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 《中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08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舞蹈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61000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舞蹈发展史》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采取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的

《中国舞蹈发展史》的教学目是在正确艺术观的指导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中国舞蹈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史实,并从中认识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舞蹈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关系。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创作。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舞蹈的文化内涵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了解舞蹈的文化内涵。

其它教学环节:建立自己的历史空间感,通过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第一章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2学时)

教学内容: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

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

原始祭祀舞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始舞蹈的产生。

重点、难点:原始人与舞蹈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1 .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 .为什么说原始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夏商舞蹈的文化及特征。

重点、难点:祭礼舞蹈与巫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此阶段值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章周代舞蹈(6学时)

教学内容: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

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周代的乐舞教育、“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等。

重点、难点:“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的发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1.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

3 .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第四章两汉舞蹈(6学时)

教学内容: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女乐”的舞蹈活动

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

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群舞的编排

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

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间俗乐的地位,以及百戏、“女乐”等乐舞文化。

重点、难点:“百戏”舞蹈、汉舞审美特征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1 .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 .汉代舞蹈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舞蹈(4学时)

教学内容:《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

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舞蹈对唐代舞蹈有哪些奠基。

重点、难点:清商乐舞

第六章隋唐五代舞蹈(6学时)

教学内容: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唐代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德是唐舞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了解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与其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

其它教学环节:建立自己的历史空间感,通过图片、视频加强记忆。

第七章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

金承辽舞融宋舞

西夏舞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辽、宋时期戏曲文化的发展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1. 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2. 宋代舞蹈的意义何在?

第八章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4学时)

教学内容:宫廷宴乐

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

戏曲舞蹈的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戏曲、以及市民舞蹈艺术的发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自己如何认识戏曲舞蹈?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参考书目: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中国舞蹈史•先秦部分.孙景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

舞蹈与传统文化.袁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1.1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或主编的教材;同时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1.2教学中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理论讲解与课堂示范,让学生对中国舞蹈发展史的认识得到正确的引导;

1.3大力提倡教师在遵守教学大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阐述新的观点与见解,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

2.1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2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3循循善诱、深入启发的教学方法;

2.4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

2.5针对性、准确性、形象性、通俗性的教授方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形式:考勤、作业

考试成绩占70 %,形式:笔试     

  

编写人:陶娜娜讨论参加人: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审核人:鲁恩雄

2016年 8月2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