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重性格理解舒曼钢琴作品的风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舒曼钢琴哪里产的 从双重性格理解舒曼钢琴作品的风格

从双重性格理解舒曼钢琴作品的风格

2024-07-13 0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舒曼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他的双重性格是理解钢琴作品的重要线索,他的双重性格几乎贯穿了所有的钢琴作品。舒曼曾自称自己为“耽于幻想的音乐家”,认为音乐即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舒曼要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一切事物的体验。他具有浪漫情怀钢琴作品体现于30~40年代,如《阿贝格主题变奏曲》(Op.9,1834~1835),包含一组小品的《蝴蝶》(Op.2,1829~1831),两组《帕格尼尼随想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3,1832、Op.10,1833),《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狂欢节》(Op.9,1834~1835),《童年情景》(Op.15,1838),《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C大调幻想曲》(Op.17,1836)等。

舒曼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但占舒曼作品很大比例的、有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以及歌曲则集中体现了舒曼的独创性风格。《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等作品,都是将各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变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成为舒柏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

下面就综合以上来进一步的浅析一下舒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1、旋律上。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仍在于其深度的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色的主要媒介。旋律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①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②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③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④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获得的理念。⑤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2、节奏上。舒曼的钢琴作品在节奏上是多变的。他常用“赫米奥拉“(hemiola)节奏型,从而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等节奏、互补节奏、纠缠节奏

以不等分节奏相互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这种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3、织体上。错综复杂的织体也是舒曼钢琴作品的一大特色。舒曼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目不暇接,与他织体创作的丰富多样是分不开的,而他细腻善变的性格也注定了其音乐织体的复杂多变。舒曼钢琴作品的织体厚重,具有交响性,几乎涵盖了浪漫派音乐中织体语言创作的所有类型,了解这些特点并掌握其演奏技巧对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品很有帮助。

其实钢琴音乐是舒曼最有创造性的地方。从刚刚讲的舒曼钢琴创作特点来看,也可以把它的特点做一个宽泛的总结:

第一,注重心理的刻画,其新颖的语言正来自于心里后动的表达。

第二,各种情绪体验是他用钢琴跃汇所有描述的对象瞬间的幻想,主观的情趣、意境的转换这些使人能感受的到。他的钢琴音乐细腻深刻以及多重性格和难以平衡的心理状态又让人难以把握。

第三,套曲创作上的标题性构想,第一个将多个独立的钢琴小品组合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等。

第四,常用性格变奏手法,注重和声色彩变化。

舒曼音乐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征是他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同样的体现在他的《新事曲》、《幻想曲》、《童年情景》、《林中草地》以及他那著名的《a小调协奏曲》等钢琴作品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