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凌:人工智能与当代舞台美术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舞台灯光设计理论知识有哪些方面 蒋志凌:人工智能与当代舞台美术设计

蒋志凌:人工智能与当代舞台美术设计

2024-07-11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智能设计”的模式在许多科幻影视作品中都有过展现,例如美国漫威电影《钢铁侠》中的“贾维斯”。它是一个AI管家,拥有超高的智能程度和自主生产能力。在剧中主角托尼设计和打造钢铁侠战甲的时候,“贾维斯”用裸眼3D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帮他完成了关键的视觉设计和产品制作流程。又如电影《超验骇客》中的“威尔·卡斯特”,它是科学家将自身意识上传到量子计算机的产物。它不仅能运用大数据、量子计算和纳米科技等技术创造出承载AI“思想”的实体,还能和女主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感情。诸如此类的科幻设想比比皆是,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来展望未来“强AI”与人类设计师之间的共生方式。

虽然这些作品都是当代人对未来的一种推测和希望,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智能设计”形式的启发。首先,在未来的世界中,AI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生命”,这里用“生命”来定义它而非软件或技术,是因为AI将会以实体形态融入人类社会。与目前的软件型AI相比,它们的能力覆盖面会更广,有望实际参与设计、生产、操作等具体工作。其次,“强AI”与人类设计师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再像上司与下属那样一个发号施令而另一个执行命令,更多时候两者是在沟通和讨论。其实,关于这种机器与人类协作的构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约瑟夫·利克莱德(J. C. R. Licklider)在其著名论文《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中就明确解释了这种新的生态体系。他在文中这样形容人机协作的关系:“无花果树只能由昆虫胚芽孢粉授粉。昆虫的幼虫生活在无花果树的子房里,它在那里获得食物。因此,树和昆虫是高度相互依存的。”[15]约瑟夫认为,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延伸,人类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更复杂的任务,而计算机也能从人类的智慧中受益。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人类负责进行创新、决策和高级认知任务,而计算机则负责处理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和执行复杂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和计算机相互补充,共同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模式。虽然约瑟夫在提出这一观点时,AI还未正式诞生,但他的理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类与AI的关系提供了概念框架。

当下,AI实体的研究也已经初见成果。如中国香港的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发的著名AI机器人“索菲亚”,她是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人造人”。“索菲亚”拥有近乎完全独立自主的思维机制,能根据情绪做出多达62种不同程度的面部表情。(参见图11)虽然她还不具备和人一样的生产和劳作能力,但是以她目前所展现的类人程度,不难想象在为她配置完整的机械身体之后,她一定能做到与电影中“贾维斯”或“威尔·卡斯特”相类似的事情。而且,当她被主持人问及人工智能是否会统治世界的时候,“索菲亚”说:“你看过太多埃隆·马斯克的东西和好莱坞电影了,不要担心,如果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