寺里。

谁知两年后,苏轼再度被贬至岭南的惠州,山高路远,音讯相隔,他与守钦禅师彼此都十分挂念。守钦禅师已经年老,有位姓卓的居士挺身而出,愿意代表大家去惠州探望苏轼。于是他带着禅师的信札、苏公的家书,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从苏州到了惠州。苏轼见到卓居士,当然极为惊喜,这一过程,苏轼详细地记载在了他的日记里。

当卓居士返程时,他问卓居士有无需求,卓居士回答“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磊落如此,让苏轼大为感动。后来捱不过苏轼的苦问,才求了一幅墨宝。苏轼当场写了幅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相赠。返程时,卓居士特意择道江西,把《归去来辞》留在了陶渊明的故里,他觉得这才是这幅墨宝最好的归宿。

到了明代,苏州太守况钟在重修定慧寺时,派人到江西将《归去来辞》原文拓回,刻在了定慧寺的寺壁上。又四百年后,寺壁上的碑文经不住风雨侵蚀,开始模糊剥落。姑苏城内的官绅集资盖了座“苏亭”,文人名士纷纷题咏,成就了一段佳话。

苏轼与苏州、与定慧寺以及禅师之间的故事,本就是一段佳话,但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更让人动容。卓居士不畏艰险远行千里送家书,更多的是出于对苏轼的敬仰,甚至苏轼赠给他的墨宝,他也认为留在陶渊明故里更为合适,其间的情义,不值我等后人肃然起敬吗?“苏亭”和苏公祠已湮没在尘土之中,但这份情义却在时光的流逝中越发让人印象深刻。

定慧寺与当下居民的生活

如何将定慧寺承载的这份情谊传承下去?姑苏区的答案是,将这座古老的建筑保护好,并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大家了解、走进定慧寺,发动居民成为保护定慧寺的主体,形成全民参与文物古迹保护的良好氛围。

1

银杏文化节

助力定慧寺活态保护

从2017年起,姑苏区每年都在定慧寺举办银杏文化节,邀请居民共赏银杏落叶景观,通过系列创意活动吸引市民关注定慧寺,呼吁大家保护古保文物。参加活动的居民在古城保护主题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还成立了一支旨在保护古银杏树的居民志愿者团队。

2

改造工程

助力定慧寺周边环境提升

总长不到300米的定慧寺巷沿线坐落着定慧寺、双塔、吴作人艺术馆等历史人文景观,是苏州最具人文气息的古典街巷。2017年启动的定慧寺巷改造工程投入资金200万元,包括路面整修、立面整治、绿化修补、车辆规范、设置旅游标识等内容,通过对道路、沿街店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双塔和定慧寺这两处古迹,进一步凸显姑苏区这一历史文化精髓。

3

智能化专业化

助力定慧寺保护工作

就在上个月,“传承历史,守护子城”姑苏区双塔街道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工作正式启动,由22名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将对双塔辖区内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定慧寺也包含在内。今后,定慧寺的保护工作将由政府和志愿者共同实现,通过加强巡查,防止文物出现损坏。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

这座古老的建筑

和它所承载的人文情怀

还能继续让千百年后的人们

细细品味,由衷感叹

编辑:经纬

来源:雨巷 史鹏英

点击“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