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由竞争所能引起的结果有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7C末至19C末)    (20C初至中叶)    (20C中叶至今)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斯大林)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1)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产业结构由重工业代替轻工业,要求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协作。    竞争和信用促进了生产集中的过程,经济危机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    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主观上:    大企业实力雄厚,继续竞争有可能两败俱伤。    客观上:    大企业数量有限,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协议。    经济危机    垄断    股份公司    兼并、联合    生产    集中    自由竞争    科技革命    2.垄断组织的形式    (1)卡特尔:    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企业为了垄断市场,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环节,签订某种协议所组成的垄断联盟。    例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    1865年出现于德国。    (2) 辛迪加:    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    生产和法律上保持独立性,散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    (3)托拉斯:    由生产同类产品或者与该类产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    1882年最早于美国产生,20世纪初迅速发展。    (4) 康采恩:    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    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于法国。    (5) 混合联合企业    跨部门多样化的垄断组织。    没有固定的主体企业。    二战后比较常见。    3.垄断统治的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什么是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工人创造的m和工人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本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m    流通领域中占有工人和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收入、中小资本家的一部分m    通过国际贸易等形式占有其他国家人民的一部分财富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垄断高价    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垄断低价    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和其他初级产品时,所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垄断价格。    (3)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垄断价格没有改变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的一致性;    垄断价格变动归根结底要受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动的影响。    (4)垄断价格仍以价值为基础,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 。    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    1)在竞争目的上: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在竞争手段上: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    3)在竞争范围上:竞争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4)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更为激烈,后果更严重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新特点    5.在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普通的中介人    工业竞争    银行集中和垄断    银行竞争    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形成    工业集中和垄断    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资本的统治,包括对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全面控制。    金融资本的统治    经济上:参与制    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政治上:个人联合    主要是通过采用“个人联合”的方式控制国家机器,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自己的统治权,以保证其经济统治地位。    经济上:“参与制”    政治上:与政府的“个人联合”    掌握股票控制额    母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孙公司    孙公司    孙公司    孙公司    28    案例分析    美国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集团所控制的资本量    1912年 25亿美元    1935年 368亿美元    1948年 820亿美元    1978年 8000亿美元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剧。    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要求国家采取反危机措施缓解危机。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劳资、阶级和社会矛盾,都要求国家采取各种调节政策和措施来加以缓解。    罗斯福“新政”    ――是指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1939年期间,为应付和缓解1929-1933年大危机,政府在金融、工业、农业、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很快从萧条走向了复苏。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D.Roosevelt)    我以我头100天,推出一大堆措施来应对    (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科技革命的发展    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    投资巨大,周期长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国家出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分配不公    国家的再分配功能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途径:    国家投资兴建    国家收购相关行业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2)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途径: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兴建企业    国家收购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份    出收购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给私人企业    (3)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 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1)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亚当?斯密 看不见得手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2)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总量的平衡    结构的平衡    任务:    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    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3)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    财政政策    扩张型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    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1)对利率的调节    ――利率的高低    ――信贷政策的收紧和放宽    2)调节货币供应量――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    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    最低准备金制度――为了保证金融秩序的    稳定,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率的资金存到中央 银行。    再贴现率政策――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有    价证券拿到中央银行再贴现。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微观规制    ⑴ 反托拉斯法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⑵ 公共事业规制    防止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损害公众利益。 价格、收益率、服务费等等    ⑶ 社会经济规制    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等    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 资产阶级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境界。    ⑶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⑷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实质:资产阶级国家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面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因为:    (1)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2)实现了国家与垄断资本的融合,但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根基,相反却加速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进程和规模;    (3)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整体利益。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⑴ 生产全球化;    ⑵ 贸易全球化;    ⑶ 资本全球化;

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莱曼汽车    设计    德国    车身薄板    日本    变速器    加拿大

  美国    发动机    澳大利亚    轮胎    韩国    等20多个国家    它说明什么?    资 本 全 球 化    资本全球化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间接投资):    1)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1973 622亿美元    1979 1450亿美元    2)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3)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全球各类    金融市场争相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    例如,美国、欧洲与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连为一体,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可以在一天24小时的任何时间进行交易。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

  ⑵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⑶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传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    各国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控制大大放松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3)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使得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    经济相互渗透,联系加强,协商和对话日益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1)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    (2)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产业结构的差距    (3)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    民族经济受到冲击    国际经济组织的游戏规则由发到国家主导制定    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