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网观察】俭以养德 久久为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节俭养德的名言警句 【孔子网观察】俭以养德 久久为功

【孔子网观察】俭以养德 久久为功

2024-07-13 08: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几乎老少皆知,成为提醒人们珍惜食物的名言警句。但它似乎并未警醒所有人的节约意识。尤其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更是高达38%。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浪费现象仍屡禁不止。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次表达了他对于餐饮浪费现象的深深关切,并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以节俭来淳养自己的品德,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变的行为准则。元代孔齐在《至正直记》中说:“俭者,美德也。人能尚俭,则于修德之事有所补。”意为崇尚节俭,有助益于修身养德。

  众多先哲通过立言的形式为后人留下了“俭以养德”的相关训诫。三国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立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此告诫后人: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修养,以节俭来修炼自身品德。只有在日常行为中处处履行节俭的理念,才能让内心达到淡泊、宁静的状态。

  政治家曾国藩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要求族人在勤俭耕读上做好文章。文史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俭能立名成业,侈必随落自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朴素为美”。诗人陆游在《放翁家训》中写道:“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败于奢靡。”

  在儒家看来,“节俭”对于个人、家庭、国家都具有积极意义。孔子视节俭为不可或缺的品德,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儒家“崇尚节俭”的思想,在以往两千年间对中华民族的熏染是广泛而深刻的。民间普遍养成节俭的风尚,认为浪费行为“暴殄天物”,是要遭报应的。墨子则在《墨子·辞过》一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表达了节俭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正如李商隐在《咏史》中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小到家庭,大到邦国,多是兴于勤俭,衰于奢靡。节俭于个人,是自觉修养的精神美德;于家庭,是持家立业的重要基础;于国家,是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

  勤俭节约是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葆有的精神品质,更是当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在物质充盈的新时代,提倡勤俭节约的作风非常必要而紧迫。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粮食危机更是为我们警钟长鸣。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关键时期,更加要求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杜绝铺张浪费现象。用先哲的训诫时刻提醒自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身体力行、点滴践行中养成生活好习惯,为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作贡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