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是戏剧还是剧场?吵个天亮都没结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英语 “Theatre”是戏剧还是剧场?吵个天亮都没结果?

“Theatre”是戏剧还是剧场?吵个天亮都没结果?

2024-07-11 2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World Theatre Day的献词人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官网

剧场进进出出,误解依然很多

拿上海这座走在中国文化前列的城市来说,上海大剧院今年正好迎来了她二十周年的纪念,二十年间,从戏剧到音乐剧到舞蹈到歌剧,这座剧场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诸多“观演”上的突破;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培育,基本已经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看话剧去安福路”的印象,甚至把这样的理念辐射到了长三角地区;2016年才开门迎客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固然是“新秀”,但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引进了诸多顶尖剧目,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舞蹈类演出翻开新的篇章。

但是即便如此,在上海的观众群体里,大家对“表演艺术”(指“Performing Art”,而不仅仅是戏剧)依然是有很多误解的。

比如:有朋友会把“戏剧”缩小到等同于话剧,那么,当这几年肢体剧、物件剧、新马戏等诸多样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演出行业从业者,出于宣发等因素考虑,只好“无奈”地将其统称为“舞台剧”。

再比如,近几年音乐剧在国内大为流行,我能理解不少观众区分不出“歌剧”和“音乐剧”的差异,但是,竟然有行业内的朋友把“音乐剧”归属在“戏剧”的范畴,如此把“戏剧”二字放大,这就引起大家对其的外延到底在哪里的思考了。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

其英文为:The Mariinsky Theatre,以演出歌剧和芭蕾为主要

其所属交响乐团的演出

则是在不远处的音乐厅(concert hall)举行

我们理解的“戏剧”则几乎没有在这所剧院上演

图片来源:维基

不要被“Theatre”的概念捆绑

“世界戏剧日”的发起方,是国际戏剧协会,在英文的语境里,不论是这个节日还是这个组织,其内核都是“Theatre”这个词。这个词的内涵是什么,大家完全可以通过“维基百科”或者学术类辞典查到。

当“Theatre”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即便是在国际戏剧学会的中文官网上,直接对应的词也是“戏剧”。但是同一个词,在不少的语境中,又被翻译“剧场”,而“剧场”这个词,在中文里,最早是指演出空间,而后经由台湾翻译者的手,似乎变成了“戏剧”更为当代的说法。

在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机构,实际上是包含了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的多个门类的,也就是说,这时的“Theatre”,是把戏剧(Drama/Play)、舞蹈(Dance)、歌剧(Opera)、音乐(Music)都囊括的。

也因此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这个组织,不仅发起了World Theatre Day,还有每年4月29日International Dance Day。

Jean Cocteau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而今天,诸多朋友在转发“世界戏剧日”的献词;如果我们有心翻看1962年写下第一封献词的话,会发现:撰文者是法国人Jean Cocteau,他最主要的职业身份是作家和电影导演,其次才是和戏剧相关的编剧。

从这个意义上说,“Theatre”一词,和大家平时理解的“戏剧”还一样吗?

上海戏剧学院的宫宝荣教授,对此有过这么一段话:

虽然“戏剧”的翻译本身没有错,但在学理上却无疑是有缺陷的,不仅在概念上容易引起混乱,更重要的是,会有损于人们对戏剧艺术本质的理解。

这个“问题”相比较“看剧”带来的乐趣,并不值得纠结,但是对每一个“爱剧”的人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不善“交流”是我们最大的不足

Theatre作为一个词汇,在西方艺术上,自古希腊时期就开始被使用了,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中国,“戏剧”作为舶来品,最早以“文明戏”这个提法出现的时候,是把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不文明”的对立面存在的。

但有意思的是,“戏曲”被翻译到英语世界的时候,用的是“Opera”这个词,更有意思的是,在去年法国巴黎庆祝“世界戏剧日”的活动上,中国昆曲艺术家张军,作为首演嘉宾登台演出。

如此,“Theatre”一词,在东西方文化和语言差异中,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戏剧”,那就很狭隘了。

这跟我们创作和观赏者,不善于“交流”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不能真正和西方交流,我们也不乐意和自己的过去做交流!

虽然说,“戏剧”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我们眼下流行的戏剧理论,还是局限在西方六十年代的水平,甚至是更早。中国戏剧人,把一个创作方法,或者流派拿到中国的舞台上,一用就是几十年,这样真的能出好作品吗?

当大家在抱怨为什么很多人走进电影院,而不是剧场的时候,戏剧人真的就不愿意承认,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戏太烂”吗?

中文版《后戏剧剧场》封面

来源:网络

2010年的时候,德国学者雷曼的《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sches Theatre)被翻译进来的时候,引得不少戏剧人瞩目,但是8年过去了,真正看完这本书的人有多少?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本书初版的年份是1999年?

再说回我们自己,自打“文明戏”开始就被“瞧不起”的“戏曲”,中国的戏剧人很少有真正重视过,更多的是把她看作另一个舞台艺术创作门类,甚至仍然把她视为“糟粕”或“对立面”。可是要记得:不论是所处文化环境,还是骨子里的思维观念(比如对“空间”的理解),你作为创作者,还是需要立足“中国”这个大语境。

在这一点上,香港以荣念曾为首的“进念二十面体”自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进行的“一桌二椅”等实验项目,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大陆的普通观众,几乎很少了解,而所谓行业内的朋友,又常常不屑一顾。

“霸道”也是悲剧

中国人骨子里是习惯“窝里横”的。

不善于“交流”,是一种狭隘的话;那我们的戏剧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把所有的舞台艺术(Stage Art)都囊括在自己的手里。

如前面说的,把“舞剧”、“音乐剧”,甚至是“歌剧”都带上了戏剧的帽子;我同意,在西方“Theatre”这个概念已经很宽泛了,越来越趋向于“整体艺术”或者“综合艺术”。

但是所有的艺术门类,必然是有其边界的,怎么可以把在剧场(Theatre)里演出的艺术,都叫做戏剧(Theatre)呢?

拿德国舞蹈家皮娜鲍什的“Dance Theatre”来说,中文翻译成“舞蹈剧场”,这个概念就引起很多误解的。让大家觉得“Dance Theatre”就是在用跳舞的方式来做戏剧,更要命的是,由此扩大到Dance就是Theatre。

这样的观点,即便国内戏剧人很喜欢,但是热爱舞蹈的朋友肯定是不同意的。

皮娜鲍什常常提出“为什么起舞”的问题,叙事仅仅是起舞的由头,而不是结果。

托尼奖奖杯

来源:维基

再说到舞台领域很多重量级奖项,如英国的奥利弗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s)、美国的托尼奖(Tony Award)、法国的莫里哀奖(Molière Award)、俄罗斯的金面具奖(Gloden Mask),实际上也都是颁给舞台演出领域的,而不仅仅是“戏剧”。

因此,每当被问到:“为什么奥利弗奖有舞蹈剧目设置”这样的问题时,我通常很尴尬。

而当大家在争论“音乐剧是不是戏剧”的时候,似乎也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托尼奖的设置里,戏剧(Play)和音乐剧(Musical)是两个大的类别。

而观众的“不注意”,在缺乏合理引导之下,曲解被越来越放大。

我同意:“舞台艺术”在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趋向于融合。

不过请记得,“融合”不是戏剧把其他领域都吃掉,而是建立在充分“交流”之上;放下因为狭隘而产生的霸道。

进剧场,看演出,不仅仅局限于戏剧,也有舞蹈、歌剧、音乐等等舞台艺术呈现形式,甚至到现在已经是突破舞台(Stage)本身了。

不管概念怎么变,这个过程是极其快乐和享受的,不论对于创作者、从业者,还是欣赏者,若能如此,便是满足。

“Theatre”究竟怎么理解,是翻译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是“理念”的差异,是我们用怎么样的观念来理解。

以此献给World Theatre Day!

-The End-

大雨

广告人、制作人

“有染”主理人

more:

执行编辑:Cassie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