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舆情处置方式包括 全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全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2024-07-10 0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全媒体探索

|

2023-11-27 10:19:46

0

作者:赵林云: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瓮雨洁: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3年10月号

摘 要:全媒体的发展既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使舆情引导的难度大为增加。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还存在着理念不够先进、方法过于单一、技术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树立互联网思维,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构建舆情监控体系,培养建设专业性的舆情引导队伍,切实减轻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情引导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全媒体时代,这使网络舆情的引导更加纷繁复杂。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他们既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又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因此高校网络舆情近年来频繁发生。高校担负着为我国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及时关注高校引发的网络舆情,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积极进行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1]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高校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路径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认识全媒体的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舆情引导与管理,主动规避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解决。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强等特点,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调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的舆情引导,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引导具有全新的传播特征。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权力中心的下移。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权被传统的权威性媒体垄断,一般受众个体很难有参与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机会。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层出不穷,受众的媒介接近权得以实现,信息传播的主体也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的职业传播者,普通受众也拥有参与信息传播的机会,他们普遍活跃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中进行信息的传播,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日渐成为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之一,一旦发生了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舆情,就会迅速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传播,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内容具有明显的多样化传播特征,大多和大学校园生活、师生权利关系、学校教育大事以及部分教育类的社会热点等有关。

大学生群体尤其擅长使用新型社交媒体,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与观点的交流,包括个人情感、思想观念、学术动态以及人生体验等传播内容,也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实践以及找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甚至有的大学生会对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情绪的吐槽和宣泄,更加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的传播。

2023年6月,江西一高校食堂饭菜中疑似吃出老鼠头事件冲上热搜,许多大学生对其进行二次信息传播与意见表达,也有部分大学生分享了自己学校食堂中的类似事件,引发了网络舆情。这类事件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目前的形势下,诸如此类的事件会越来越多,对高校舆情处置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更加复杂化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而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强的特点又使信息的传播很容易形成话题的“连锁反应”。一旦某一个热点话题被部分大学生群体关注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带来更为复杂化的传播效果,这成为高校舆情引导的一大难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辐射面更广,高校网络舆情发生以后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2]

2023年6月,四川大学一名研究生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自己被偷拍,引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经过调查后发现,当事人并不存在偷拍该女生的行为。许多网友对该女生进行网暴,并且直指四川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四川大学进行公开说明,一时间使四川大学也陷入了网络舆情的漩涡中。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处理好此类舆情,同样也会使学校的公信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不足之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的扩大等因素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作用,积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舆情引导,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也存在着理念不够先进、方法过于单一、技术监测手段单薄等问题,不利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处置。

(一)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全媒体时代,各种新型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作为舆情引导主体的高校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以及媒介使用行为,这样才能够在网络舆情发生以后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但是,部分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舆情监控处置体系。甚至有的院校在发生舆情以后并未及时进行处置,使舆情错失了最佳的引导时机,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高校没有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社会影响力,不具备必要的舆情管理与引导经验,在面对舆情时就无法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舆情引导,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引导理念,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能够及时进行处置,主动规避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法过于单一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发往往和社会分配、权力关系、教育公正等社会问题紧密相关,更容易受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关注,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科学引导,势必会对高校的专业性、权威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不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综观当今高校舆情引导的现状不难发现,网络舆情发生后,部分高校往往采用堵、截、围、删等方式进行舆情处置,虽然在短时间内对于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起到一定的遏制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引导方式并不科学合理。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很难通过围堵的方式封闭所有信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更多的猜测,反而使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扩大化,不利于负面舆情的正确处置。

因此,对于高校而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防止网络舆情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不够先进

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传播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网络舆情的处置中,但是鲜有高校能够真正采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处置。

目前,部分高校在网络舆情应对上的监控技术仍然依靠人工搜索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很难覆盖整个互联网传播体系。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部分网络舆情监控软件,但这些软件的研发与使用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全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也使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研判、监测与处置体系,造成对舆情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全面,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解决舆情。[3]

因此,正确使用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处置体系是未来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多管齐下,从引导理念、引导方法、引导技术、引导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不断优化舆情引导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舆情监控、处置体系,以解决问题为现实导向,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

(一)转变引导理念,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舆情的引发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继续采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引导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处置的要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以相应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与处理问题,才能使得高校舆情监督与应对工作及时准确并卓有成效。

因此,高校要善于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克服对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发生的恐惧心理,主动学习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等平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舆情引导规律,充分认识全媒体的本质特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应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发生的新变化,勇敢面对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效果,依靠新的媒体环境和媒介资源及时进行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切实保障及时有效地处置好网络舆情。

(二)革新引导方法,建构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强。在进行高校网络舆情处置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封堵、删帖等方式进行舆情处置,难以起到好的传播效果,甚至会增加舆情发生的可能性,带来更多的社会隐患。

因此,高校要善于改变传统的舆情处置方法,摒弃封堵等不恰当的舆情处置方式,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要及时进行正面回应,对于相关的问题也要认真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还原事件真相。如果确实是自身原因引发了不良的网络舆情,要公开道歉,并且向社会公众公布整改措施,虚心接受公众的监督,防止网络舆情事态的扩大化。[4]

(三)重视技术创新,建立网络舆情引导的监测处置体系

传播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的传播技术及时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建立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以及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出现的征兆,降低网络舆情发生的可能性。

这要求高校在使用舆情监测体系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获取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定量分析其传播态度和观点倾向,了解舆情信息的动态,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负面舆情。在网络舆情的预警阶段,要充分借助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工具,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研判提供科学依据;在网络舆情的防范阶段,高校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借助传播技术及时跟踪相关舆情事件,防止舆情事件的再次扩大化。[5]

(四)强化人才建设,打造网络舆情引导的专业性团队

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处置离不开专业的舆情处置团队。目前,鲜有高校能够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置团队,因此在网络舆情发生后,其处置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某些不当之处。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无所不在,这就更需要高校加强对舆情处置人才队伍的培养,打造网络舆情处置的专业性团队,提高网络舆情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一方面要求高校要适时聘请网络舆情处置方面的专家,对舆情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舆情引导水平,为更好地从事舆情处置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评论员、舆情引导专家等意见领袖,通过他们进行信息的传播与观点的表达,加强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校的公信力,在网络舆情发生后及时承担信息公开、辟谣、疏导负面情绪等责任,全面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水平。

结语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能否得到有效处置,关系着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以及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有效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提高高校现代化治校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高校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规避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措施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继,李磊.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智能预警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9,38(12):92-97+183.

[2]杨柳,徐宇昭,邓春林.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05):65-72+83.

[3]王林平,高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规律及防控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04):96-107.

[4]沈莉.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升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02):91-95+112.

[5]蔡立辉,杨欣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22(02):1-10.

【本文为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CSZJ34)的阶段性成果。】

《全媒体探索》杂志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526/G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048X。2021年8月创刊。

办刊宗旨:聚焦媒体融合前沿,交流实践探索经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打造研究沟通平台,助力媒体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主要栏目:特约专稿、一线聚焦、融合转型、传播视点、舆情观察、新闻实务、视听传播、县级融媒、个案解析、智能应用、传媒法治、全媒人才、经营管理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531—85196441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